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 郁豐旭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宗教的包容性與開放性,隨著人們生活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的表征越來越強烈,也逐漸被需要。佛教建筑已經不是單一的精神寄托場所,建筑所處的環境對于人們的內心感受也尤為重要。所以,越來越多的寺廟建筑選在風景區或是景色風光秀麗的地方。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以及各項新興技術的更迭,佛教建筑的建筑群體功能已經不再拘泥于傳統單一的宗教建筑群體存在,在當下也賦予佛教建筑一些社會職能,使其更具開放性和多樣性。在當下時代潮流的新動態中,影響佛教建筑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如:社會因素、信眾因素、政策因素、文脈傳承因素等,正是這些因素推動著佛教建筑出現了許多新的發展動態和旅游發展趨勢。
中國的佛教建筑逐漸發展起來,成為中國建筑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黑龍江省因為所處的地域原因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相融合的地區,當地的佛教寺廟建筑也具有地域性特征。黑龍江地區的佛教傳入使得該地區的佛教建筑分布廣泛,漢傳佛教建筑與藏傳佛教建筑都有所建設。
黑龍江省在歷史上就與佛教建筑頗有淵源,黑龍江地區的佛教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渤海國,由于其教義已深入民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整個地區,因此佛教建筑以及有關佛教的相關設施仍在陸續建設。尤其近年來對于傳統佛教建筑的擴建以及修葺和新建的佛教建筑數量也在遞增,為研究佛教寺廟建筑在當下的發展趨勢提供了實物資料和充分的佐證。本文選取其中的極樂寺與靈隱寺兩處典型宗教景區作為分析范例。
根據現代的旅游學的定義的標準,旅游資源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第一,它具有足夠的流動性與觀賞性[1],通過其旅游形象的激活,使游客獲得某種程度的身心享受;其次,它具有充分的包容性與開放性,也就是說,它必須向所有人開放,做到無條件、無限制。很明顯,根據寺廟的定義以及佛教的教義,它幾乎不可避免地成為旅游型的景區。
旅游客源市場調查分析是根據對計劃地區的數量和結構的全面研究和分析,對旅游客源市場進行研究和分析,對旅游的地理和季節進行分布,對游客旅游方式、旅游目的、旅游偏好、逗留時間和消費水平進行分析,研究和發展旅游區旅游設施結構和市場水平,確定適當的市場地位,對旅游區的形象進行有力的塑造[2],使地區的寺廟建筑可以通過市場調查或直接從政府部門獲得其關于旅游市場的信息。由于旅游形象的形成和旅游資源的營銷的重要性,所以客源市場的分析是確立該地旅游區形象的基石,也為后續宣傳提供有根據的方向與保障。因此,在規劃建設寺廟景區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對該計劃地區寺廟建筑的客源市場進行研究和分析。根據以上方法理論,對黑龍江省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兩處寺廟建筑景區進行客源市場分析,提出適于極樂寺與靈隱寺的市場定位。
1 哈爾濱極樂寺
哈爾濱極樂寺是東北三省的四大著名佛教寺院之一,位于城市中心,是城市與寺廟建筑結合的旅游與參拜的典型代表。分析該寺廟可以確定,在地理位置位于城市中的旅游寺廟建筑景區的旅游區形象宣傳方向。
(1)市場分析
