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等6個部委辦局發布《關于公布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名單的通知》顯示,臨湖鎮牛橋村正式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牛橋村得名于村內具有古老歷史的牛軛狀拱橋,其“東鄰太湖,南倚東山”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此外,牛橋村還是孔子嫡系后裔聚集地,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和傳承,這里文明新風尚蔚然成風。
“山水之間”的鄉村桃源
牛橋村位于臨湖鎮東南側,往南延伸是東山,往東2公里便是太湖,真可謂“山水之間”。
走進牛橋村,你會被高飽和度的顏色以及它們形成的鮮明對比吸引眼球:黛瓦白墻是一處,大片的綠樹紅花是一處,白墻與綠樹又是一處……村子里縱橫著許多水道,延伸交織,幾乎每家門前屋后都“照顧”到,橫亙其上的是石拱橋,橋上豎著的是撮角亭子,構筑起的是村民們的“公共文化空間”:鄰里之間常常到亭子里納涼避雨,談笑風生。
如果你在白墻上看到諸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之類的孔子語錄,不要詫異,牛橋村可是孔子后裔聚居地,承載著千百年來儒家文化的傳承與積淀。今年上旬,牛橋村順利舉行了孔子詩禮堂揭牌儀式,31名初中生及其家長在禮堂內完成了傳統成人禮,并同步線上直播,吸引45萬網友圍觀。
穿梭在村子里、身穿紅色背心的志愿者被稱為“老黃牛”,由村委黨員組成,“身懷八件套”,為村民提供周到的服務。也正是在村黨委的帶領下,牛橋村連續九次榮登區人居環境“紅榜”,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蘇州市先鋒村”、“優秀黨建惠民服務點”等榮譽稱號,今年10月份還正式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依循章法,黨民同心戰斗力拉滿
在牛橋村村委會門口,整齊排列著不同顏色的小牛卡通形象,分別叫“巍巍”“仁仁”“明明”“福福”“吳吳”,合起來是“為人民服務”。牛橋村黨委會始終秉持“民本”思想,發揚“三牛”精神: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從人民群眾出發,開拓創新,一步一個腳印建設村子,為人民謀福利。
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方面,牛橋村創新開拓“五牛”工作法,提高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力。以黨建引領牽好“牛鼻”、筑好管護機制“牛欄”、黨員帶頭示范,提振“牛氣”、強化宣傳以調動參與,邁出“牛步”、全民參與,展示“牛勁”。
2020年牛橋村集體資產達3億元,村級穩定性收入突破1800萬元。耀眼成績背后,是牛橋村對村集體經濟進行改革增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村子以“蓄動能、提能級、增福祉”為發展思路,整合閑置資源,積極與別村和企業開展合作,為村民增福祉。
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牛橋村按照“331”專項整治要求,落實網格問責制并帶動全體村民參與,全面開展整治行動。還在全村各處共設立200多個高清攝像頭和14個電子屏,對存在問題予以曝光并做到日報日清。
鄉風文明鑄鄉村振興之魂。牛橋村以深厚的儒家文化為底,引領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新鄉賢者在村里舉辦“寶樹書院”國學課堂,免費向牛橋村及周邊村子開放,在誦讀詩書經典中完成國學啟蒙。此外,在“師禮堂”每年都會舉行成人禮,樹立孩子們的責任意識。從教育到儀式,儒禮文化浸潤著整個村子。
精雕細琢,積跬步以致千里
牛橋村黨委書記黃永志說:“我們村的農村人居環境,連續九次榮登區人居環境‘紅榜’,大家都問我有什么秘訣,其實也沒什么秘訣,就是腳踏實地干實事,干鄉村振興的實事。”正是這樣腳踏實地、在小事上精雕細琢的“匠人精神“,牛橋村才成為了名聲在外的鄉村振興的美麗樣板、宜居的“新天堂”。
從細微出發,牛橋村黨委堅持為群眾辦實事,不斷創新,提供“微實事“在線服務。家門口的“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努力實現健康養老、快樂養老、老有所養、老有所;小丁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落戶牛橋村,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口號,定期開展兒童義診活動;更推出了積分銀行制度,村民可以“德”換“得”,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在未來,牛橋村將打響黨建聯盟“組合”牌,攜手農行,搭載智慧農村系統,以打造數字鄉村、智慧商圈、智慧社區、智慧健康小屋等為目標,以增進民生福祉為根本追求,深入加大鄉村振興建設,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牛”味百分百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