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奚仲中學 潘延明
一天,我在化學實驗室外墻的西南角,發現一株嫩嫩的新芽,從墻縫里悄悄地擠出來,小葉子毛茸茸、綠油油的。
我起初并不在意它,可過了幾天,看見它總是努力地拉長身子,開始執著地往落水管上爬,由于太滑,攀不上,就散落在地上一片。
因為那段時間是假期,師生不到校,沒有人欣賞它,關心它,為它澆水,也沒人干擾它,甚至沒有人多看它一眼,它確實就像“無人知道的一棵小草”,天天默默地杵在那里,生長著。
說心里話,盡管我天天到校,天天路過它身旁,但是,對于長在水泥縫隙里,弱弱的、小小的、不起眼的野瓜苗,我也不看好它。
直到有一天,當我再次走過它身旁時,那一坨蓬蓬勃勃的綠意長勢,突然拽住了我的眼睛,我開始駐足,欣賞它、親近它。當我蹲下身子仔細觀賞它的時候,仿佛聽見了它“嘎吱嘎吱”抽條散葉的聲音,暗想,這瓜苗還真有個性,蠻可愛的。從此,開始了憐香惜玉,當它干渴的時候,我會及時澆上一些水。
8月中旬的一天,在綠綠的藤葉間隱隱閃動幾朵小小的、黃色的花,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不禁脫口而出:“多么頑強的生命??!”原來,美好一直在我身邊,就像羅丹說的一樣,我們的生活從來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開花就意味著結果。我不由地蹲下身子,驚奇地發現,在密密的葉子底下,嫩藤上還長出了一個小小的瓜。我欣喜若狂,水澆得更勤了,大約過了兩個星期,小小的瓜長到了成人拳頭那么大,我終于看到了,這是一個光潔玲瓏的甜瓜。
我想,一粒種子真是可以顯現出超越一切的力量。有種子就有希望,種子能破土而出,努力向上生長。
其實,這小小的種子正如我們無數鄉村教師,我們就是農村學校的一粒粒金種子,就是廣大農村的希望之所在。
鄉村教育是教育的薄弱環節,也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希望。盡管近年來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和城鎮的學校相比,大部分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還存在很大差距,農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都不如縣城,師資資源更是捉襟見肘,但是,種子的力量就是成長的力量。
默默耕耘的教師,是啟迪智慧、播種光明的使者,是點亮無數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之燈,用身心承載著未來一代人的成長,傳承著中華文明的印跡,用人間大愛譜寫了教書育人之歌!
紅土高原一枝梅,鐵骨丹心傲雪霜。64歲的“燃燈校長”張桂梅,拖著病體,戰勝千難萬難,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就是扎根在云南貧困山區一線的一粒種子,用知識改變貧困山區女孩命運,用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正是有了支月英、王曉娟、張玉滾……他們的堅持堅守,鄉村的孩子們才獲得了讀書的機會。他們未必都能考上大學、走出鄉村,但他們一定是改變鄉村命運的重要力量。
咬牙努力的路上都是幸福的風景。只要我們永不言敗,永不放棄,靠自己堅強的力量,就一定能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里,扎下堅實的根,開出艷陽的花,結出甘甜的果。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棄一定要失敗。人生最大的魅力在于,即使你很弱小,低到塵埃里,但一樣是可以不斷向上生長的,只要你不放棄。
教育興衰,關鍵在教師。每一位托起鄉村教育希望的老師,都是一粒金燦燦的種子,都令人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