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崇倫
全國勞動模范,曾任鞍鋼工會主席,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哈爾濱市委副書記。1949年3月入鞍鋼機修廠工具車間當刨床工。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車間副主任、鞍鋼雙革辦公室副主任、鞍鋼工會籌備組主任等職。一五計劃時期聞名全國的革新能手,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從1959年底開始,每逢星期天,鞍鋼宿舍的一戶人家里就會有一群人聊得熱火朝天,還時常爭得面紅耳赤。仔細一看,這群人里有“刀具大王”“焊接大王”“吊裝大王”……個個都是鞍鋼各廠礦的技術大拿。原來,這里是技咖的創新技改“沙龍”。“沙龍”發起者,便是鞍鋼工人王崇倫。
1959年初,王崇倫找到孟泰提出組織鞍鋼能工巧匠開展大規模技術協作活動的設想。經過兩人的精心籌劃,當年年底,鞍鋼組成了一支由勞動模范、先進人物為骨干的、1500多人的技術協作隊伍,王崇倫家成了鞍鋼技協骨干最熱鬧的“據點”,被稱為“家庭革新會”。那一年,32歲的王崇倫已是全國先進生產者、技術革新旗手。1954年,他創造了“萬能工具胎”,一年完成了4年零一個月的工作量,成了全國最先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一線工人,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鞍鋼是新中國群眾性技術革新、技術革命和合理化建議“兩革一化”運動的發源地,王崇倫無疑是其中最著名的革新能手。20世紀60年代初,蘇聯停止對我國供應大型軋鋼機軋輥。緊急關頭,王崇倫主動請纓,和工友們在設備簡陋的車間里搞技術革新。在他的帶領下,由500多名干部、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隊聯合攻關,歷時一年,先后突破十幾項重要技術難題,實現100多項技術革新,成功試制出大型軋輥等一直依靠進口的設備,填補了我國冶金史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