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


日式風格的國產影片《你好,之華》以線性時間為串聯主線,將平靜深沉的畫外音、唯美柔和的背景音穿插在青春回憶性場景之處來實現自然轉場。影片以柔和素樸的筆觸在頗具日本風情的“悲情之美”“物哀之美”影響下,利用多維留白式設計的創作手法,以具有懷舊色彩的信件傳遞方式來串聯影片始末,多條線索交織環繞,最終形成半包圍式、巧合與必然融聚的敘事呈現效果。本文以跨越時空的多封信件為探尋和研究的核心對象,將日式審美風格作為探尋情感敘事策略的著力點和切入口,于遺憾、惆悵與釋然的主體情感中,體悟影片意圖傳達的深刻意蘊。
由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編劇并執導,周迅、秦昊領銜主演的影片《你好,之華》采用獨特的日式審美視角進行創作,將敘事方式、敘事手法置放于新的中式語境當中,采用獨特的創作手法與表達邏輯實現了日式審美的“語境遷移”。[1]該片的總體基調并不悲傷、陰郁;相反充盈著溫暖、明亮的色彩。在寧靜平和的情節鋪陳和推衍中,片中的主要人物也都體現出克制冷靜、從容坦然的性格特征。反歸化情感敘事策略的巧妙滲入提升了影片的藝術品位和審美層次;影片以“你好,之華”為名,卻自影片伊始的葬禮至影片尾聲處眾人誦讀之南遺書,仿若影片的核心主人公是從未真正出現在畫面鏡像中的“缺席者”之南。這種審美落差是導演獨具匠心的安排,其希圖挖掘的是之華身上體現的“物哀之美”與“靜觀之行”。在影片青春追憶的篇章中,感情的模糊性與不確定性成為淡化戲劇情節、克制人物情感的核心驅動要素。舊時代的信件傳情方式是懷舊的物態化表征;也是主人公釋然的鎮痛藥劑,在影片散文化、平緩式的情感敘事之下,洋溢著青春的美好與甜蜜,彰顯著主體精神的皈依。留白式的敘事手段給予觀眾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經歷了情感頓悟的之華、尹川,也許遺憾也是另一種成全與幸福。
一、日式審美風格的具象化呈現
以物哀美學為創作風格的影片通常沒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也不傾向于設置戲劇性沖突,往往通過平淡的敘事語言,營造動人的情感美學氛圍。《你好,之華》具有鮮明的巖井俊二風格,片中傳遞了對逝去青春的遺憾,彰顯“物哀”情緒,使影片整體充滿文藝質感。影片在創作中,通過營造細膩、純凈的鏡頭風格,為觀眾呈現出極具文藝質感的影像畫面。
(一)懷舊式信件譜寫青春音符
青春敘事蘊含著生命的旺盛創造力與思想的深厚想象力,創作者通過獨特審美角度和感性表達方式向觀眾呈現出青春的美好與懵懂。《你好,之華》借助充滿懷舊意味的信件郵寄方式,在和諧靜謐的情節流轉中鋪陳出一幅以青春為亮麗底色的美好圖譜。影片以“信”作為串聯故事演進的核心驅動要素,借助信件巧妙勾連往昔與現代的生活圖景,6種信既相互交織、相互影響;又相互補充、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以之南、之華、尹川為核心敘事主人公的發展主線。
