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國俊
【摘要】當前,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新形勢背景下,根據《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提出一些管理思路和方法方面的應用展望,進一步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
【關鍵詞】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5.124
前言:
當前,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工作面臨新的形勢。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經濟發展,國家加大改革開放力度,釋放經濟活力,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兩個文件--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和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在“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和優化營商環境新形勢下,根據《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提出一系列的管理思路和方法,進一步加強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維護社會公眾利益。
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之基本規定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以下簡稱《驗收標準》)為國家標準,編號為GB50300-2013,自2014年6月1日起實施。它作為建筑工程各專業驗收規范編制的統一準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和優化營商環境新形勢下,根據《驗收標準》,展望進一步強調規范各方質量主體行為,加強工程質量管理。
1.1質量管理體系方面
在“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和優化營商環境新形勢下,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紛紛探索采取優化項目報建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完善審批體系,實現“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一個系統”實施統一管理、“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一套機制”規范審批運行。這些流程的一步步落地,有效減少建設項目報建審批過程中的多頭管理、重復審批等現象,必將極大的推動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在工程建設實踐中,優化項目報建審批流程不是單方面的,另一方面必須落實項目各方主體責任,才能實現項目建設規范化。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不僅僅是施工單位一家的內容,它更是工程建設各方的重要內容。根據《驗收標準》,展望進一步明確工程建設各方建立健全工程質量管理體系,落實工程項目各方主體責任,規范各方質量主體行為,實現工程項目建設規范化,質量可控化。對于工程建設管理,更應突出建設單位首要責任,落實相應項目法人責任制,促使建設單位加強對工程建設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嚴格履行法定程序,保證合理工期和造價。
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根據《驗收標準》,展望進一步明確勘察、設計、施工、工程監理單位主體責任,督促勘察設計單位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嚴格按照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勘察設計,并對其勘察設計質量負責;督促施工單位對建設工程施工質量負責,并建立工程全過程施工質量管理體系;督促工程監理單位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按照法律法規以及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建設工程承包合同,對施工質量實施監理,并對施工質量承擔監理責任。
1.2質量控制方面
很多地區根據有關部門要求,一方面積極推進工程總承包模式,落實工程總承包單位負總責的工程管理制度;鼓勵投資咨詢,招標代理,勘察設計監理造價項目管理通過聯合并購等方式加強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滿足建設單位一體化服務需求,增強工程建設協同性;另一方面,很多地區創新改革,規定一定投資限額以下工程不用進行監理,甚至不用辦理施工許可證,這就需要對質量控制模式進行一些細化,根據《驗收標準》,展望進一步明確工程建設中建設單位職責,強調建設單位首要責任,規范建設單位質量控制行為。
1.3建筑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構配件、器具和設備抽樣復驗方面
在“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和優化營商環境新形勢下,國務院要求各地大幅壓減涉及工業產品的行政許可事項,廣泛推行產品系族管理,解決重復檢驗檢測、重復審批認證等問題;嚴格控制強制性認證目錄,推動將強制性認證目錄中適用自我聲明方式的產品種類擴大至30%以上。在實際工程中,每一個建設工程都是由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工業產品組合而成,其每一個工業產品的質量必將影響到工程的最終質量。根據《驗收標準》,展望進一步明確在工程項目建設工程中,各方必須建立進場材料審查驗收制度;各方應對全部的進場材料全面進行審查驗收,利用二維碼,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建立進場材料可追溯信息系統,推進施工現場進場材料標準管理標準化,確保進場材料合格;因工業產品質量問題,造成工程存在重大質量隱患或發生質量事故的,建立有關工程質量涉及工業產品違法違規案件取證移送處罰反饋聯動機制,加大涉及工業產品造成工程質量問題責任追究力度,落實工業產品生產單位和供應單位終身責任,規范工業產品市場秩序。在新形勢下,各方應加強工程質量檢測管理,嚴格執行見證取樣送檢制度;相關標準和規范應進一步明確規定,抽查影響建筑工程主體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質量數量、頻次、范圍,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1.4“照后減證”改革,加強工程項目人員管理,保障工程質量
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重點是“照后減證”,能取消審批的予以取消,有些可改為備案、告知承諾。根據《驗收標準》,展望進一步明確各方進一步加強對工程管理人員和工人的培訓、教育、管理,保障工程質量。
1.4.1落實五方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
工程項目嚴格落實五方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五方責任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責任規定,不斷強化項目負責人質量責任,全面推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法定代表授權書,承諾書永久性標牌質量信息檔案等制度,增強相關人員的質量終身責任意識;繼續強化個人執業資格管理,對附有質量事故責任、存在證書掛靠等違法行為的注冊人員,依法進行處理。
1.4.2加強人員教育和培訓
進一步采取多渠道、多種類、多元化加強人員教育和培訓,建立職業培訓制度,引導企業將工資分配向關鍵技術技能崗位傾斜,支持有條件的建筑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推進人員人事檔案信息互聯,加快推行“一點存檔、多點服務”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之建筑工程質量驗收的劃分
2.1消防工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19年4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修訂,自2019年4月23日起施行),第十三條 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規定應當申請消防驗收的建設工程竣工,建設單位應當向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申請消防驗收。原由消防部門對建設工程消防進行驗收,現由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建設工程的消防質量責任重大,關乎工程建成使用過程中的人民群眾和財產安全,在此展望,對《驗收標準》進行適當修訂,將消防工程作為工程的一個子單位工程或一個特殊分部工程進行驗收,彰顯其重要性。
