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俊華
(中交四航局江門航通船業有限公司,廣東江門 529100)
當前經濟貿易發展迅速,船舶作為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之一,對電氣設計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求設計者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還要擁有一定的經驗與創造性,才能更好的設計出船舶電氣智能設計系統,通過充分運用數據識別、故障檢索、應力檢測等關鍵技術,推動船舶電氣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促進電氣系統設計質量提升,滿足行業發展需求。
在系統設計方案制定期間,應根據系統功能需求,采集和應用相關材料,借助以往設計經驗對優質母型船并收后再優化處理,更好地尋找目標圖,在資料采集期間找到與當前方案相近的目標圖紙,再根據設計圖要求,將目標設備或元件電氣關系圖深入整合與應用。在技術設計研究期間,根據設計方案要求分析系統投入使用后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通過方案設計將電氣性能標準數據進行確定,統一技術設計形式,在關鍵技術應用環節可根據體系界面操作,分析優化后的設計方法,確保程序與后期檢測相互配合。在方案設計階段,在關鍵數據確定后可自動與設計要求、實驗推斷結果相結合,制定統一協調的發展目標。在方案應用階段,應遵循數據體系的應用規律,確保計算機繪制結果與設計基本要求相符。在生產設計階段,應與不同技術手段相結合,將系統設計中蘊含的專業技術整合起來,使最終成果能夠有效運用到設計階段,減少重復性工作[1]。
在系統設計階段,應對開發周期與成本投入綜合分析,借助第三方軟件繪制圖形,并在Windows系統支持下實現系統功能。整體結構主要包括操作界面、主要程序、數據中心等內容(圖1)。

圖1 系統框架
該系統的操作界面包括眾多主界面,各主界面下方包含許多子界面,且子界面大多帶有特殊功能。上述界面在系統運行中肩負著不同重任,包括創建系統設計所需模型、數據間交換、創建標準化圖框與符號等。除此之外,部分界面還具備圖紙管理、材料報表總結、設計圖繪制等功能,上述均根據系統需求創建而成,各個部分都是系統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通過精準定位與功能劃分,使系統運行更加便捷高效。
該系統中許多界面功能是依靠相應程序實現,如若失去程序支持,操作界面的相應功能便無法應用。此類程序不但具有信息整理、繪圖、材料表報與各項管理功能,還可協助設計模塊運行,并安排了相應接口程序。可見,主體程序在該系統中的地位不容忽視[2]。
該系統設計的全部信息均存儲在數據中心,包括圖紙、文檔等材料。在系統創建時應創建專門的數據信息模塊,使應用信息充分整合。在該框架中,包含系統數據庫,系統設計中一旦用到某項數據信息或資源,便可從該部分調取或查閱,主要為部件參數、標準符號等等。同時,每個項目擁有各自的數據庫,主要作用是存儲電氣系統與設備相應信息,可見該框架是整個系統的核心所在。
該系統借鑒Step繪制流程格式,采用自上向下、逐層分割的方式,將船舶全生命周期分為訂船、設計與送審、生產與檢驗、運行維護與拆解等內容,將其繪制成一個圖畫,再分別繪制各個環節的具體內容,持續分解直到最后一層。在繪圖階段,為確保畫面清楚整潔,規定任務包利用方框表示,將約束條件添加在任務包的上方,設計前提位于任務包左側,可將資源設置在任務包下方,設計結果設置在任務包右側。
在數據識別技術方面,與船舶管理中參數功能模塊相結合,利用數字識別技術進行電氣智能設計,由此提高船舶管理效率。在實際設計中,應創建多功能模塊,并與模塊中參數信息相結合,將圖片內容清楚準確的表達出來,實現船舶管理繪圖需求。以設計功能模塊參數為例,可為電氣智能系統模塊以圖像化方式展示出來,為設計者數據識別提供便利,與原有設計方案相比。例如,在船舶電氣設計中,需要對載駁船信息進行修正,船只本身包含信息非常復雜,想要對此類信息充分處理任務量較大,需要船舶信息以更明確的方式體現出來。在數據處理技術方面,該項技術的應用可使船舶整體情況充分展示出來,特別是船舶結構設計方面特征,可使設計更具針對性與適配性。在船舶電氣設計中,為提高電氣設計有效性,可引入數字化技術,將設計所需的各類信息綜合分析,并以數字化形式展示出來,如船體結構、噸位、材料等;然后,將上述信息統一整理歸類后存儲到數據庫,以此作為電氣設計的依據。在信息數字化儲存方面,設計者可更加客觀全面地了解設計對象,滿足方案設計的應用需求。數字化信息是在若干信息中提取而成,十分精準明確,可為電氣設計提供依據[3]。
