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及其數據分析是泛經濟學離不開的話題。數據及其大數據被廣泛用于各行各業,數字化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繞不開的話題,對于生活在時間中的人,越來越關注健康以及如何保持健康。
大數據成為語言中的新寵,是時代特色之一。對中醫略有涉獵的人大概都看過人體穴位圖,那是由線條、點和文字組裝起來人的內里模樣;西醫的人體解剖圖沒有中醫含蓄,人的圖解是各種血淋淋的器官肌肉和骨骼,兩張圖比對,光鮮亮麗情感豐富、被各種思想引領的人竟然是這樣一幅模樣,毫無美感,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充滿了秘密的恐怖。
大數據在表達人體方面就含蓄多了:人體有639塊肌肉,206塊骨頭、60多種元素、40萬到60萬個細胞和呼吸系統為主的若干個系統,這是西方醫學的發現和表達,再深入下去就是分門別類越分越細,即使每個人肚子上的那塊腹肌也有四個部分,其收縮擴張對健美和健康有著直接的關系。中醫強調十四經絡,也分門別類標注著難記的名字,容易記住的就是對稱,大自然迷人的對稱是中醫理論的精髓,當我有這個感覺的時候,中醫的虛與實可能有了符合自然規律的解釋,這個解釋來源于千年的實踐,來源于時間的檢驗,至于變不變成大數據,倒不是什么要緊的事。數據被人類發明出來是為人類服務的,無論抽象或者具體。
大數據盛行于世的社會,數字化生存,以及沒完沒了的數據分析、圖表和各種模型,讓鮮活的生命變成一串一串的數據,用數據治理社會或者商業牟利無可厚非,但迷戀上癮就需要適當警醒了。數據背后的思想、情感以及精神是變動不居的,總有一些無法權衡的東西不可量化,比如價值觀、情感、好惡等等,沉思至此。
但是,這個觀點隨著時間變幻,隨要隨時斟酌。
翻看抖音有了新發現:被各種觀點劫持的人,不停的陳述和表達,仿佛手中都緊握著絕對真理。大數據能否在中西醫之間架起一道橋梁?換個角度,欣賞對方的優點,早有眼光高遠有識之士提出中西醫結合,讓古老醫學煥發青春,而在現實中,他們之間的推廣融合以致創新,依然是個難題。
從發展的觀點看,真理也經常變換著角度,從絕對到相對變換著容顏,人們在歷史的長河中尋求認識的突破是好事,探索與上進,生生不息,無論怎樣,健康是大多數人關注的問題。長壽時代,希望大數據能將所有已知的醫學結合在一起,給人類的健康帶來福祉,具體是哪些?讓時間回答,也只有讓時間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