2.2智能智造等新技術、新工藝方面
全國各部門都在強力推進科技創新驅動,加大建筑業技術創新及研發投入,推動建筑業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鼓勵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行戰略合作,開展產學研研和公關提升解決項目關鍵性技術能力,引導企業研發具有知識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工藝工法,新技術,推進推進建筑信息BIM,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智造等技術在設計,施工過程的集成應用,推動了建設工程的發展。對于智能智造機器人等先進的技術和工藝,既關乎工程質量,又涉及施工安全,展望在《驗收標準》驗收劃分上,可增設為特殊或特別項目進行驗收。
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之建筑工程質量驗收
3.1質量驗收體系
很多地區建設工程管理“互聯網+監管”系統,依法依規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根據《驗收標準》,展望進一步明確工程相應責任主體、質量檢測機構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條文,履行工程質量責任行為形成工程質量驗收體系,其數據匯集聯通匯到政府監管平臺數據,推動工程質量信息全程可追溯和“一網通享”,這將進一步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推進施工現場標準管理標準化,強化施工工序管理,建立質量責任標識制度,對關鍵工序,關鍵部位隱蔽,工程實施舉牌驗收,加強加強施工記錄和驗收資料管理,實時記錄施工過程質量關鍵內容,實現質量責任可追溯。
3.2特殊工程驗收
很多地區積極推進工程總承包模式,落實工程總承包單位負總責的工程管理模式,國有資金占控股或采用特殊技術工藝項目,優先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推進工業化智能化裝配式建筑,但目前裝配式建筑缺乏一些驗收標準。為確保這些特殊工程工程質量,展望《驗收標準》明確允許工程各責任單位、質量檢測機構并第三方機構組成特別驗收專家組,采取特殊技術措施,專項進行質量驗收。
4、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之建筑工程質量驗收的程序和組織
4.1竣工驗收
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進行全流程、全覆蓋改革,大力推廣并聯審批,推行聯合勘驗、聯合測繪、聯合審圖、聯合驗收以及區域評估;加快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試行工程質量保險。這些改革一步步落地,有效減少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多頭管理、重復審批等現象,但很多地方將工程竣工驗收并入多部門聯合驗收范圍,這對工程驗收造成弱化趨勢。為保證工程質量,有必要繼續強調工程竣工驗收,它是一項技術性、程序性要求很高的流程,不可或缺,應不折不扣地從嚴執行。
4.2從質量驗收的程序和組織上,將檢測機構加入工程責任主體方進行管理
在當前的驗收體系下,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對工程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管;另外,各地創新工程質量監管機制模式,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具備條件的檢測機構進行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和工程材料檢測工作。為進一步加強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管理,嚴厲打擊出具虛假報告等行為,展望《驗收標準》從質量驗收的程序和組織上,將檢測機構加入工程責任主體方進行管理,明確其質量責任。
4.3質量驗收的程序和組織上嚴格落實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
工程建設項目嚴格落實五方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工程項目嚴格執行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五方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安全責任規定。根據《驗收標準》,展望進一步明確建設項目負責人質量安全責任,全面推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法定代表授權書,承諾書永久性標牌質量信息檔案等制度,增強相關人員的質量終身責任意識,確保工程質量安全。
5、加強改革協同攻關,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展望《驗收標準》和工程質量管理協調發展
5.1以簡政放權放出活力和動力,堅持對新興產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建設領域以簡政放權放出活力和動力。堅持從實際出發,探索創新,創造更多可行的方法;主動對標先進,相互學習借鑒,形成相互競爭推進改革的生動局面;完善容錯糾錯體制,明確免責邊界界限,為改革者撐腰、為擔當者擔當;堅持對新興產業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區分不同情況,定制包容審慎監管模式和標準規范,確保工程質量底線。
5.2加快工程建設組織實施方式改革
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推進工程總承包模式,落實工程總承包單位負總責的工程管理制度,國有資金占控股或采用特殊技術工藝項目,應優先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鼓勵投資咨詢,招標代理,勘察設計監理造價項目管理寫通過聯合并購等方式加強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能力,滿足建設單位一體化服務需求,增強工程建設協同性。
5.3強力推進科技創新驅動
強力推進科技創新驅動,鼓勵加大建筑業技術創新及研發投入,推動建筑業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鼓勵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行戰略合作,開展產學研合作解決項目關鍵性技術能力,引導企業研發具有知識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工藝工法,推進建筑工業化,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實現工程建設項目質量安全環保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
5.4加快完善法律法規
按照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的要求,清理修改不符合新發展思想、不利于高質量發展、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把改革中形成的成熟經驗實踐化制度化,展望《驗收標準》進一步完善和出臺一系列有利于保證工程建設和質量的法律法規。
結語:
工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科學的系統工程,不僅多行業、多學科、多環節,按照單項工程的結構部位、施工特點或施工任務劃分可以劃分為若干個分部分項工程,還涉及到各種不同的法律法規、規范技術標準。在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形式下,展望不斷完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和各專業質量驗收規范,督促建設各方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提升工程質量能力和水平,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堅強的物質保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S].2000.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S].2020.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重點任務分工方案[S].2018.
[4]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