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光鵬,王向明
(中國人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872)
時值建黨百年的重要時刻,正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全面回顧了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進行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闡述了黨的百年奮斗所取得的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正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中指出的:“黨和人民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1]為何一個成立于百年前的政黨,能夠推動中國發生天翻地覆的深刻變化、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能夠積累世界上任何一個政黨都沒有的極其豐富的歷史經驗?中國共產黨在各個歷史時期不斷獲得成功的奧秘,需要回到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之源上加以探尋。馬克思恩格斯在從事革命活動、總結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團體的經驗基礎上形成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是無產階級建立獨立政黨開展斗爭,以革命的方式來反抗資產階級的壓迫和剝削,領導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強大思想武器,為探尋百年大黨的輝煌奧秘提供了寬廣的理論視野。
根據唯物史觀,任何社會理論的產生,都必定是一定社會歷史階段的產物。同樣,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不過是現存的階級斗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系的一般表述”[2](p45)。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科學觀察和系統研究當時歐洲無產階級及其運動狀況的基礎上,揭示了“物質的經濟的事實”是無產階級政黨生成的經濟根源,“革命階級的存在”是無產階級政黨生成的階級前提,“組織成為政黨”是無產階級政黨生成的組織基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14世紀末15世紀初的地中海沿岸某些城市就已經開始萌芽。從16世紀到19世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首先在歐洲發展起來,促使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突飛猛進。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2](p36)然而,資本主義發展所面臨的最大歷史悖論恰恰在于此:一方面促成了大工業的迅速發展和資產階級的巨大財富積累;另一方面則是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殘酷的壓榨與剝削,導致工人階級巨大的貧困積累。馬克思恩格斯深刻認識到,在資產階級革命中形成了以資產階級政黨為核心的政治工具來維護其階級利益,從生產力發展的推動力量轉為生產力發展桎梏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是無法依靠資本主義制度自身得到解決的。資產階級政黨根本不會顧及無產階級的利益,無產階級的利益更不可能由資產階級政黨來代表,無產階級越來越需要能夠代表自己利益、領導自己斗爭的政黨。19世紀30至40年代,隨著無產階級隊伍的迅速壯大和集中,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在歐洲國家逐步發展到有組織的、大規模的、獨立的政治斗爭階段。正因工人看清了資本主義的真正嘴臉,法國的里昂工人起義在1831年11月21日至1834年4月9日的短短三年間爆發了兩次,英國憲章運動、德國的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的相繼爆發,揭開了同資產階級爭奪政治權力的斗爭的序幕。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實踐證明,只有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建立起強大的、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才能更好地投入革命斗爭以維護階級利益,滿足政治訴求。1847年6月,正義者同盟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馬克思恩格斯在隨后發表的作為其黨綱的《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即使“無產者組織成為階級,從而組織成為政黨這件事,不斷地由于工人的自相競爭而受到破壞。但是,這種組織總是重新產生,并且一次比一次更強大、更堅固、更有力”[2](p40-41)。無論是在理論層面抑或實踐層面,離開了階級差別奢談理論,離開了組織屬性妄議政黨,都難以找到目標達成的路徑。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運動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無產階級掌握革命的領導權,關鍵在于共產黨的領導。列寧指出:“專政是由組織在蘇維埃中的無產階級實現的,而無產階級是由布爾什維克共產黨領導的。”[3](p157)作為肩負著推翻一切反動統治任務的革命力量,無產階級不能自發匯聚和采取行動,而是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即共產黨來領導無產階級實現革命目的。因此,無產階級政黨生成于維護無產階級自身利益的需要,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組織。
