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鳳英
1953年進入沈陽東北機器制造廠當工人,后任工人工程師。從1953年至1959年完成技術革新107項,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1966年10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鳳英同志學習》的社論。兩次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先后13次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尉鳳英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最知名的勞動模范,1964年被黨中央命名為“毛主席的好工人”。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仍然停不下奉獻的腳步,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關心下一代工作中,她關心幫助青少年、言傳身教帶徒弟。
1966年10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鳳英同志學習》。一次,尉鳳英路過建筑工地看到工人篩沙子的場景,深受啟發。晚上下班的時候,她挑燈夜戰,把和完的泥當作模具,改進刀具。“那時候,也不知道苦和累,只是一門心思想提高生產效率,快一點兒完成生產任務。”困了,她就找塊磚頭當枕頭,在車間地上睡一覺。第二天醒了,再繼續工作。經過兩個多月的連續攻關,尉鳳英的第一個技術革新成功了,提高工效80%以上。進廠第一年,尉鳳英就實現了兩項技術革新,成功地將手工送料改成自動送料,提高工效5倍。她用434天完成了第一個5年計劃任務,用4個月完成了第二個5年計劃任務。1953年至1965年間,實現技術革新177項,其中重大技術革新58項。
“那時的人,心中沒有‘我’字。”這是尉鳳英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共產黨員、勞動模范,她勤奮好學、不為名利,自覺地把黨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那時候一個人美不美,不在于穿什么、戴什么,而在于他想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美在心靈、美在品格。”
2018年,她在好友的陪伴下,來到延安登上了寶塔山,重訪韶山去尋找毛主席足跡,“勞動最光榮,我很幸福!”回望過去的歲月,她感慨道:“毛主席影響了我的一生,他教導我的話我都記得,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