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胤強
( 隆林各族自治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 百色 533000)
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良好的大環境下,國民生活條件明顯變好,我國在畜牧業養殖領域也有了新的突破。牛衰竭癥是導致牛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我國對于牛衰竭癥的治療有了更深一步的解決方案,在以往的養牛專業戶發現牛的身體特征不正常時,大多已經是牛衰竭癥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因此造成了大量的損失,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牛衰竭癥也有了更優的醫治方法,利用中醫的溫和與西醫的見效快特點結合,使牛衰竭癥的治療周期明顯縮短,治療效果顯著。牛衰竭癥是指由于營養不良或過度消耗引發的一系列病癥,主要表現為牛機體內的營養供應與營養消耗失衡,致使組織分解或者發生病變,奶牛與耕牛的發病率較大,已成為養殖戶和獸醫關注的重點病癥。中西醫結合治療牛衰竭癥有較好臨床效果。
物種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情況出現,從而影響物種生存。牛在生長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疾病,不同的疾病也會出現不同的臨床癥狀。牛這一類種群在生長繁衍過程中出現了一種名為牛衰竭癥的病狀,經過長期社會實踐活動觀察得到,牛一旦患上這種癥狀,被醫治痊愈的幾率微乎其微。牛衰竭癥,是牛種群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此病癥前后期差別大,在牛患病初期,從表面上看,基本觀察不到病征,到了患病后期,檢查發現牛的身體器官出現多處衰竭、嚴重受損的情況,身體支撐不住,導致死亡。牛衰竭癥的出現,嚴重影響了牛的正常生長,加快了牛的衰老過程,使養牛戶經受了巨大的經濟財產損失。近年來,我國牛衰竭癥的病發率呈現出高發趨勢,很多養牛專業戶因此放棄了養殖工作,導致我國養牛產業收益急劇下降,嚴重影響了我國養牛產業的發展。經調查研究發現,以中獸醫的治療角度來看,牛衰竭癥可以劃分為4種病狀類型,即氣虛型、血虛型、陽虛型、陰虛型。病狀為氣虛型的牛,患病期間牛的身體具有明顯的四肢無力情況,體重直線下降,渾身乏力,沒有精氣神兒。病狀為血虛型的牛,患病期間牛的身體出現不孕不育癥狀,而且情緒不穩定,經常出現瘋癲或者焦躁不安的狀態。病狀為陽虛型的牛,患病期間牛的身體長時間在地上趴著,不愿意走動,吃的也不容易消化,身體浮腫,陽虛有脾陽虛的病癥,此類患牛隨著病情加重,身體體重直線下降,身形消瘦,此類患牛的性別不同其病狀也不同,調查研究發現,公牛陽痿,母牛不孕。病癥為陰虛型的牛,患病期間會看到母牛身體經常性虛弱,睡眠質量嚴重不好,不斷冒虛汗。具有肺陰虛病癥的牛,患病期間經常干咳,具有腎陰虛病癥的牛,患病期間經常發生低燒情況。
相對于西醫、中醫等單方面的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不僅標本兼治而且藥物殘留少,在臨床治療中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患有衰竭癥的牛,其身體機能被嚴重損害,具有很明顯的消化不良、四肢無力、虛弱盜汗等病狀,如果在患病初期,沒有及時發現牛身體的不良反應,進行病情控制,長久下去,病情不斷加重,嚴重營養不良,脂肪燃燒速度加快,導致身形日漸消瘦,糖分也逐漸被分解,蛋白質流失,牛身體嚴重缺乏能量支撐,對于牛衰竭癥的治療,不僅需要藥物對病情控制,也要注意牛身體的健康狀況,適當進行喂養飼料等牛可以吃的營養品進行能量補給。眾所周知,牛衰竭癥病情惡化速度快,所以,要求當發現患病時,及時聯系相關部門采取有效治療措施進行救治工作,以防病情惡化。
針對牛衰竭癥的中西獸醫治療來說,中獸醫治療是將黨參45g、當歸40g、五味子40g、茯苓50g、甘草50g、浮小麥45g、牡蠣50g、大棗等中藥煎熬之后給患病牛灌服,利用中藥的溫順特點對患病的牛進行身體調理和補充氣血,西獸醫治療是給患牛靜脈注射葡糖糖、VC、葡萄糖酸鈣、KCL、安鈉咖、苯丙酸諾龍等藥劑,利用西藥的見效快特點對患病的牛進行營養輸送,讓牛的身體能夠立刻得到病情緩解的感覺,盡快將身體各機能調動起來,使身體保持營養均衡的水平,慢慢恢復身體的各項機能,使新陳代謝恢復到正常水平。