中國共產黨是正值國家最黑暗、人民最無望的時候走上中國政治舞臺的,百年來勇擔歷史重任,帶領人民取得了翻天覆地、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要回答好百年大黨的輝煌奧秘,首先要提煉出最能概括中國共產黨歷史身份的理論模式。中國共產黨自創建之時就被熔鑄了無產階級先鋒隊的稟賦,強調“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4](p133)。與那些為贏得選舉而成為“部分利益黨”的資本主義國家政黨截然不同,中國共產黨把自身定位為“群眾的向導”,是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代表人民整體利益的政黨,“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1],而是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持續煥發生機。在抗日戰爭爆發后,毛澤東就指出,“在某種程度上說來,我們的黨已經是一個全國性的黨,也已經是一個群眾性的黨”[5](p603)。同時,中國共產黨根據具體革命實踐的變化和現實政治任務的要求提出了“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的政治目標,既成為革命道路的目標設置,又是國家發展的政治引領,呈現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為實現國家夢想的歷史使命和奮斗軌跡。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以理想信念凝聚精英,以為民造福贏得大眾,在民族危亡之際力挽狂瀾,在困惑挫折中驅散陰霾,造就了革命的勝利與國家的繁榮,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并迎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黨的歷史身份問題上,曾存在著“實現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這一頗有影響力的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但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6](p170)執政黨是對政治地位的規定,革命黨是對政治底色的規定。革命黨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具有革命性、進步性和人民性。革命黨的政治定位與黨的“先鋒隊”的性質定位不是相互矛盾的。中國共產黨作為革命黨、領導黨和執政黨的三重身份統一于黨的性質之中,是解決時代問題、完成歷史使命、實現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理論上的成熟是一個政黨成熟的標志。馬克思恩格斯從應邀參與對正義者同盟的改組開始,就意識到進行廣泛的科學理論宣傳是組織無產階級革命隊伍的重要基礎。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2](p45)馬克思恩格斯著眼當時歷史條件下私有制的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明確私有制是一切剝削階級賴以存在的基礎。無產階級政黨指導思想的理論核心就是要消滅資產階級私有制即勞動者受到資本奴役的不公平的財產制度,消滅剝削及其得以進行的條件,消滅資本的階級性質以及工人僅僅為資本增殖而活著的生活狀態,恢復個人的個性、獨立和自由。無產階級政黨對領導活動越清醒,對自覺因素引導的要求就越迫切。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曾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7](p12)。理論的價值之大小,歸根到底要看是否抓住了社會現實的根本問題,是否符合現實斗爭的需要,總之是取決于滿足時代需要的程度。馬克思主義不是虛無縹緲的憑空幻想,不是飯后茶余的閑談解悶,而是要推動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在一個或更多國家得以真正實現。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科學的革命理論對無產階級運動的成敗至關重要,特別強調“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7](p11)。理論掌握群眾從而變成物質力量的過程就是政黨思想領導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堅持把科學理論貫穿于黨的章程和綱領之中,通過制定和批判黨綱在整體上指導國際工人運動,把科學理論貫徹到最實際的無產階級運動全過程之中。在領導第一國際運動時期,馬克思恩格斯先后同馬志尼主義、蒲魯東主義等隨意閹割或篡改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冒牌貨”進行了艱苦斗爭,認識到無產階級政黨要時刻保持清醒,對待黨內出現的錯誤思潮要拿起先進理論武器予以堅決反擊和批判。在創建布爾什維克黨之時,列寧針對國內的經濟派特別起勁地否定理論的作用給俄國建黨活動造成的影響,同樣突出強調了“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8](p312)。
中國共產黨作為百年大黨,是一個勇于和善于進行理論創新的黨,非常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和理論的創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我們黨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行理論創造的歷史。”[9](p12)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始終生機盎然、長盛不衰,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各個歷史階段不斷進行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中國共產黨是在各種主義橫流的反復比較中、在“主義與問題”的歷史性考問中誕生的,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高度的理論自覺,始終在增強定力中保持理論創新的正確方向,在知行合一中提升理論創新的境界。自從“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中國的面目就起了變化了”[10](p1470)。中國的先進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從一開始就是將其作為觀察歷史發展、改變國家命運的工具。然而,選擇馬克思主義不代表已經真正搞清楚了究竟“什么是馬克思主義”的問題。