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晟南
近日,遼寧省自然資源廳專題研究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大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自然資源部對安全生產工作的具體要求,對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重點工作進行梳理,厘清職責和依據,明確責任主體,起草工作方案。6月19日,正式印發《遼寧省自然資源廳“防風險、保平安、迎大慶”安全生產工作方案》,對自然資源領域12項安全生產重點任務逐一進行明確,要求突出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工作重點任務,強化重大風險研判,嚴格落實各項措施,全面排查整治本領域安全隱患,盯緊重點行業,看牢關鍵部位,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有效防范、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全面推進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是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修訂發布《遼寧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制;編制完成《2021年遼寧省地質災害趨勢預測》、《2021年遼寧省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遼寧省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和避險移民搬遷工程三年工作方案》,修改并完善《遼寧省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管理辦法(暫行)》,完成了省級地質災害防治項目信息化管理系統開發建設,規范和加強省級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管理;對地質災害易發區、重點區域進行動態監測,全省建成專業監測點132處,排查確認地質災害點2751處,涉及 229個鄉(鎮、街道);組織巡查組對各市地質災害防治及群測群防工作進行巡查檢查。組成14個專家組,將在汛期期間24小時待命,實時關注各地雨情,緊盯強降雨地區,如遇雨情、險情,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導地方開展防災避險工作。
二是全面抓實海洋災害預警監測工作。每天制作發布沿海六市一縣24小時海浪、海溫、海冰和潮汐的海洋預報、遼寧衛視《海洋預報》電視節目、營口專項預報等常規化預報產品,截至6月21日,共發布海洋預報166期,發布風暴潮藍色警報2期,解除通報1期; 海浪藍色警報10期,解除通3期;共發送警報傳真800余份,警報短信32萬余條。完成2021年汛前海洋減災防御自查工作,汛前扎實開展海洋災害應急演練,提高全省海洋預警監測系統應急處置海洋災害的能力,在全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巡查的同時,一并完成了海洋災害防治工作巡查工作。
三是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管。自6月21日起,開展2021年度礦山企業“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工作,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各類礦產資源違法違規行為,嚴肅查處越層越界開采、以探代采等違法行為,維護良好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安全生產秩序。持續組織開展2021年礦產實時衛片執法檢查,完善2020年礦產季度衛片復核工作,組成檢查組對各地礦產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進行驗收,進一步提高結案率,對重大礦產違法案件實行掛牌督辦。
四是加強對已閉庫尾礦庫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結合汛期地質災害“三查”工作,對全省已閉庫尾礦庫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監督管理。落實速報制度,發現災害隱患及時上報。組織專家對隱患進行踏勘論證,為各級政府決策提供技術支撐。自6月21日起,由通過招標確定的遼寧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在前期完成182座廢棄尾礦庫基本情況摸排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尾礦庫隱患程度,區分輕重緩急,有序開展評估工作,全部評估工作計劃9月份完成。評估中發現存在較大風險隱患的,立即通報應急管理部門。
下一階段,遼寧省自然資源廳將繼續加強對各市的督導檢查,全力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加強安全防范,確保自然資源領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積極為建黨100周年營造安全穩定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