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
“近半年的進展如何?之前談的項目現在快落地了吧,開建了嗎?……”12月8日上午,再次來到金山工業區的上海灣區生物醫藥港,劉新宇代表就直奔主題,了解生物醫藥成果轉化落地的最新進展。聽到“咨詢量明顯增大,幾個項目基本談妥,有的已經準備建設廠房”的回復后,他欣慰地點點頭。
三年持續關注
生物醫藥是國家交給上海的三大產業戰略任務之一,相關政策支持備受關注。在今年1月召開的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劉新宇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推動上海市生物醫藥成果轉化落地的建議》,提出圍繞“研發在張江”,更要規劃好“制造在上海”,應聚焦3—5個重點產業化基地,引導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研究出臺力度更大、體系更為完善的生物醫藥政策和人才政策,鼓勵企業本土落地。
“我從2018年就開始關注這個問題”,曾任金山區科委主任的劉新宇3年來跑了幾十家生物醫藥企業,每每談到關鍵處就“卡”住了。“雖然上海有閔行、奉賢、金山等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但張江研發孵化的優質企業發展到產業化階段時,往往選擇去蘇州工業園區等其他外省市的生物醫藥基地。”劉新宇發現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一方面是上海高昂的土地成本、緊張的工業用地限制了企業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是蘇州等地出臺的生物醫藥政策力度空前,園區產業化發展環境良好,吸引企業前去投資。
一個《意見》出臺
劉新宇的建議努力為“如何將本市的生物醫藥成果留在本土”出謀劃策。作為代表建議的主辦單位,市經信委高度重視,相關領導親自部署安排,明確專人督辦。
“我們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代表聯系溝通,進一步了解代表意見建議;生物醫藥產業處會同生物醫藥產業促進中心召開專題會議,結合本市產業實際和特點,重點圍繞代表提出的產業發展熱點、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研商辦理意見。”市經信委相關負責人說。
代表建議的辦理加快推動了市政府文件政策的出臺,今年4月上海出臺了《關于促進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6月1日起實施。《若干意見》聚焦創新策源引導、重點區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龍頭企業打造,立足構建“研發+臨床+制造+應用”全產業鏈政策體系,提出了29條意見。“我提的建立利益共享機制、聚焦重點產業基地、鼓勵企業本土落地、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等四條建議都涵蓋進去了。”劉新宇頗為激動。
這件代表建議還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督辦的代表建議,為了加大督辦力度,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蔣卓慶主任和趙衛星秘書長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代表意見建議。“蔣卓慶主任高度重視,7月12日召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專題代表建議督辦座談會,指出要加強制度創新,為深入實施生物醫藥‘上海方案’,推動本市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劉新宇記憶猶新。
多個好消息傳來
《若干意見》到底有多大的推動作用?劉新宇一直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關心著。12月8日,他再次來到金山工業區了解最新進展情況。
“近半年來的咨詢量明顯加大,許多企業愿意留在上海發展了。”在5個市級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之一的金山“上海灣區生物醫藥港”,相關負責人介紹,生物醫藥利好政策的發布以及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更加堅定了企業在上海發展的決心,“近岸蛋白質公司決定加大上海產能;上藥集團的生產制造項目一期年底可以開工建設;曾考慮去外省市設立產業化基地的欣峰制藥看到《若干意見》中有關將重點企業納入人才引進直接落戶機構重點支持范圍,以及支持開展‘新藥貸’等金融產品創新試點的政策后,決心繼續留在上海,正在進行購買土地自建廠房的前期規劃設計……”劉新宇還了解到,有一家專注于阿爾茨海默病預防和治療藥物研發的企業本來想遷往外地,如今又回過頭來談合作,“目前有關方面在積極洽談之中”。
“《若干意見》的作用已經初步顯現,希望政府部門盡快出臺配套細則,落實到具體操作層面,我會繼續跟蹤的!”劉新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