由于年幼稚嫩,特別是直面救亡圖存的燃眉之使命,黨內曾盛行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錯誤,一味地盲動冒進,迷失方向,使中國革命歷經曲折、遭受挫折。中國共產黨正是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一個政黨不能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更不能機械地固守僵化理論,而是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在實踐中探索奪取革命勝利、實現國家富強的道路,同時要根據不同的時代條件和具體實踐的變化,以新的理論成果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從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皆是順應歷史潮流和時代趨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發展的結果。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直接用于指導社會主義實踐的,是一個政黨發展進步的動力源泉。正因如此,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鳳凰涅槃、成績斐然,創造了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和歷史功勛。
任何政黨都是一定階級的政治組織,都集中代表一定階級、階層或社會集團的利益,要求把握歷史的未來走向,承擔起自身的歷史使命。1843年底到1844年初,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認為,無產階級是“推翻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的革命力量,進而得出“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7](p18)。無產階級只有建立代表自己階級利益的先進政黨,在奮起反抗中成為“工人聯合會的中心和核心”,才能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1845年秋,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對人類美好前景進行了暢想:“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7](p537)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未來社會的理想藍圖,強調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存在于社會現實中的個人是發展的主體,每個人可以超出自己的發展限制和阻礙,使人的個性、人格、創造性和獨立性最大限度地得到全面、和諧、自由、充分的發展,從而明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所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明確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目的最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2](p53)。只有無產階級政黨率領無產階級及其廣大同盟者摧毀保護私有財產的一切,才能消滅剝削和壓迫,獲得全人類的解放的真正的自由。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共產黨因最為透徹地“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2](p44),必將以最堅決不移的實際行動投入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始終追求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與自由全面發展。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啟了社會主義理想變為現實的歷史進程。列寧忠誠于馬克思恩格斯的未來社會理想,同時根據俄國的具體實際,提出了更具可操作性的現實舉措。列寧在《〈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的幾個提綱》中將社會主義概括為:“蘇維埃政權+普魯士的鐵路秩序+美國的技術和托拉斯組織+美國的國民教育等等等等++=總和=社會主義。”[11](p381)列寧認為,蘇維埃政權是無產階級解放的政權形式,是工農群眾“自己的”機關。只有無產階級掌握了政權,才能完成“剝奪剝奪者及鎮壓他們反抗的任務”[11](p96),使被剝削受壓迫的人能夠真正站立起來。
時針撥回到一百年前,彼時的中國主權淪落,山河破碎,人民饑寒交迫、備受奴役。歷史上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中華民族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遭受巨大沖擊,陷入內憂外患的境地,“卑躬屈膝”的現實生存境況和強烈的民族屈辱感成為中國人民最為直觀的經驗體驗和自我記憶,原先“天朝上國”的自信心態開始遭受沖擊進而逐漸瓦解。在隨后八十多年充盈著血與淚的艱難歷程中,無數仁人志士為了尋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展開了艱苦卓絕的奮斗,付出了莫大的犧牲,卻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僅僅呈現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短暫熱鬧和一時喧囂。在救亡圖存的奮力搏擊中,在社會推進演變的大浪淘沙中,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石庫門和浙江嘉興的南湖紅船上“悄悄”誕生了,中華民族從此有了主心骨和領路人。中國共產黨誕生于民族危難之際,注定要承載起救民族于危難、拯黎民于水火的重大責任,注定要擔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2]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是經過歷史發展的長期積淀與現實實踐的特定情勢所構筑的,體現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階段。