在船舶長期運行中難免出現系統故障,如若未能及時檢修,容易使隱患擴大。在該系統創建中,可在項目設計階段預測可能存在的故障隱患,并與數據庫中的故障發生數據結合,采集故障發生時的線索。通過連鎖逆推的方式分析事故發生原因,并對此類原因的操作細節進行分析,在智能系統中以關系樹的形式展示邏輯關系,借助上述事件分析,解釋最終故障原因與細節。故障樹具有直觀、邏輯清晰等優勢,可應用到各類定量分析作業中,該系統通過故障樹圖表應用,預測后續可能發生的故障,并提前制定設計管理方案,有助于優化設計,有效控制故障事件發生。
此外,還可借助知識庫進行校驗與指引。知識庫是將船舶設計手冊中的規定與設計理念結合起來,根據條款內容與相關參數,在算法支持下存儲到數據庫中,支持推理程序。以知識庫為基礎開展指引,在關鍵設計環節中,在系統設計命令輔助下對產生事件出發與整體設計過程、內容進行推理判定,使知識庫中內容在系統中直接體現出來,包括設計方式、校驗標準與流程等等。例如,在對饋電回路擔負上限持續電流計算時,系統便會出現以下界面。通常送交流電機分電箱饋電回路中持續電流最大值的計算方式:

其中,Ii代表第i臺電機額定電流;Imax是最大電機中的額定電流;Is是備用回路容量。校驗是指在關鍵設計參數確定后,在知識庫與數據信息基礎上,以成本控制為依據,堅持一致性原則進行方案檢驗,還應對結果與參考數據進行故障判定。同時,還可智能生成材料清單與計算書,針對不同類型生成書的參數模板進行定義,在選取計算方式、填寫參數的情況下獲取數據,由此自動生成電壓降計算書,并創建數字化模型,根據設計需求以智能化形式生成不同材料的報表[4]。
該技術可對船舶系統進行剛柔耦合動力學仿真,主要的技術原理是因缸體受力分析只能顯示外部受力情況,依靠智能華泰運動可采集船舶內部零件作用應力、變形情況等,對船舶沖擊強度進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因船舶行駛速度較快,柔性體的應用可使剛體反映信息更加明確,使船舶整體運動與受力情況充分體現出來。此外,該項技術對系統的動力學仿真,可彌補以往靜力學仿真中單一狀態研究的缺陷,使整體運作結果充分展示出來。通過創建力學模型進行動力學仿真,可準確判斷設計方案是否與系統強度需求相符合。在電壓降計算書生成中,可采用應力檢測技術針對電纜相關連續負載電流測算、短路溫升、截面測算等進行校驗,電壓降校驗也可借助該項技術完成。
在系統開發中常常綜合利用多項技術,通過智能設計方式設計時,應在前期確定好軟件開發的各項細節,以寫文章的方式設計軟件,先將操作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總結出來,制定軟件設計的“大綱”,幫助設計者理清思路,減少操作中的失誤。在智能模擬技術應用中應避免“蝴蝶效應”。例如,在某船舶設計中,在初始條件下的細微變化經過一系列演變后便會產生連鎖反應,致使整個船舶智能控制陷入癱瘓。對此,在智能模擬設計中應精簡軟件設計內容,特別是在復雜船舶系統中,可將復雜問題劃分為一個個小模塊,以精細化處理方式設計模塊。通常該項技術應用需要投入一定資本,每年至少進行兩次船舶檢修。
綜上所述,在船舶行業與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下,船舶電氣智能系統創建顯得十分必要,該系統可將文檔資源、繪圖信息與設計標準整合起來,根據輸入參數創建報表,充分發揮數據識別與處理技術、故障檢索技術、應力檢測技術、測繪技術與智能模擬技術的優勢,滿足船舶產業智能化、功能化發展需求。在未來的發展中,相關企業還應加強對智能化系統設計的研究,使船舶電氣設備布設更加合理,并逐漸延伸到其他領域,為產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