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雯 周阮文
曹楊新村作為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從建成之初就一直象征著上海“社會主義工人文化”。從“光榮感”到“歸屬感”再走向“幸福感”,新時代以來的曹楊新村街道正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深耕細作的社會治理中,體現在勢如破竹的舊改進程中,鐫刻在精雕細琢的城市更新中。
乘風破“難”,暢通民意直達渠道
“外觀像小洋房,在那個年代,住房條件算好得不得了。”原住民們談起這個曾經上海灘最有腔調的社區依然感慨不已,70年“高齡”的它既有著“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的名望,同時也為其所累,老齡化、空間狹小、設施陳舊,各種“難”題已層出不窮。
面臨“叫車難” “用電難” “停車難”等各種“難”題,一輛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車”就此開動。2020年4月21日,曹楊新村街道成為新一批25家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先后開展68場座談會,參與27部法律法規草案的立法征詢,共提交意見建議495條,被采納123條。“曹楊立法直通車”線上平臺與涵蓋了社會組織、樓宇(園區)、居民區等的50個線下固定信息采集點共同架起了民意直通的“彩虹橋”,千余人次在此貢獻民智民意,以全媒體形式開展的大型普法宣傳累計輻射萬余人次。
一場場讓民意直達的立法征詢會后,曹楊破“難”的速度鼓起了風帆。“一鍵叫車”智慧屏的全市首發,一座座“花壇式”非機動車充電樁的悄然出現,一份由社區居民、業委會、物業方、街道共同參與的《全域住宅小區停車管理辦法編制指引》……這座“彩虹橋”的架起正讓曹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愿景一一實現。
“改”換新顏,呼聲議案喚來“成套改造”
然而各種“難”都不及“住房難”最為困擾曹楊的居民。2018年,在區人大代表、源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施云霞的牽頭下,曹楊組的人大代表們收集了訴求和建議,匯總成了一份議案,提交區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曹楊一村成套改造自此被正式提上議事日程。
曹楊的這場“大考”面臨著內部改造、風貌保護、環境提升、外搬過渡等各項問題。在連續召開的多場聽證會上,街道對于居民提出的合理合規合法的意見建議及時吸納,不斷優化方案。2019年12月,隨著居民簽約,曹楊一村成套改造正式拉開序幕,并開始了每家每戶個性化方案調整。一一上門、駐點協商,近一個半月中,改造工程累計為980余戶居民修改設計方案3000余次。街道黨工委書記許春暉對此頗有感觸:“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于改造的各個階段,是我們一村改造的最大特色。”改造中,5G人工智能燈桿、智能戶外客廳等科技的引入更讓居民感受到老工人新村煥發出宜居社區的獨特魅力。今年10月底,在外過渡一年多的曹楊一村居民陸續回搬,看到眼前煥然一新的家,無不感慨:“這就是我們夢想中家的樣子。”
萬象更新,“民智”力量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破“難”題、“改”新顏、開“新”局,作為普陀區首個掛牌單位,曹楊新村街道將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站布點到街道人民城市客廳體系中,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正向著真正開門化、常態化、多樣化的方向前進。“能不能引進一些年輕態店鋪,讓年輕人也喜歡,讓曹楊也變得更有活力。”今年8月,武寧片區的一位退休社區干部向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區政府、街道三級負責人提出了對街道發展的思考。這樣零距離、面對面聽取人民建議在曹楊的四級人民城市客廳時時上演。聽取意見后,街道立即對正在建設的桂巷坊商業街進行調整,一系列更新舉措讓桂巷坊成為了曹楊商業新地標。
曹楊新村街道還發布了“你呼我應·意見征集”活動,10天內就收到了130余條建議意見。在予以積極的回應和改進中,老小區加裝電梯、小區垃圾廂房改造、樓道堆物治理……一樁樁、一件件,或順遂、或艱難、或曲折,都在不斷豐富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涵。曹楊新村街道在生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同時,也讓這個老工人新村煥發出新生的活力,透出暖心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