這6種信件,主要涵括之南留下的“遺書”;青蔥歲月中之華給尹川、尹川給之南的情書;錯位巧合中尹川與睦睦、颯然之間的來往信件;之南之子晨晨消解悲痛后所撰寫的信件;之華婆婆為愛慕的大學英語老師所寫關于周游世界美好暢想的來往信件;尹川予以成家后之南的告白信件……信件串聯往昔與當下,懷舊中并沒有摻入濃厚的感傷色彩,反而充盈著溫暖的氣息。影片時空錯置中蘊含著情感的錯位和濃郁的留白意緒,尹川、之南、之華錯位的愛戀看似遺憾,但實質上卻是對彼此來說最好的結果。睦睦在母親抽屜發現的那封遺書、之華與尹川的再度邂逅成為影片發展的核心著力點,將之華錯認為昔日愛慕對象之南的尹川,借助現代化的信息傳遞方式,向之華表達自己的心意;而影片較為牽強的便是為“寫信”這一關鍵性情節所創設的過渡性和基礎性情節——之華丈夫看見曖昧短信而怒扔手機。雖然片中此處的情節合理性和邏輯性都有一定的欠缺與不足,但不可否認的是,信件所具有的懷舊意味之濃郁、抒情色彩之鮮明,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影片的藝術魅力和審美價值。[2]將錯就錯的之華、懷念青春美好愛情的尹川、希圖深入走進母親青春故事的睦睦,三者以“缺席者”之南為核心人物展開了二代三地的時空對話,話語中的青春氣息醇香而美好,引領觀眾重溫稚嫩、青澀、甜蜜的青春歲月;而之華婆婆面對愛情時的堅定與執著,亦是影片情感脈絡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與暗戀而選擇默而不語的之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差。
(二)反歸化美學升華思想意旨
1.形式層面:影片名稱的“反歸化”
《你好,之華》以之南的葬禮作為影片發展和演進的起點,與傳統的中式審美取向中避諱、淡化“死亡”母題不同,本片仿若“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開篇便將生命逝去坦率地呈現在觀者面前。關于“死亡”意象,在之南之子晨晨這一條副線中便可以得到較好的顯現:他會不解地詢問奶奶“人為什么會死”,也會獨自一人觀察失去生命氣息的小鳥……兒童對于死亡的認知和探討,詮釋著影片獨特的“物哀”風格。
影片名為《你好,之華》,觀者初步的認知也會置于對之華少年、中年生活的理想化展望,而一反常規審美和認知取向。影片的核心敘事對象基本圍繞著“缺席者”之南,無論是尹川、睦睦還是之華,他們希圖重覓和找尋的青春記憶的女主角都是之南而非之華。影片創作者的反歸化審美思路,并非是無厘頭的創作噱頭,而是具有其內在的價值和意義。以之南的人生軌跡為顯性線索和對應參照物,穿插融入之華的中年生活,片中并沒有詳盡敘述之南與尹川分手,轉而選擇與有家暴傾向且品德低劣的張超結合的原因;也沒有著濃墨于之南罹患抑郁癥后的具體生活圖景和心理變化曲線,而是將之華平淡卻幸福的生命樹譜逐枝逐葉呈現給觀眾。兩相對比中,鮮明凸顯出主人公之華人格的豐滿和心性的平和與坦然,“你好,之華”是對曾經迷失自我主體性、一味以暗戀成全他人的之華的召喚和引領。
2.內容維度:影片情感的“反歸化”
影片故事既是重要的敘事素材,也是建構和營造電影氛圍的關鍵要素;因此,為實現理想的敘事效果,需要積極回歸影片的美學風格。從《你好,之華》的內容維度看,其情感基調并非如觀眾預期那般沉寂、痛苦和悲傷,面對逝去的之南,全家人都顯得平靜而坦然。罹患精神疾病的之南,此次致命的自戕也許只是數次嘗試中最嚴重、最無可挽回的一次。家人在這樣的悲痛往復中漸漸接受了之南終將悄然離開的事實,克制淡然的情緒無形中消解了影片悲傷的色彩,為溫暖明快的氛圍基調奠定了基礎。[3]
