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合
不結婚何談生育
近年來,年輕人的終身大事讓全社會跟著操心。結不結婚?生不生娃?一個還是兩個?要不要來第三個?
情況不容樂觀,根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3年-2020年,我國的結婚對數一路下滑,結婚登記對數從1327萬對的歷史高點持續下滑至813萬對,同比下跌38.7%,連續7年不斷創下新低。離婚對數卻在持續攀升。2013年-2020年,我國離婚登記對數從278萬對攀升至373萬對,同比上升了34.2%。
2020年結婚登記數為813萬對,離婚登記數373萬對,離婚人數近結婚人數的一半,什么概念?就比如每當有兩對新婚小夫妻去登記結婚的時候,就能碰上一對不歡而散的夫妻辦離婚。
“單身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社會問題,而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整個社會的大趨勢,不僅僅是中國,全世界都有。在一定程度上,單身和城鎮化、工業化以及全球化相關聯。”
“不敢結婚、結不起婚”“不敢生育、生不起、養不起”,在現階段的適婚已婚群體中屢見不鮮。大城市的年輕人畢業后大多處在事業的起步階段,職業的發展并非都順心如意,也非道路平坦,婚姻和生育的問題這個時候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忙碌的工作,日復一日的兩點一線,不論是愛情還是生育都暫且擱置。除此之外,若是高強度的工作,個人的精力在結束一天的工作之后也已疲憊不堪,感情問題和生育問題也只能一拖再拖,任憑父母的電話狂轟亂炸也無濟于事。
還有一些不婚不育主義的群體,信仰“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的口號,她們感覺自己生活很充實,很快樂,沒必要讓婚姻和孩子束縛住自由,隨心所欲也很香。
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隨著社會發展,一方面新一代年輕人追求獨立自由,認為婚姻是束縛。另一方面,高婚育成本使年輕人組建家庭變得更加困難。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曾在《人民日報》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代際間的婚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現象越來越常見,社會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根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底這個數字將上升到9200萬。單身人口規模甚至比英國、德國、法國的總人口之和還要多。
虛擬戀人
結婚率和生育率下降本來已經夠麻煩,單身經濟的蓬勃發展又來“添亂”。
很多單身男女,正選擇使用更為便捷的情感獲得方式。比如不少人選擇“虛擬戀人”作為情感解壓,這也成為單身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
目前就讀大學三年級的羅文姬(化名)21歲,她短期內在淘寶上點過七八次虛擬戀人的單子。
“一開始是因為無聊,后來是遇到了一些生活上的問題,比如論文寫不出來,打游戲老是輸,想找個人說說話。有時候心情好,也會想找個人陪我玩。”她表示,虛擬戀人比較像她的朋友,現實中她的朋友太忙,也不好意思老是麻煩對方,因此選擇找網絡上的人來傾訴。
虛擬戀人的價格,也是作為學生可以承受的。“一開始我會點半小時的單子,一般 80元左右,也有包周的價格,800多元。”
筆者采訪多家在淘寶上經營虛擬戀人店鋪的店主,有的店鋪下擁有近百位“虛擬戀人”。
店長張婷(化名)表示,虛擬戀人行業主要就是陪來訪者聊天,哄睡叫早,給他們一種談戀愛和陪伴的感覺,讓他們沒那么孤單。她們店鋪的來訪者年齡從18歲到40歲都有,年輕人占比更高一些。
“我們有差不多100個店員,會優先招有經驗的‘虛擬戀人’,首先聽聲音,然后看他一些臨場反應,比如說遇到一些比較特殊情況,來訪者突然安靜,或者情緒不佳,這個時候會怎么處理。”她說。
另一位虛擬戀人店鋪店長容止(化名)介紹,虛擬戀人提供的服務很廣,包括提供各種咨詢,情感、職場、生活問題都可以,所以重要的是看從業者的共情能力、智商和情商。
容止表示,他更想做的其實是類似樹洞這種聊天,人們實際上需要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傾訴,而不是一種虛擬的戀人扮演。因為社會節奏太快了,人們的社交方式盡管廣泛但卻孤獨,尤其是資源集中在北上廣深等地,壓力會越來越大。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認為,無論是單身、同居或者是婚姻,都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單身時代的來臨是綜合因素影響下的選擇結果。
“以前我們有個詞叫作促膝談心,現在哪有時間促膝談心呢?需要的話打個電話就行了,或者直接網絡聯系。單身并不孤獨,因為一個人通過實在的或虛擬的方式可以時刻與他人和外界保持聯系。”他說。
廣東省婚姻家庭建設協會秘書長、紅樹林心理咨詢中心高級督導級別心理咨詢師葉英揚認為,“虛擬戀人”與現實生活中的戀人并不一樣,因為如果真正在一起,會面臨很多真實的問題,矛盾和沖突也是真實關系的一部分,如果把“虛擬戀人”當真,有可能會慢慢脫離現實生活。用虛擬戀人作為情感的補充,使人們變得難以在真實關系中和別人相處,從某種意義上是逃避。
出生率跌至新低
婚戀專家指出,任何一件事需要成功,都是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婚姻也是一樣。現在很多人都是經濟獨立體,誰都可以離開誰,婚姻的黏合度在減弱,需要更多經營。“從經驗來看,未來離婚率可能會繼續上升,因為非常有個性的90后已經步入婚姻,并成為離婚的主力軍。”
前有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的壓迫,后有單身經濟的堵截,對整個社會而言,最現實的問題就是生育率的下降,已經到了影響人口平衡的地步。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上年減少5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是2000年至今的最低值。
“當前,生育力下降已經引起廣泛重視。究其原因,首先結婚率低是根本;其次是因為育齡夫婦的生育意愿普遍低迷,很多適齡女性‘不想生、不敢生’,女性在懷孕、生產以及撫育嬰幼兒上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再次是女性超過最佳生育年齡或患有相關疾病,導致生育困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趙瑞華介紹,結婚率低意味著相當一部分適婚年齡的青年沒有結婚,其中有很多人在年齡增長到一定程度后最終選擇走入婚姻殿堂,但此時的生育能力已經下降,這就導致出生人口的下降速度比結婚率的下降速度更高。
專家指出,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24歲~ 28歲。生育率下降,出生缺陷升高,老齡人口增加,已經成為不爭的現實。因此,結婚率、離婚率、單身經濟、生育率必須作為社會問題的一盤棋統一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