從年齡結構的角度看,極樂寺旅游客源市場主要群體為中老年人,年輕人市場有很大的發展潛力[3]。旅游人群30—60歲的年齡組,女性占多數,是極樂寺旅游市場的主體。這部分人在經濟上相對比較獨立,來到寺廟多為信仰因素,如:燒香拜佛、禮佛齋戒等,而作為旅游參觀為次要目的。30歲以下的旅游年齡組和60歲以上年齡組的旅游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對老年人而言,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強烈,使得其市場有巨大挖掘的潛能,而隨著互聯網短視頻的發展,年輕人對于這種地域性的標志性建筑的熟知程度上升,使得青年組的市場也可逐步擴大。
在相對的距離上判斷,宗教和文化旅游等旅游產品是以主客源市場為基礎的(在哈爾濱市,距離1—2小時),二級客源市場的擴張(鄰近的哈爾濱市,距離2—4小時),不排除輔助客源市場(黑龍江省內外以及國內外)。極樂寺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對省內外都有影響,依靠便捷的交通、傳統的宗教節日和不定期舉行的大型活動,吸引著以主客源市場為基礎的二級客源市場,同時擴大輔助客源市場,即黑龍江省內外遠程客戶市場和東南亞國家的客戶市場。
(2)地理區位分析
主客源旅游者的主要來源于當地居民組成的市場,包括團體旅游者、家庭旅游者和游客。
二級客源旅游者是來自省內附近其他地區的游客。
輔助客源旅游者是國內外的潛在客源市場。由于宗教文化以及該寺廟所處在的地域性交融的特殊性影響,必須開放國內甚至外國市場,包括東南亞和歐洲市場,該地客源也成為潛力最大的客源市場。
由于旅游形象的形成和旅游來源的營銷的重要性,所以客源市場的分析是建立該旅游區形象的基石,也為后續宣傳提供有根據的方向與保障[4]。因此,在我們對后續寺廟建筑景區規劃改造之前,我們必須首先研究和分析寺廟場所的客源市場。
(3)旅游容量計算
旅游容量是旅游區在自然、人工和社會經濟環境中,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內,能夠承受的旅游規模和強度以及相關活動的最低值。這對僧人的經濟生活、寺廟景區的社會價值體系和文化傳統產生了重大影響,因此,承載力是這些寺廟旅游發展和規劃的一個重要方面。
旅游容量,也稱為旅游運輸及承載能力,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規劃和管理的一個強有力的工具,以保護環境不受環境退化或破壞,另一方面一種客觀保證游客在地區經驗質量的管理工具[5]。旅游業旅游能力是一個概念體系,包含五個基本能力,即旅游的心理能力、旅游資源的能力、旅游的生態能力。旅游業的經濟發展能力和旅游業旅游景點的容納能力由兩個或兩個以上要素決定。一般決定旅游地容量的是旅游資源容量,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G日為每日環境容量(人次),A為可供旅游使用的面積(m2)或游線路總長度(M),B為每個游人平均占用的最小面積(m2)或游線路長度(M),T1為旅游區每天開放的游覽參觀的時間(H),T2為游人平均需要的游覽參觀的時間(H),即日周轉率。
極樂寺修建后基地總面積5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游客瞬時容量為1800人,根據極樂寺的實際情況,多數游客的游賞時間以2小時為主,以每日開放時間8小時計算,得出極樂寺每口可接待游客數量7200人。
根據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來判斷,全年按365個游覽日計算:全年游客量=日容量×出游率=7200×365=2628000人次。
由此得出:經過保護和修建以后的極樂寺不僅能夠滿足目前的游客人數,而且還能提供更大的游客空間[6]。發展宗教信徒的禮佛參拜仍然是旅游活動中最穩定的接待來源,但數量和訪客的人員組成不斷增加。寺廟建筑依然是旅游的主要吸引力,為未來的規劃和管理提供了科學基礎。
通過對極樂寺的客源調查分析得出,在地理位置位于城市中的旅游寺廟建筑景區的旅游區的形象依然是以寺廟建筑為主體吸引客源,而在這其中若處于有特色的或是有歷史因素的地域環境,對于國內外的客源市場是有力的引導因素,所以對于該類寺廟,宣傳旅游方面還是以宗教氛圍,歷史文脈,城市中的宗教文化融合為主要導向。
