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


應屆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否重要引起了網上網下的廣泛共鳴,在微博上,這一話題的閱讀量達1.9億次,參與討論達1.8萬次,可見它的關注度。
“寫在簡歷上的第一份工作,需要盡量找好一點。”一位網友表示,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這是你在職場的起點,遇到什么樣的公司和人,都對你未來的工作能力、思維習慣以及工作態度、見識眼界等有重大影響。如果第一份工作遇到好公司好同事,能讓你學到很多在校園學不到的東西,建立起職業發展的信心,迅速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即便離開了這家公司,但由于打下了職業生涯的底子,依然能讓你保持良性健康的發展。
應屆生的第一份工作一定要謹慎考慮,切莫盲目沖動。小鄧表示,它是你離開校園走入社會的第一步,一定要珍惜。他已畢業一年,第一份工作是上海一家外企,試用期待遇不錯,上下班公司有班車,食堂也挺好,但工作內容不是太喜歡。干了兩個月,他被一位朋友說動回鄉創業,折騰半年,退出創業項目重回上海找工作。這時,他發現工作不太好找了,最終只得放低要求找了一家小公司就職。小鄧說:“工資低了,食堂差了,總之跟第一份工作比,薪資和福利待遇都下降了。像這樣的公司,當初大四校招時是不會考慮的。”小鄧有點后悔當初沒有好好珍惜第一份工作,一番挫折后,他深有體會地建議:“應屆生盡量要爭取進正規的大企業,接受系統的職業培訓。如果去小企業,盡量去新興的行業或環境氛圍較好的企業。同時,重視應屆生身份,校招時全力以赴爭取能力范圍能夠得到的好工作,一旦走社會招聘,人家就要看你的工作經驗等,職場新人并無優勢。”
“第一份工作是你成長的一塊跳板,不僅可以積累工作經驗、掌握專業技能、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會學到職場上的人情世故等。”邵女士直言,“第一份工作的相關工作經驗,對職場新人今后跳槽有影響。其薪資水平不僅決定了你現在的生活水平,還關系到今后跳槽時和其他公司的議價能力。”
與大多數人看重第一份工作不同的是,一部分人認為第一份工作并沒有那么重要,它不過是職場長跑的第一站,今后有更多的路可走。
“你的人生之路并不會被第一份工作所束縛,未來有各種可能性,會跳槽甚至可能轉行,而且現實中果斷轉行成功的人也不在少數。”劉先生表示,“應屆畢業生在第一份工作上往往千挑萬選,但千萬不要因此過分焦慮。第一份工作是用于試錯的,如果不合適,將增加你今后的轉型成本,但影響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應屆生剛踏入社會,大多數人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和發展路徑,而且現在世界正處于大變局中,傳統行業和新興產業此消彼長,不確定的因素增加,因此希望通過第一份工作找個好單位便一勞永逸地解決工作問題是不太現實的。如果有一份配得上自己能力又值得去努力的工作就可以了。”
一位職場資深人士表示,如果把職業生涯比作一場馬拉松,第一份工作就是起跑階段,你可以盡情探索、嘗試不同的行業。等到兩三年后,逐漸找到自己的賽道,開始積累一些行業經驗和人脈資源。對你而言,第一份工作其實就是職場的起跑點,有的人起跑快暫時領先,但這場職場馬拉松比賽,起跑并不會對最后的成績有太大影響,最終考驗的是你的耐力和意志。只要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跑速,在恰當的時機,你一定會加速超越其他對手。
調查發現,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轉行率隨著工作年限的延長而逐漸增高,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第一份工作往往并非是那份最理想的工作。
數據顯示,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呈現出隨代際顯著遞減的趨勢。“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后”則是3年半,而“90后”驟減到19個月,“95后”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90后”和“95后”們頻繁且短暫地更換第一份工作,一方面他們更追求獨立自主,關注自身感受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一旦發現工作與期待不符,便會更快做出其他選擇。而且現在獲取職業信息和機會的渠道越來越便捷,更換工作的頻率自然加快。
更換第一份工作頻繁,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前學校教育與就業市場供需的脫節。不少畢業生缺乏對行業、職業和具體企業的實際了解,導致對第一份工作往往期待過高,入職難以適應工作內容和工作節奏,出現心理落差,對未來感到迷茫。
第一份工作的專業對口比例則呈現隨代際遞減的趨勢。調查顯示,“70后”當年的專業對口比例超過40%,而“95后”則銳減到28.8%,超過7成的“95后”畢業生,第一份工作與所學專業無關。與此同時,隨著自動化的發展,代替了大量專業技術的工作,復合型人才需求增多,企業也往往更看重人才的溝通、協作和創新等“軟技能”。因此專業不再成為擇業的限制,畢業生在就業時選擇的空間也更大。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第一份工作如何起步,最重要的是在職場初期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心態,持續學習充電,拓寬視野和行業知識,并積累技能和人脈資源。這些職場軟實力,都將成為你今后職場競爭的有力武器。
(摘自《職工法律天地·上半月》)(責任編輯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