影片伊始,睦睦堅持要將母親的骨灰帶回老家,女孩颯然因擔心表姐的情緒而決定陪伴她共同踏上歸家的旅程。睦睦對母親真摯的愛充盈著溫暖和力量,是悲傷場景中的暖色因子,亦對影片情感創作主線起到奠基性的作用。影片所詮釋的情感是青春懵懂的美好愛情,重溫的過程充盈著濃厚的主觀色彩和意緒,而影片情感維度的“反歸化”則體現于主人公們對過往的釋懷以及對個體收獲平淡幸福的向往與追求。回憶青蔥歲月,回首相處點滴,三位主人公的愛情線索紛亂交織、混沌模糊,尹川的真愛究竟是之華還是之南,在某種程度上,觀眾無法做出定性化的判定,而正是由于這種朦朧與不確定性才讓影片頗具特殊美感,沒有戳破的窗戶紙最終保存了那份青春的美好。影片重溫那段歲月并不旨在言明之華與尹川的傾心本質,亦并未意旨鼓勵之華重新追求尹川,而是希圖主人公們正視過去的情感,解開心中的郁結,放下腦海中的執念。
二、克制含混式的“物哀”情感敘事
“物哀”情感敘事是日本電影敘事的獨特標簽,作為緣起《源氏物語》的敘事手法,經過后代學者研究、拓展,逐漸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美學形態,并形成了內涵豐富、種類多元的文化體系。在日式審美影響下,該類型影片在創作中大多將對人世間的感觸和理解以溫柔、細膩的手法進行表達,通過獨特的敘事視角向觀眾傳遞其中蘊含的憐憫、壯麗和贊嘆等情感取向。電影《你好,之華》中蘊含大量“物哀”理念,令人充滿想象。
(一)超然物外的冷靜克制
在傳統日式審美中,觀者對于具有殘缺性、凋零特質、悲劇色彩的人或物都會產生某種難以言明的“物哀”情緒;而真正能夠體悟“物哀”意緒背后的深刻內蘊者,往往具有“靜觀”這一審美傾向和審美行為,即在切身參與體驗過某種純真、美好的人物情感后,理性克制地將自己從這份情感中抽離出來,從而借助全知視角來全面而客觀地予以評價和觀察。[4]片中青春時期的之華,帶著對美好愛情的渴求,單方面暗戀著同學尹川——書寫表白情書、享受朝夕相處的幸福時光,一切的付出與努力都攜帶著濃郁的青春氣息;但當她知悉暗戀者心儀的是“光芒萬丈”的之南時,短暫的悲傷和失落后,她便坦然地接受了這一“殘酷”的現實。她理解感情是雙方的事,強求并不是真正的幸福;她也會熱心地幫助尹川追求之南,介紹之南喜好、作為信使為二者的愛情牽線搭橋……
在這段青春往事中,之華的冷靜克制詮釋著“知物哀”這一日式美學概念的真諦。當多年后,由書信掀開的青春記憶再次將她與尹川聯系在一起時,她依舊能夠保持冷靜理性而非熾熱與激動。在我國傳統和當代社會中,轟轟烈烈的愛情佳話往往會被廣為流傳和高度關注,會成為同時代人乃至后世所艷羨的傳奇故事;而類似于之華的克制與淡然,則微乎其微,片中的她跳脫出愛情的藩籬,引領觀眾作為見證者和旁觀者來審視這段感情,諸多執念和不甘消逝于無形之中,從而令觀者產生“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情”的釋然之感。
(二)含蓄內隱的青春情感
對青春情感變遷的物哀之心是影片重點描述的內容。創作者通過采用簡約的敘事語言,將人物情感、心境變化與鏡頭語言進行有機融合,營造了特殊的審美情景。[5]在《你好,之華》中,幾段感情都蘊含著模糊、不清晰的特征,最核心的便是類乎“三角之戀”的尹川、之南、之華;向外輻射開來的還有之華婆婆與外語老師;颯然與她暗戀的同桌的情感描述,寧靜平和的敘事并沒有極力表現由于情感變化而產生的劇烈戲劇沖突,而是在平穩曲線中展現著三代人青澀而純真的愛情佳篇。即使是情感較為直率而外顯的陳桂枝婆婆,也只是在用寫信的方式擘畫游覽世界的美麗華章,并沒有將“我愛你”三字通過信件直訴對方,從而產生一種薄紗相隔的朦朧美感。尹川、之南、之華的愛戀則更為含蓄與內隱,單相思的之華見證著尹川與之南情投意合、朝夕相處的點滴,尹川在多年未聯系的情況下竟會誤將“之華”認作“之南”,他此舉究竟是單純的誤認,還是真心的流露,影片并未言明,既展現出“猶抱琵琶半遮面”般欲說還休的特征;又表現出“此時無聲勝有聲”般靜謐無言的意味。
