梁繼詞
(廣西河池市環江縣華山林場,廣西 河池 547106)
油茶,又名茶子樹,主要在我國南方地區種植,迄今為止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茶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油茶是我國很多行業都需要用到的一種原料,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油茶的種植前景呈現較為曲折的形勢。由此,如何將油茶種植前景和營造林技術兩者如何緊密結合,成為當前油茶產業的關鍵性問題。
油茶是一種一年四季都常綠的植物,而且根系較為發達,加之它適應能力很強,對種植的環境要求較低,所以它不僅在平坦的土地上可以種植,在一些貧瘠、荒涼的土地上也同樣可以生長的很好。同時它還能偶耐低溫抗霜凍,這樣一來對一些小型的病蟲害也能得以充分的抵御。由此看來,油茶種植的前景是十分廣闊的。它所具備的耐低溫抗凍等特點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使種植者們獲得豐收的喜悅。其次,它的根系比較發達就可以充分利用周圍的土地資源來改善土質,促進生態脆弱區的植被恢復,提高生態環境的質量。
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油茶大多種植在一些南方的中原地區,抗病抗菌能力強,因此,從這些地方提取的天然油脂原料具有較高安全性、綠色性的特點,符合現代人們對各種高端健康食用油茶的需求。同時在我國食用油制品市場中,茶油一直具有“東方橄欖油”稱號,其中不飽和脂肪酸鹽的含量最高為90%,油酸、維生素e酸的含量分別較普通橄欖油分別高出7%和一倍,加上其易消化吸收營養特點,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此外,從油茶殘殼中也能夠提取配制出的油茶皂素,支撐飼料復合加工飼料,油茶殼中還能夠直接提取配制出油茶糠醛、鞣料等,這些都能夠廣泛應用于餐飲業、工業及食用加工業等多個行業,可見,茶油加工行業的產品經濟附加值高,具有巨大的行業市場潛力。
根據目前油茶市場行情的調查數據來看,油茶幼林種植667㎡/畝的成本大約為1600元,一般來說,幼林種植階段前三年基本無任何經濟效益,第四年即可開始植樹掛果,每年油茶產量成倍快速遞增,盛果期可以長達50~70年。油茶籽種植產量大約是我國油菜籽種植產量的5倍~8倍,每1h㎡土地可以生產油茶籽3300~1.萬千克,出口國際貿易額也比較高,比如在美國國際市場,茶油籽的銷售價格高達1美元/㎏,可見,油茶籽的種植發展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能夠有效改善當地農村居民生活狀況。
油茶種植和營造林技術是一個較大的操作工作,一旦任何一個操作環節出現任何問題,都將直接影響整個中國油茶產品營造林的效果。而針對油茶自身屬性和特點來看,其發展營造林地的技術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進行入手:第一應該合理選擇油茶的種植位置和環境,這是應用油茶營造林技術的首要準備工作,同時種植人員在種植過程中還應嚴格遵循林地坡度平緩、背風向陽等的原則,選擇背風日照時間相對較長、土質疏松等造林地區,提高油茶的種植質量和效益。
在種植油茶之前,需要對種植區域有一個立體化的整理調整。首先,規整油茶山地,根據種植油茶自身生態特點情況來看,用耙等工具碎壓實油茶表土,清除雜灌、腳枝及老、殘等土壤雜物,以保持油茶地表整潔,并適當向土壤內部噴灑油茶消毒液,施加適量有機肥、磷肥等,為今后種植油茶做好充分的施肥準備。其次,種植人員還可以將整個立地帶寬修正后形成一個階梯式寬帶狀,控制好立地帶寬間距,最佳寬帶為1米。要根據種植地情況合理設置密度,一般每畝種植80~100株(即行距3.3~3米X株距2.5~2.2米)為宜。種植密度過大會影響后期產量。在各階梯帶中間固定位置,按照規定點進行打穴,以此方法來不斷改善當地土壤質量,防范當地土壤中出現各種病蟲害等不良現象,提高當地土壤排水肥力。
種植人員對幼苗栽植時,要根據當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特點、地形的具體情況,選擇幼苗栽植的最佳季節。一般來說,在早春天氣回暖第1場次,也就是春雨過后就可以進行新苗栽植,盡可能早,不要晚,為早春苗木早開梢發根和晚發梢生長提供有力支持,增強不同植株間的抵抗能力。同時種植人員在具體進行栽植時,要在現有苗木植株巢穴內部中心點的位置,放置一個營養袋,然后用手去掉粘在苗木上的一層外表和樹皮,將用松土坨土放置于穴內,適當深度承載,保證放入營養袋的土與穴內松土之間能夠充分緊密接觸,最后用少量松土進行回填后形成一個饅頭狀,避免內部土壤水分的快速蒸發,為苗木根部生長補充大量水分。完成上述處理工作后,待60天后,觀察一下植株生長成果吸收率,如果植株出現大量死株,要及時進行補栽。
由于每株幼苗的生長屬性不同,種植人員還要針對不同的油茶植株進行針對性施肥,比如可以分別選擇采用間接式施綠肥、有機肥等,其間接綠肥使用的是綠肥,在油茶旺盛時期還可以直接對其進行間密式施肥或者補稀,以此來有效避免油茶的雜草頻繁分化生長,為保證油茶植株正常生長發育提供充足的營養肥力和水分。其次,油茶外的枯樹葉茶殼還可以借助就地深埋,等待其中的茶殼樹葉遇到當地雨水完全除去腐爛之后將其雨水埋藏或者排放到土內。最后,為了提高油茶的產量,種植人員還可以施加酸性有機肥,分別采用連續性和常規性兩種方式追肥,其中前者一般是在需要連續追肥后可保持3~5年,將有機肥料沿著土壤排水溝內底部分層撒,然后用酸性沙壤土對其進行分層覆蓋,避免長期刮風或者下雨,造成有機肥料大量養分流失。常規性的油茶葉增產追肥,要盡量做到保證其在我國油茶林尚未實現豐產時,每年至少需要進行一次。
油茶造林地的管理單位應當嚴格按照人與自然相處和諧的原則,適時安排工作人員進行建設林地松土工作,觀察當地種植油茶樹的形態生長和發育情況等。同時定期組織種植人員進行林地松土除草、施肥等管理工作。同時油茶的樹皮修枝面部整形,要始終堅持高度透風和半透光處理原則,輕裁少以燙傷處理為主,針對不同傷口處理位置時還要及時突破皮膚防腐膜,避免體內營養成分流失。其次病蟲害要以定期防治害蟲為主,結合闊葉樹的整體環境管理,可以在每年的4~6月份,定期對樹噴灑各種殺菌劑等。如果及時發現蟲害,可以90%噴殺敵百蟲的水晶體1000倍液態水進行快速噴殺。茶果冬季早期采摘一般都需要在冬季采摘開始之前進行,立冬之后7天,觀察樹上所有品種茶果的成熟期和生長發育狀態,如果只有部分超過5%的樹上所有茶果種子基部已經出現微微的小孔或裂縫,種子烏黑,且還未安全完成成熟,可以及時開始進行樹上茶果冬季采摘。
綜上所述,油茶種植和營造林產業作為一項大型的農林業產業,在提高油茶產業整體上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等方面都有著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這就需要國家深入推進我國油茶營造林技術的創新發展。在實踐中,針對我國油茶造林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基礎上認真進行油茶營林選種,做好油茶整地造林工作,控制好油茶造林林地密度,進行科學造林施肥,堅持科學針對性強的原則,重視對油茶林地上的管理,確保所有油茶品種能夠健康落地生長,產量得到優質發展,最終促進我國油茶種植和營造林技術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