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貴玉
進入21世紀以來,數據無論對個人行為、企業決策、產業升級,還是對經濟增長、城市治理和社會發展的影響與日俱增。現在,數據已經無所不在,每時每刻,海量的數據被生成、記錄與整理,而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更是賦予了數據更多的價值與能量,影響著社會和每個人的方方面面。可以說,數據是新的“石油”,也是當今世界最寶貴、同時也是最需要加強監管的資源,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對數據的重要性和重大意義提出了許多重要論述,為我們的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秉持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全面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助力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明確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在2020年底市委市政府公布的《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釋放數據要素改革紅利,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健全數據要素生產、確權、流通、應用、收益分配機制”。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對規范數據處理活動、保障數據安全、加強個人信息保護、促進數據開發利用等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完善體制機制,提高我國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近年來,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數據產業和數字經濟,本市大數據產業迅速發展,目前已具有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豐富、人才資源豐富、數據開放全國領先、資本實力雄厚等良好的基礎條件。為主動順應和掌握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新趨勢新機遇,去年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堅持整體性轉變,推動“經濟、生活、治理”全面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前不久,上海數據交易所掛牌成立,將聚焦確權難、定價難、互信難、入場難、監管難等難題,構建“數商”新業態,涵蓋數據交易主體、數據合規咨詢、質量評估、資產評估、交付等多領域,形成系列創新安排。同時,由于種種原因,本市數字經濟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現象仍然存在,政府側的數據開放在維度、實時性、質量等方面與市場期待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大數據領域的法治供給,通過制定綜合性數據法規,更好地體現國家要求、市委部署和上位法精神,為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基礎性制度保障就顯得尤為迫切。
根據常委會黨組統一安排,市人大常委會從今年初正式啟動數據立法工作,并在整個立法過程中力求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廣泛征求企業、專家、市民等社會方方面面的意見建議,學習廣東、浙江等兄弟省市經驗做法,并反復征求全國人大相關委員會以及國家相關部委意見,請他們提供指導、指明方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1月25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數據條例》,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條例》定位為本市數據領域的基本法,突出基礎性、促進性、引領性,聚焦數據權益保障、數據流通利用、數據安全管理三大環節,最大限度促進數據流通和開發利用,賦能數字經濟和社會發展。《上海市數據條例》從激發數據要素活力出發,依法保護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在數據處理活動中形成的法定或者約定的財產權益,以及在數據創新活動取得的合法財產權益;根據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開展政府數據授權運營試點的要求,建立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機制,提高公共數據社會化開發利用水平;積極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加強市場主體培育,加快建設數據交易市場運營體系;大力支持數據資源開發和應用,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鼓勵和引導全社會參與經濟、生活、治理等領域全面數字化轉型;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規定在浦東新區設立數據交易所并運營。
下一步,我們要以《上海市數據條例》的實施為契機,進一步增強本市數據要素配置能力,最大限度激發數據潛能,釋放數據紅利,服務新發展格局,努力為全國提供“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制度范例。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