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傍晚,位于人民路148號的美地PARK產業園,又熱鬧起來。人群中,有打卡網紅玩具店的學生黨,有來家居館看定制方案的情侶,還有專程來買茶的游客。這里像公園、像街區、像商圈……似乎不像我們印象里對文創產業園本來的定義。
姑蘇古城里,曾經那一處處舊廠房,經過產業更新與迭代,如今重新崛起。今年,姑蘇區吳門橋街道完成美地PARK產業園、藍·YOUNG創業工坊兩處創新創業產業載體改造,產業煥新層層遞進。
臥龍街上,新的生命開始生長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安和錦·美地PARK所在地曾是蘇州美術地毯廠,后來地毯廠因經營不善、現代工業的沖擊而倒閉,而后團結橋茶葉批發市場于2007年搬遷于此,更名為美地茶城。漸漸地,這里冗雜了茶葉、窗簾布藝批發銷售等多種低端業態,讓人走過不免唏噓幾聲。隨著姑蘇區古城保護與更新的“觸角”日益延伸,一些閑置低效土地被有效盤活與改造,獲得“第二次生命”。去年10月,江蘇安和錦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對老茶城進行全面改造,定名美地PARK產業園。為了將這片老廠區所承載的工業文明和人文歷史留存下來,改造時不僅保留過去優質的茶商,還引入中國茶葉等品牌茶商。改造后的產業園,形成了茶人街區、數字經濟產業區、創意設計產業區、產業配套及服務等板塊。今年6月,安和錦·美地PARK產業園正式開園,近3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由12棟空間組成,入駐百余家企業,招商率達90%。滄浪新城產業園聯盟、紅色賦能共享學院、樓宇社區等服務平臺也一同入駐。近日記者前去探店,著實讓人刮目相看。
◎比一半更多的半宅咖啡
半宅咖啡,也名1/2 MANSION,主理人Mrs郭雖是80后,卻不曾想到她不僅開辦了兩家旅行社,還開了這家有腔調的咖啡館。她對半宅的理解是給生活做減法,一切簡單為好,回歸自然、無拘無束。奶油色系的墻面,深色木質和藤編的桌椅,日系風濃厚。喝著特調咖啡、吃著西式簡餐,可以待上一整天。Mrs郭坦言,對比上海等大城市,蘇州年輕人的咖啡文化還有很大上升空間。每三個月,她會與在上海外灘做主廚的朋友一同研發新菜品。后期二樓會陳列服裝,正在施工中的露臺也將打造成一個下沉式的日式侘寂風的庭院,未來的半宅一定更好玩。
◎少女心泛濫的柚欖
柚欖YOLANDADA絕對是顏值與實力并存的網紅打卡地。一樓有超多寶藏迪士尼玩具,無論是《玩具總動員》的忠實粉絲還是《愛麗絲夢游仙境》的信徒,琳瑯滿目的萌物絕對戳中少女心。柚欖Y老板目前是應用經濟學在讀研究生,這位南通小姑娘本身酷愛玩具,十年里去了不少國家收藏了無數潮玩、中古玩具,將其堆滿了家里的角角落落,于是在這之前她在公園路開了一家玩具手辦小店。而柚欖面積很大,不僅有各種潮玩,也有自創品牌,還有甜品供應。Y老板經常“腦洞大開”,比如她打算在二樓打造一個充氣的雪屋,吸引更多客流。
◎體驗好茶在“中茶”
在美地PARK,茶是繞不開的話題。中糧中茶蘇州體驗館負責人金建霆,從小在父親“以茶為生”的滋養中深受熏染。在大龍港茶葉市場有一家“金小榮茶葉”,父親經營了30多年的茶葉批發,眼下金建霆接下了中糧中茶的蘇州區代理,在美地PARK打造了這家中茶體驗館。金建霆說,中國茶文化歷經千年而博大精深,中茶包含7000多個茶葉品種,目前體驗店引入近200個適合南方人飲茶習慣和消費習慣的品種。每一位走進店內的客人,都是茶友,一壺茶,一席談,杯盞之間話生活。
◎生活美學一站式的麥品全球家居中心
從家庭空間的營造,到人居方式的改變,一場微妙而深刻的生活場景革命正在發生。麥品家居體驗中心總面積近1萬平方米,涵蓋了從入戶到臥室的一站式全方位家庭功能區。“麥品集團,打造新場景新品質的生活范式,這次聯合相關單位成立麥品智能健康家居研究院,接下來要綜合考量家居的健康、功能與舒適性,關注家居設計研發,為國內原創加碼賦能。”江蘇麥品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華振宇表示。
◎人與空間互動的正森裝飾
小到舊房改造,大到別墅、平層、工裝的設計裝修,正森裝飾用心打造好每一個空間。“我們堅持以設計為核心,結合施工及軟裝同步化全案呈現,注重設計中人與空間的互動,加入科技感的智能家居,讓居住者省時、省心、省力地擁有美好空間。”正森裝飾副總經理陶先生告訴記者,他希望有一天能夠將正森品牌,驕傲地告訴全世界。
“養魚先養水”,古城活力滿格
任何事物的走紅都不是偶然,背后必然沉淀了創造者的專注與匠心。城市更新,是用有限的“家底”,創造更大價值。美地PARK產業園保持了園區的天然藝術調性,通過定位的精準化,引導產業升級。“吳門橋街道高度重視古城保護與更新,給區域發展釋放空間資源的同時,擴大人民路沿線文創產業集聚效應。目前轄區內正式運營的產業園已達10個。未來街道在數字文化產業集聚發展上大有可為、也大有作為。”吳門橋街道黨工委書記范劍軍表示。
文創園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產物,需站在城市發展的角度去思考應該承載怎樣的城市功能,比如創造文化消費的新內容、塑造城市IP,甚至是打造環境優美的“后花園”、工業遺存的“博物館”等。當文創園主動融入城市的公共文化建設,持續生產出優質文化內容,才能營造出文創的“魚塘”,企業才會如游魚一般不請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