(三)細膩豐滿的配角情感刻畫
影片通過營造豐富深刻的審美意境,建立生命的互動和情感的體認,傳遞出對個體生命的尊重。創作者采用豐富、細膩和敏感的敘事手法,為觀眾呈現出物哀美學的特殊情景表達內涵。[6]片中,當時隔23年再次回味美好的青蔥歲月,之南并沒能與尹川攜手;尹川也并不了解之華對自己的真實情感;之華也不知道尹川是否曾經在之南與自己間猶豫徘徊過。種種的遺憾與執念,最終在誦讀之南遺書中,用滿眶淚水作為情緒宣泄的途徑。影片中雖未設置面對面的告白環節,但依然可以從信件的字里行間中,感受之華心中對尹川依存的愛戀,然而那并不意旨著處于中年階段的尹川和之華在一起便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影片雖未言明尹川與之南分手的原因,但卻在某個側面詮釋著愛與婚姻之間并不全然同軌的豐富內涵。
影片中的配角刻畫亦細膩與豐滿。中年的之華,家庭幸福、婚姻美滿,平淡中丈夫亦會貼心地準備小驚喜;IT男的謹嚴和風趣在之華丈夫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他既會在看到之華手機上的曖昧信息后怒砸手機;也會在第二天便怒氣全消,釋然后的他還會借助晨晨來博得之華的原諒。之華一生尤其是中學階段,都活在姐姐的光環之下,較少發掘自身的價值和魅力;而如今她事業有成、幸福美滿卻恰恰與命運悲苦的之南形成鮮明對比。影片中睦睦、颯然、之華婆婆等作為次要人物也各自擁有著或顯或隱;或明或暗的情感線索,而其中最核心的意旨便是在愛情中發掘自身的主體意識,而非沉溺愛情而迷失自我。
結語
日式審美風格影響下的《你好,之華》以頗具懷舊意味的“信件”作為推進情節發展的核心驅動線索,在散文化的柔和抒情筆觸中,重溫青蔥歲月朦朧愛情的美好,是一部充盈平和與溫暖情感基調的影片。影片在緩慢而自然的鏡頭畫面流轉間,展現著青春的醇香與甜蜜。該片在片名、線索、情感、意旨等多個維度都采用了“反歸化”的藝術創作手法,詮釋表現著“物哀之美”的審美價值取向;而開放式、留白性質的結局則予觀眾以充分的想象空間。影片不確定性的背后是多種可能的交織,也是現代性開放式影片希圖給予觀眾參與的和暢想空間。
參考文獻:
[1]王瀟瀟.從《你好,之華》看日本電影美學的中國化呈現[EB/OL].(2019-09-18)https://www.doc88.com/p-4367351118229.html.
[2]白惠元.《你好,之華》:懷舊、視覺地方性與東亞電影[ J ].電影藝術,2019(01):58-61.
[3]凌燕,黃雅淳.《你好,之華》:互文與改寫[ J ].電影評介,2018(19):27-32.
[4]曲明鑫.電影《你好,之華》的反歸化接受美學策略[ J ].四川戲劇,2020(08):135-137.
[5]藺安慧,袁智忠.東方語境下日式美學的華語表達——評影片《你好,之華》[ J ].戲劇之家,2019(09):92-93.
[6]田永杰.從《情書》到《你好,之華》——論巖井俊二作者電影文本特征[EB/OL].(2020-02-28)https://www.doc88.com/p-0079996610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