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致力于結束四分五裂、戰亂頻仍、內憂外患的狀態,以前所未有的凌云壯志帶領人民建立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新型國家;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建設,讓中國社會真正全方位站起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依然堅持建黨時的信仰和情懷,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中讓中國人民擺脫貧困富起來;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中華民族以昂揚姿態強起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長盛不衰,在順應歷史大勢中引領中華民族奮勇前行,成為世界第一大黨和實現民族復興的主心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真諦就在于以初心使命為統領。初心使命是貫穿百年黨史的母題和紅線,標注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身份和政治角色,是百年大黨能夠在革命斗爭中克敵制勝、在社會發展洪流中站穩腳跟的成功密碼和最大法寶。
維護政黨權威表征的是實現無產階級政黨的統一領導與全體黨員堅決服從的辯證統一,是實現政治目標與發揮政黨組織力量的必然要求,對于加強政黨的內部建設和革命斗爭的戰斗力意義重大。恩格斯在總結巴黎公社的失敗教訓時,認為“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13](p372),“巴黎公社遭到滅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權威”[13](p375)。政黨權威能夠集中階級意志,維護黨內團結,使分散的、自發的斗爭變為整個階級自覺的、統一的行動,使無產階級政黨思想堅定、組織嚴明、意見統一,通過團結一切個體的力量而形成強有力的運動合力,避免自亂陣腳、分散力量、失去靈魂。在反對巴枯寧無政府主義對“權威”絕對的否定時,恩格斯從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具體呈現,針對“一切權威都是有害的”以及“強調權威就是鼓吹獨裁”等多種錯誤論調進行了批駁,恩格斯指出,“這里所說的權威,是指把別人的意志強加于我們;另一方面,權威又是以服從為前提的”[14](p335)。權威作為革命條件,是無產階級政黨統一意志、共同行動和鞏固革命成果的核心,是建立在成員的認同與主動服從的基礎之上的。當然,權威意味著一定條件下的集中,而這又是健全政黨民主制的必然要求,是無產階級政黨“擰成一股繩”的必然選擇,因為無產階級革命沒有黨中央權威就不會有統一意志和共同行動。離開了應有的權威人物或權威集團,就無法組織有效的革命力量通過政治斗爭和政治革命實現無產階級最后的解放。在兇殘的資產階級面前,無產階級只能束手待斃。列寧結合俄國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政黨決“不是什么簡單的算術式的總和”[8](p471),而是高度集中的有機整體。黨中央作為黨的大腦和中樞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黨的各級組織都必須接受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為了實現黨的集中統一,列寧強調要以“極嚴格的真正鐵的紀律”來維護中央權威,要“取締一切派別活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無產階級先鋒隊的思想統一、行動一致。
中國共產黨作為百年大黨,與西方模式下的“清談俱樂部”截然不同。在中國發展進程中,中國共產黨高舉民族復興和人類解放的偉大旗幟,發揮著領導人民前進的核心作用,展現出了代表與表達、整合與分配、服務與引領的復合角色與功能。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決不是機緣巧合,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國實際,是由中國現代化的任務以及中國共產黨使命型政黨的特質所共同決定的,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道路上探索不息、奮斗不止的結果。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唯一的執政黨,是實施政治領導的唯一主體,既統領和決定著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進方向,是中國政治方向的掌舵者,又對其他組織團體負有政治領導的使命和任務,是國家政治體系的統領者。在國家機關、政黨組織、群團組織和各種政治主體這個大系統中,中國共產黨發揮統領作用,能夠做出關系黨和國家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根本性問題的決策,其他政治力量相比而言都不是政治領導力量,從而凸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絕對權威、絕對力量。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中指出:“治理好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和人口最多的國家,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特別是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持民主集中制,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1]中國共產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的一個有著強大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嚴密組織體系,這是世界上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優勢。發揮這個強大優勢的功能,就要做到一以貫之地維護黨中央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這是正確貫徹民主集中制的題中之義,是新時代堅持黨對一切工作領導的必然要求。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等風險挑戰,正是百年大黨領導核心的擔當,用集中統一的領導方式凝聚黨和人民的意志,披荊斬棘、愈戰愈勇,堅如磐石、百煉成鋼,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奮斗,才能取得抗擊疫情的重大戰略成果,才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蹄疾步穩、快步向前。否則,就會出現群龍無首、各自為政、一盤散沙的局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無從談起。