中西獸醫結合治療的醫學治療方法的臨床應用與只進行中獸醫治療或者只進行西獸醫治療的方式來解決牛衰竭癥病癥相比,治療效果特點突出,治療周期短,療效明顯。因此,為減少牛衰竭癥的發生,不管是中獸醫還是西獸醫都建議,養牛戶在喂養期間,要時刻關注牛身體的各項特征,借助互聯網技術或者高科技技術產品實現實時監控牛的成長過程,要防患于未然,以預防為主,運用科學飼養方法,在容易患病的季節或者環境下,重點關注對牛身體檢查的活動,在保證身體機能沒有被損害的情況下,不斷加強對牛的營養的補充,相關研究部門聯合中西獸醫治療加大力度到健康營養飼料研發活動中,從最根本的喂養階段抓起,關注每個階段牛的成長過程,全面預防牛衰竭癥的泛濫。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牛衰竭癥,不僅見效快,而且無任何毒副作用,能夠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因此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旨在促進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隨著牛養殖產業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發展前景良好,牛的健康成長對于牛的養殖來說至關重要。發現及時并采取有效措施,治愈的幾率較大。如果發現較晚,治愈率則會降低,但配合科學的治療手段,也可以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在近些年,獸醫學技術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對牛衰竭癥治療方法的研究也有了一定的進展,用中西獸醫結合方法治療,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牛衰竭癥在牛的養殖期間比較常見,發病初期病牛沒有明顯癥狀,病情在不斷加重的過程中牛會出現多器官衰竭的情況,嚴重的還會造成病牛死亡,給養殖場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要想對這種疾病的有效防治,需要對牛衰竭癥的發病原因、具體癥狀等進行了解,在牛發病后能夠及時發現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處理,以此降低對養殖效益產生的影響。中西結合治療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牛衰竭癥治療方法,整體的治愈率比較高且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幫助病牛康復,應加強對這種中西結合醫治療方法的重視,在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和應用,以此提高牛衰竭癥的治療效果。
牛衰竭癥是一種機體營養不良和五臟綜合性損傷衰竭的癥狀。該病是一種慢性的消瘦疾病,對于牛機體損傷嚴重,西藥治療只能從表因上補充牛機體所缺營養,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牛機體營養吸收少、損耗快的問題。中藥治療則是主張調節五臟虛損和氣血不足的癥狀,使牛機體恢復正常的營養吸收和損耗功能,再在此基礎上補充牛機體所缺營養,才能從根本上治愈牛衰竭癥狀。中西醫結合治療牛衰竭癥有較好臨床效果,基于中醫辯證理論對牛施以治療血虛、氣血、精氣不足的中藥材,能起到較好的對五臟調理的作用,再增加滋補性藥材調理,有助于改善牛機體陰陽不協調、氣血不足、五臟功能衰退的問題,進而達到綜合治療牛衰竭癥目的。本病特點是高度營養不良,病程長,恢復慢。因此,在治療的同時要加強護理。以改善營養為主,輔以藥物治療。
為減少因牛衰竭癥而導致牛死亡的情況發生,建議養牛戶在平時的養殖過程中需要細心觀察,及時發現牛身體的不良癥狀,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有效治療。要找到病因,發病因素,結合所處環境,聯系相關檢測部門,邀請專業人士進行病因調查,要在研究人員的幫助下明確發病原因,然后在獸醫和其他人員的幫助下,制定選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方案,給病牛進行治療,在調查研究中發現,中西獸醫結合的治療方法效果要比單中獸醫或單西獸醫治療效果更為顯著。綜上所述,利用中西獸醫結合治療牛衰竭癥的醫治方式,不僅縮短了治療周期,醫治效果顯著等,最重要的是完全沒有出現任何不良癥狀,中西獸醫治療的方式不僅拯救了養牛產業的發展,讓更多養殖人員重新回到養牛產業中,提高了養牛戶的經濟收益,促進了我國畜牧養殖業的發展,還為我國獸醫行業提供了新的研究治療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