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婧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田園牧歌中的鄉愁已成為現代人心中的桃花源,緩沖著都市生活中被放大的焦慮。然而,在城鎮化的進程中,鄉村固有的特色愈發模糊。
今年1月,“五個新城建設”首次被寫入市政府工作報告,一場具有革新性的獨立城市建設序幕即將拉開。“新城建設要讓‘城市記住歷史、人們記住鄉愁’。”在今年1月的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上,錢雨晴代表的一紙代表建議為這場序幕點亮了追光。在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市政府辦公廳、市政協提案委組織的辦理案例評選中,該建議辦理獲評優秀案例。
深入調研 反復醞釀
讓“城市記住歷史、人們記住鄉愁”
市人大代表、市檢察院副檢察長、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錢雨晴曾在奉賢工作8年,如今仍一直牽掛著郊區建設。在參加代表視察、代表培訓、代表論壇的過程中,她多次來到郊區,查看鄉村建設成果,了解郊區建設進程。“道路整潔了,河水變清了,設施健全了,民生也大大改善了。”然而,這些以“城市社區再造”理念打造的“新郊區”,卻讓錢雨晴感到與想象中“春入平原薺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鴉”“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的詩情畫意漸行漸遠。她說:“觸目所及,我們的美麗鄉村建設,少了江南風、缺了煙火氣、淡了鄉愁情。”
在看到市政府工作報告后,錢雨晴敏銳地抓住了“五個新城”這幾個字眼。與以往的郊區規劃、鄉村建設不同,“五個新城”將成為紐帶和戰略支點,成為上海融入、服務長三角的前沿陣地。在“按照超出中心城建設的標準和水平,將新城建設成為對標最高標準、展現最新理念的示范和樣板”的理念下,錢雨晴理性客觀地提出了《關于在五大新城建設中體現“城市記住歷史、人們記住鄉愁”的建議》。
在這份建議中,錢雨晴提出:規劃編制要突出濃郁的本土特色。要以“都市里的村莊”來規劃新城建設天際線,充分彰顯時代特征、上海特色、江南特點;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把握好建設節奏,切忌“爭先恐后” “一哄而上”,為后續高標準新城建設與濃厚江南鄉愁的融合發展留有空間。同時,要加大五大新城鄉風鄉俗鄉情的梳理和挖掘力度,并且讓村民居民參與到新城建設中來,充分發揮鄉村中的能工巧匠、“新農民”“新居民”等的作用。
建議辦理與工作推進相結合
將歷史寫入規劃、融進未來
收到代表建議的次日,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將建議交由市規劃資源局主辦,市文化旅游局會辦。建議得到了辦理單位的高度重視,將建議辦理與重點工作推進相結合,開展五個新城總體城市設計研究。在對既有規劃進行再審視和再優化的過程中,那些悄然埋藏在情懷中,道不清、說不明的歷史鄉愁被寫入了規劃、融進了未來。
3月1日,《上海市新城規劃建設導則》印發執行,明確提出各新城要形成整體有序、尺度宜人、形象鮮明的城市空間這一總體框架。3月19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奉賢賢者地” “嘉定教化城” “青浦江南風” “松江上海根” “臨港海湖韻”等新城名片正式亮出,在綜合考慮山水環境特征、歷史文化要素、城市發展階段的前提下,差異化城市空間意象將漸漸明晰。7月27日,滬新城規建辦印發了新城總體城市設計成果(滬新城規劃建〔2021〕8號),正式開啟了新城與生態的新時代交融。
今年4月,在收到市規劃資源局的建議辦理回復后,錢雨晴很欣慰。她說,市人大的高度重視、政府部門的認真辦理,讓建議辦理的過程看得見、成果聽得到。在此后的代表活動中,她多次來到各個新城,認真聽取建設規劃介紹,繼續為“鄉風鄉俗鄉情”發聲。對于市文旅局在建議辦理回復中提到的“藝術振興鄉村”,她也表示認同,并積極參與在新城舉辦的文化節、藝術節等,“每一次去,我都有新的體悟。”對于未來的計劃,錢雨晴表示“將關注新城的人文建設,例如家風家訓和鄉紳鄉賢文化以及‘本地居民’和‘新上海人’在新城建設中的深度融合,真正讓新城建設得更宜居、宜人、宜業、宜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