能否根據實際情況運用靈活多樣的戰略策略,直接關系到無產階級政黨的內部團結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成敗,甚至關系到黨是不是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馬克思恩格斯根據無產階級所肩負的解放全人類的歷史使命,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終極旨歸,不斷總結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經驗,在革命的具體路徑上強調要因時因地、靈活機動。馬克思恩格斯首先明確了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具體領導策略的依據:“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2](p65)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目標的實現要經歷政治革命奪取國家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通過建設新社會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無產階級政黨既要立足于現實,又要在參加當前斗爭的過程中實現其領導活動的前后銜接和邏輯融通,向著生產力高度發達、產品極大豐富、社會財富充分涌流的共產主義高級階段邁進。換言之,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要著眼于未來,避免因只顧目前的或局部的利益而危害黨的事業。同時,無產階級政黨要在決定關頭強大到足以取得勝利,必須既要堅持革命的原則性,又要具有適應條件變化的靈活性,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解決方式,在最大程度上爭取利益和主動。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對于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不可能到處都“采取同樣的手段”,而是要根據“各國的制度、風俗和傳統”等具體分析,靈活且科學地進行決策。正是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策略,才能快速做出決斷以得到工人階級的擁護與支持,奠定無產階級政黨革命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到了戰略策略對于無產階級政黨和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性,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政黨“是靠這個先鋒隊所實行的政治領導正確,靠它的政治戰略和策略正確”[3](p136)。在具體斗爭策略方面,列寧根據無產階級革命的階段性目標與任務,使“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經過了提出、撤回到重新提出的過程,領導建立且鞏固了社會主義政權。
縱觀百年發展歷程,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強大戰略自信的偉大政黨。中國共產黨不是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尋找現成答案,而是根據中國的現實國情和時代變化走“中國式”的發展道路,從戰略高度通過規劃治國治黨,帶領全國人民把黨的宏偉藍圖擘畫在中國大地上。制定和實施五年規劃是百年大黨實現執政使命和奮斗目標,持續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重要政策工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15]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顯著,五年規劃編制科學及實施有力功不可沒。在國民經濟恢復以后,中國共產黨就把整體計劃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方法,開始著手編制“一五”計劃。“一五”計劃采取邊制定邊執行的辦法,不斷進行修訂、調整、補充,經過反復論證修改在1955年才正式通過。此后一段時間,雖然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經歷了一些挫折,但是五年計劃始終貫穿社會主義建設初步探索的全過程。改革開放以來,五年計劃(規劃)在持續轉型優化的過程中不斷把人民生活逐年有所改善放在優先的地位,將國民經濟的整體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十三五”規劃是新時代編制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規劃,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十四五”規劃肩負著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的歷史使命,是百年筑底、貫通歷史而朝向未來的新起點,正在繪就中國創新發展的新畫卷。五年規劃是對經濟社會發展內外環境的精準分析預判,是黨對國家現代化建設的總體謀劃,是未來五年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行動綱領。編制和實施五年規劃就是階段性部署,能夠保證中國戰略規劃的穩定性和政策執行的連續性,有效克服西方競爭性選舉政治環境下“短期行為的專制”難題,有利于形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預期。