2 巴彥靈隱寺
巴彥靈隱寺,位于哈爾濱市巴彥縣西集鎮境內驛馬山內。在驛馬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中擴建。它的選址位于森林公園中,是山林與寺廟建筑結合的旅游與參拜的典型代表。分析該寺廟可以得出在地理位置位于山林中的旅游新建寺廟建筑景區的旅游區形象及宣傳方向。
(1)市場分析
從年齡結構的角度看,靈隱寺旅游客源市場中青年為主要群體,老年旅游市場有很大的潛力。旅游人群25—45歲的年齡組是靈隱寺旅游市場的主體。這部分人思想活躍,來到寺廟的目的多為參觀旅游、賞析周圍景色。信仰因素目的為其次。25歲以下的旅游年齡組和45歲以上年齡組的旅游市場具有巨大的潛力,特別是對45歲年齡段以上的游客而言,因為他們所處于家庭的中間位置擁有決定權,帶家里人來這里旅游休閑放松或是商務洽談,使得其市場有巨大挖掘的潛能,而隨著寺廟建筑的發展,它所具有的功能也在逐步趨于旅游業的發展,功能趨于完善。
在相對的距離上判斷,靈隱寺位于巴彥縣西北部的西集鎮境內的驛馬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從距離以及交通方便程度來看不屬于便利,但借著驛馬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優勢環境[7],主客源市場定位為(周邊2~3小時車程),二級客源市場的擴張(黑龍江省內外遠距離的客源市場和一定量的國外市場),靈隱寺借由依山傍水的秀麗風光[8],通過佛事活動立足主客源市場的同時,擴大二級客源市場,即黑龍江省內外遠距離的客源和其他的客源[9]。
(2)地理區位定位
主客源旅游者的主要來源是主要由周圍城鎮以及市區內居民組成的市場,包括團體旅游者、家庭旅游者和游客。
二級客源旅游者是來自省內附近及國內外的游客[10]。由于地理位置相對較偏遠,需要足夠的宣傳以及形象建立,才能在二級客源市場發掘出更大的潛力。
(3)旅游容量計算
一般決定旅游地容量的是旅游資源容量,計算公式如下。
靈隱寺擴建后基地面積10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300平方米,游客瞬時容量為2200人,根據該寺的情況,多數游客的游賞時間以3小時為主,以每日開放時間9小時計算,得出靈隱寺每日可接待游客數量為6600人次。
根據地區的地理氣候條件來判斷,全年按365個游覽日計算:全年游客量=日容量×出游率=6600×365=2409000人次。
由此得出,經過原址新建以后的靈隱寺將不僅能夠滿足目前的游客人數,而且還能提供更大的游客空間[11]。而且可以看出來由于寺廟所處地理位置的不同,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日趨多元化[12]。通過對靈隱寺的客源調查等分析可以得出在地理位置位于山林中的旅游寺廟建筑景區的旅游區的形象是以旅游觀光為主體吸引客源,所以對于該類寺廟,宣傳旅游方面還是以宗教氛圍,旅游休閑,山水風光為主要導向。
寺廟建筑的發展已經不能把眼光只局限于寺廟建筑的根本形式,在現代化時代的背景下因若干因素的影響,寺廟建筑新的形態應運而生,在尊重宗教精神的前提下,將現代思想融入佛教建筑的整體規劃、運營模式、建筑設計。佛教建筑隨著它的多功能性,不僅是僧人修行、凈化心靈的圣地,更是人們朝拜的地方。從歷史上來看,佛教建筑自身是一直在發展著的,每個階段都有它獨特的發展趨勢。梁思成先生說過:“中國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時千變萬化”,所以現如今的寺廟建筑也是一樣,要在時代大潮找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運用旅游規劃的理論與方法對寺廟建筑規劃中旅游開發中旅游市場的客源市場分析與容量計算中實踐進行評價。提出需要對寺廟園林景區的旅游客源市場和旅游容量進行科學的計算、分析,以指導景區做出適宜的市場定位,并為規劃宣傳的制定提供科學的依據。通過規劃宣傳以及旅游形象定位分析避免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