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 9日是全國測繪法宣傳日,今年全國測繪法宣傳日暨國家版圖意識宣傳周,以“規范使用地圖 一點都不能錯”為主題。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地圖是表達國家版圖最常用、最主要的形式,要規范使用地圖,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國家版圖意識。
國家版圖是指一個國家行使主權的疆域,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象征。熟悉國家版圖構成,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是每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在我國古代,“版”指登記戶口和土地的簿冊,“圖”指地圖,“版圖”代表了戶籍和地圖。國家版圖體現了國家主權意志和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外交立場,同國旗、國徽、國歌一樣,是國家的象征。
如何做到規范使用地圖?
最權威的方法就是通過自然資源部的官網,在數據服務欄下找到標準地圖服務。除了滿足公眾自助下載地圖的需求以外,還設有自助制圖的服務模塊,所有服務均為免費。
在標準地圖服務中,除了有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和各個行政區地圖,還有配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制作的如長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性地圖。
此外,還要特別記住不能擅自引用未經審核特別是來源于境外網站登載的地圖。
李永春:經過我們行政許可批準的地圖,都要在地圖的顯著位置或者附著地圖產品的適當位置,把審圖號標注出來,便于公眾引用的時候能夠識別。
凡是有這種審圖號的地圖引用的,應該就是合法的,減少問題地圖可能發生的這種情況。
現在,仍然存在紙質以及數字的“問題地圖”,很多錯誤看似細微,但國家版圖一點都不能錯。這些錯誤會在社會上造成極大的危害。
李永春:目前我國“問題地圖”主要有兩種情況。首先是,地圖存在危害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等嚴重問題。
這些“問題地圖”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有5處,分別是阿克塞欽地區,藏南地區、南海諸島、臺灣島以及釣魚島、赤尾嶼。
阿克塞欽地區,藏南地區在問題地圖中常常表現為國界繪制錯誤;臺灣省底色若與大陸不一致則違背“一個中國”原則;南海諸島和釣魚島、赤尾嶼可能被漏繪。
第二種表現就是危害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主要表現的就是違法標注一些涉密或敏感的信息。
地圖事關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要繼續強化監管不留死角,對問題地圖“零容忍”。
李永春:2019年,全國各地通過建立抽查制度、部門聯合檢查等方式發現“問題地圖”近千件,廣東、河南等地依法查處、銷毀了30萬多件“問題地圖”產品。同時,還針對重大會議展覽活動用圖、政府部門網站登載使用地圖等開展重點監管,及時查處違法案件。
2020年,自然資源部共受理地圖審核申請8625件,不予通過1144件;各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線下圖書市場、交通樞紐、旅游景區等地開展市場檢查1300余次,排查線下“問題地圖”9300余件,全年查處地圖違法案件54起。
李永春:自然資源部作為地圖的監管部門,對錯誤地圖、問題地圖持零容忍的態度。接下來我們將會同網信、公安、安全保密部門一起加大問題地圖整治和監管的力度,壓縮問題地圖存在的空間。
對于“問題地圖”專項整治,自然資源部將強化對地圖的監管和日常巡查力度,繼續對進出口地圖產品,國內外各大企業官方網站使用的地圖,以及新聞報道、互聯網站、報刊圖書、影視劇等使用的地圖重點監管。
一直以來政府的門戶網站,主流媒體的網站,影響比較大的互聯網公司的網站,集中我們的算力,挖掘互聯網背后深藏的問題地圖。集中我們的智力,針對現在微信微博這些移動媒體上使用的一些地圖進行監控。
下一步還要強化地圖監管能力,細化監管職責、主體和流程。此外還要積極為地理信息產業發展提供服務保障,及時適應新業態加速成長的需要,探索包容創新的審慎監管制度。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再加上許多個人、單位尚未形成規范使用地圖的意識與習慣,導致互聯網中“問題地圖”不斷出現,相比紙質的“問題地圖”危害更大。對此,自然資源部表示,將建立多級聯動監管機制,增強互聯網“問題地圖”的跟蹤發現能力。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地圖從紙質單一載體走向多元立體載體,導航電子地圖、互聯網地圖已經深度融入大眾生活。目前,互聯網地圖內容越來越豐富、更新越來越快、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國內主要互聯網地圖服務日均位置服務請求超1000億次,地圖數據覆蓋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服務數十萬個移動應用。
在這么高的使用頻率下,登載的地圖一旦出現國家版圖錯誤等問題,將嚴重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李永春:主要就是互聯網地圖,一個是內容相對于紙質地圖來講更豐富。第二傳播速度快,而且影響面要廣。
現在我們國家的手機用戶非常龐大,而且各種應用 App也比較多,所以通過這樣一些平臺,把錯誤的問題地圖傳播出去,跟過去我們紙質地圖的影響面接受的量不可同日而語。
自然資源部將逐步完善多級聯動的監管機制,會同網信等多部門協調處理互聯網“問題地圖”。同時,國家還建立了互聯網監管系統,基本實現對各類網站登載地圖的日常監控,特別要增強對新媒體登載使用“問題地圖”的跟蹤發現能力。
李永春:我們有一個互聯網監控系統,由我們科研單位和我們審圖相關的技術保障單位來負責的, 比如去年推送了38萬張地圖圖片,其中經鑒定認定有1.8萬張是問題地圖,其中發現這里面還有450多個興趣點是有問題的,我們都根據結果進行了及時依法依規處理。
自然資源部還要求互聯網地圖服務企業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地圖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堅守地理信息安全底線,加強自律,依法送審相關互聯網地圖。(中國自然資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