無產階級要取得反對資產階級革命斗爭的勝利,唯一的途徑是組建代表無產階級的獨立政黨。無產階級政黨不應是“個人的偶然湊合”,而是要有一套與自身性質相適應的新的組織原則與組織形式,成為團結一致的集中的組織,既能為保證黨的領導堅強有力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保證,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對無產階級的革命斗爭起到組織凝聚作用,確保黨始終朝著同一個正確的方向前進。馬克思恩格斯在指導和參與的歷次建黨實踐中,強調共產黨作為有組織的政黨,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組織團結。馬克思在其起草的《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中明確宣布:“加入協會的一切團體和個人,承認真理、正義和道德是他們彼此間和對一切人的關系的基礎,而不分膚色、信仰或民族。”[14](p227)紀律和民主共存于黨的生活中,絕對的紀律是行動成功的保證。紀律嚴明則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優秀基因。馬克思強調:“我們現在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16](p413)馬克思恩格斯在領導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實踐中,逐漸形成了按照黨的章程辦事等一系列紀律規范,同時強調必須對違反黨的紀律的行為進行懲戒。另外,團結是一種“內在力量”,是一個成熟政黨的顯著標志。恩格斯強調:“為了進行斗爭,我們必須把我們的一切力量捏在一起,并使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個攻擊點上。”[13](p375)為了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要允許黨內的不同意見進行爭論,通過討論和批評達到認識上的一致。開展正常的批評是黨員監督黨組織和干部的有效方式,是防止黨的理論綱領和政治性質蛻變的重要手段。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強調黨是無產階級有組織的部隊,“要實行徹底的集中制和堅決擴大黨組織內的民主制”[17](p325)。關于黨的組織建設,列寧重點通過“向勞動者敞開黨的大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來提高黨員質量,通過清黨和嚴格入黨條件來純潔黨的隊伍,通過成立專門負責干部選拔的機構,加強對干部的教育和重視選拔年輕干部來加強黨的干部隊伍建設。
作為典型的革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通過武裝斗爭和政治革命奪取政權,通過自我革命推動偉大社會革命,自我革命的品格始終是百年大黨譜寫千秋偉業、永葆風華正茂的成功秘訣。縱觀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現代政治力量的反復較量中脫穎而出,能夠走過百年歷程、創造百年輝煌,成就中國發展和穩定的奇跡,關鍵在于其具有自我革命的勇氣和魄力而成就的強大執政能力。為了把自身建設成為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急先鋒,以先進政黨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不懈地推進自我革命進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注重思想建黨、開展整風運動是黨開展自我革命的基本方式,在自我革命方面提供了理論根基,開創了成功范例。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時期,部署整黨整風運動、明確提出“黨要管黨”、清除黨內墮落腐敗分子是黨的自我革命的主要內容,在自我革命方面增強了憂患意識,提升了能力水平。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通過推進主題教育、著力制度反腐、認清風險考驗,在自我革命方面探索嶄新路徑,練就過硬本領。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將自我革命明確納入黨的建設總要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推進自我革命,把正風肅紀反腐作為自我革命的關鍵抓手,在自我革命方面開啟了新征程,開創了新境界。《決議》中指出:“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1]中國共產黨要繼續以偉大事業謀劃自我革命,以“嚴”的主基調貫通自我革命,以黨內突出問題的化解聚力自我革命,以整風精神深化自我革命,以“關鍵少數”帶動自我革命,為堅持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提供紀律震懾和作風保障,“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12]。回望百年奮斗史,黨的自我革命不是抽象空泛的理論范疇或虛無縹緲的感性體悟,而是應對世情、國情、黨情深刻變化而做出的主動調適[18](p3-8),呈現了思想上高度重視、問題上具體分析、方法上靈活運用,彰顯了強大的政黨自信和政黨自主性,是百年大黨永葆生機、永續向好的內在動力。
百年彈指一揮間。在一個世紀的風云變幻、風雨兼程中,中國共產黨勇擔重任、砥礪前行,在苦難中鑄就輝煌,在挫折中重新奮起,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百年江山換新顏,推動中國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兩大奇跡”的背后,展現的是中國共產黨強大的領導力、高效的組織力和堅決的執行力,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何以偉大的真諦。與人類歷史上的一些新興階級及其政黨在執政前與執政后的不同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共產黨歷史身份的建構、理論創新的動力、初心使命的踐行、領導核心的擔當、治國理政的優勢與自我革命的品格,是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視野中分析百年大黨輝煌奧秘的源泉。胸懷千秋偉業,百年只是序章。眺望前方征途,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已經吹響。中國共產黨只有“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1],始終秉持為民初心、勇擔歷史使命,在時代變革中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在風險挑戰中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在正視問題中勇于革命、刮骨療毒,才能以健康的肌體、青春的活力引領歷史航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