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緒娟
凱里學院,貴州凱里 556011
黔東南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同居住的自治州,位于貴州省的東南部。州內有著許多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得天獨厚的體育旅游資源[1]。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政府大力扶持旅游業,尤其是在“多彩貴州”的效應下,黔東南州的許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成為優秀的體育旅游資源,結合當地深厚的民族風情文化以及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形成了較有特色旅游資源。黔東南州日常體育鍛煉和娛樂主要是依靠當地各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這些項目在民族發展的過程中,對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提高人們的體質,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研究它的區域分布與旅游開發,對其保護傳承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也能夠為體育旅游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依托地理學和體育學的相關理論,對黔東南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分布進行了梳理與研究,整理出黔東南州民族傳統項目的區域分布概況,為后期研究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開發提供真實的材料。

表1 黔東南民族傳統體育區域分布概況
1 多樣性
黔東南州民族在傳統體育深厚的歷史文化以及地域環境的影響下,呈現出了各民族特有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及他們不同的意識形態,造就了傳統體育門類繁多、文化特征極為多樣化[2]。尤其是各民族在生殖繁衍的過程當中,因宗教思想、風俗習慣等得差異,他們多樣化的文化形態特征極為明顯。
2 相容性
黔東南州特殊的地理區域分布以及民族種類的眾多,造成風格迥異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運動方式,且它們之間都能夠求同存異,相互融合,達成共同交流的體育文化。為了適應當地人們的需求,一般兼具和融合了民族的需要。如不同民族的相同區域項目,盡管名稱不一樣,如苗族斗牛在凱里稱為“斗牛”,在錦屏平秋稱為“鞍瓦”,但他們的玩法卻基本相同。這些項目都與各民族的生產生活有著一定的關系,但它們之間相同的地方又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說明全東南州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間有著相融性的特點。
黔東南州的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較為豐富,目前各縣都已經重視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并在體育旅游經濟化發展的過程當中,主打屬于該縣的體育旅游品牌[3],如鎮遠縣的賽龍舟,已經結合民族節慶活動,將其打造成一個較為有影響力的體育賽事;再比如施秉的漂流,結合水域優勢和地理優勢,將其發展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漂流項目;民俗節慶節日活動,在觀光的同時,融入了民族傳統舞蹈的元素,吸引許多游客在觀看民俗習慣的同時,還體驗著一些民族風情。既是觀光旅游,也能夠給當地人們帶來很大的經濟收入;既能宣傳黔東南州,提升地方民族文化品牌,也能夠對本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作出一定的貢獻。因此,許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依托旅游能夠更好更快地發展,在全域旅游帶動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也能夠更好地保護與傳承下去。
體育旅游還屬于新興產業,這種新興產業的發展要遵循一定的經濟發展規律,才能夠慢慢適應社會的發展。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也就造就了當地人們對體育旅游發展需求的不同,影響著人們對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角度和視野[4]。目前,許多縣市發展體育旅游,都是進行大型體育比賽的展示或展演,并不重視體育旅游的體驗性的價值。目前只有鎮遠縣的賽龍舟、臺江的姊妹節、清水江流域的龍舟比賽開展得比較好。受人們思想意識的限制,地方體育旅游發展相對還不夠成熟,相關的配套資源也不夠完善。如漂流項目,對相關的漂流知識沒有科普,也沒有成熟的體驗體系供游客們進行體驗;還有許多地方盡管已經開展了漂流的項目,但是由于相關配套設施不齊全、相關管理制度或相關安全措施不到位,導致游客們上了皮劃艇之后,非常緊張,這種體驗非但沒有給游客帶來快樂,反而會使他們感覺個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脅。因此,在體育旅游開發的過程當中,相應的配套設施也應該給予充分的考慮,才能夠使該項目長遠的發展下去[5]。
黔東南州體育旅游發展較快,但起步較晚,相應的體育旅游的管理人才、專業人才比較少。許多游客都是慕名前來,他們主要來體驗民俗民風,尤其是蘆笙舞、錦雞舞這類文化內涵較為深厚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6]。但是這些項目,目前僅是用來表演給游客們觀看,沒有專業的人才或者相應的傳承人進行現場的教授。只有讓他們體驗為主,才能夠對本地區的民族文化有深層次的體驗研究,從長遠來看,這種旅游方式缺乏創新,不利于本地區體育旅游的發展,也不利于知名傳統體育旅游品牌的開發和利用,因此,應該結合實際培養一批高素質的人才。
總之,黔東南州應該根據當地的體育資源以及地理資源環境,開發一些具有競爭力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打造更多的傳統體育旅游項目,同時建造與之相匹配的人文景觀硬件設施。而且,培養了一批具有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才,才能夠使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發展和資源開發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這也是黔東南州體育旅游更高、更快發展的強有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