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楊 希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科技創新的作用不斷地提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強國夢的關鍵手段。科技創新的需要使高新技術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產生。根據《中國火炬統計年鑒2019》的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達172 262個,營業收入 389 203.7億元,實現利潤 26 140.3 億元,上繳稅額 18 000.8億元,比起上一年度,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加了31.87%,營業收入增加了22.25%,實現利潤增加了12.59%,上繳稅額增加了15.55%,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家經濟發展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企業的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因涉及稅收法律法規政策選擇、稅收優惠等稅務因素而給企業造成的不確定性風險。高新技術企業由于受到政府的扶持,在稅收方面享受各種優惠政策,其稅務風險需要引起更多的關注。
1.資格認定風險
關于高新技術企業的資格認定,科技部、財政部、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工作指引》,對自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收入占比、科技人員占比、研發費用占比等都提出了要求。企業可能存在因提供不真實、不準確信息,未嚴格按照認定標準執行,造成因虛假數據、少報錯報而導致取消認定資格,無法享受優惠政策的風險。
2. 稅收優惠政策未充分利用的風險
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國家的多種稅收優惠政策,例如: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優惠,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相關政策優惠,政府專項基金扶持、稅款返還、不征稅收入等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計提折舊等。由于優惠政策眾多,就會涉及到因稅務人員專業知識掌握不全面、政策利用不充分而導致沒有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多繳納或者早繳納稅款,從而加重稅負負擔的風險。
3. 資格復查、備案風險
有關部門享有隨機抽查、重點企業檢查機制,在日常檢查中對發現不再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的界定條件的,由相關部門進一步復核。復核后認定不滿足要求的,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不再享受各項優惠政策,稅務機關追繳自不符合資格年度起的稅款。此外,每年高新技術企業還需要進行資格備案,在備案中若提供虛假數據同樣存在取消資格的風險。
4. 研發支出稅務風險
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支出可以加計扣除,這是在滿足一定條件之下才成立的。首先,需要企業的銷售收入與研發支出總額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具體表現為如果企業的最近一年銷售收入低于5000萬,研發支出占比需大于5%;如果企業的最近一年銷售收入介于5000萬到2億元之間,研發支出占比需大于4%;如果企業的最近一年銷售收入高于2億元,研發支出占比需大于3%。其次,針對研發支出的來源進行了界定,要求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發支出總額需占總研發支出的60%以上[1]。
企業可能存在為了使研發支出占比滿足要求,把本不屬于研發支出的研發設備支出、研發設備維護支出等計入的風險,把境外發生的研發支出計入境內支出的風險。此外,關于研發支出費用化還是資本化的區分也容易造成稅務風險。
1.加強認定管理
自主知識產權是高新技術企業的靈魂,是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核心標準。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必須不斷地保持和提升自主知識產權優勢,牢牢把握享受國家稅收優惠的資格。因此,企業需要加強自身對高新技術的研發,不斷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同時,也可以選擇通過和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來推動創新能力的提升。利用核心技術,提升科研成功的轉化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利潤,實現業績的提升。
除研發部門之外,管理部門還需要注意研究支出的占比,合理分配境內、境外研發支出。管理人員還需要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學習最新政策,正確把握高新技術企業的各項認定指標,明確每個指標的具體內涵。
2. 完善稅務風險監督機制
稅收優惠政策作為國家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的有力手段,各企業需要準確把控國家政策,結合本企業的情況制定最優的稅務籌劃方案。企業應該完善稅務風險監督機制,分析內外部環境,通過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使稅務風險盡可能地降低,營造良好的風險管理環境。
針對內部監督,企業要有自己的自查部門,及時發現運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提出改進建議;對高新技術企業的資格認定及備案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改進,確保企業能享有稅收優惠資格;監督財務部門的核算,確保準確無誤,確保研發支出、高新技術產品或服務等重要數據歸集分配的正確性[2]。針對外部監督,企業可以聘用專業稅務中介機構參與監督。稅務中介機構站在獨立第三者的角度分析企業營運過程中涉及到的稅務決策是否合理、是否正確等問題。企業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作出補救,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3.加強后續管理
有關部門在實際的監督管理中一旦發現企業不再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的認定標準,會提請相關認定機構進行復核。一旦復核認定為不符合,則會取消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相應的已經享受的優惠政策作廢,企業需要補足自不符合之日起的所欠稅款。這就需要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時刻關注認定標準,牢牢把握認定標準界限,防范各項指標實際執行不達標情況的發生,提高職工的風險意識。
在企業的后續發展中,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每年的5月底前登陸“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進行備案,報送上一年度自主知識產權、科研人員、研發支出、營業收入等信息。這些備案信息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資格認定條件對企業享受優惠政策起到關鍵作用,企業必須確保備案資料的準確、完整,并且予以留存以備有關部門檢查之需。
4.加強研發費用管理
由于研發費用資本化部分可以加計攤銷,研發費用化部分可以加計扣除,這需要企業在考慮研發費用時從項目的角度出發,多部門合作,協同促進研發項目的正確歸集分配和核算。管理部門需要統籌規劃研發項目,宏觀把控各個項目之間的資金分配;研發部門需要規范研發項目的流程管理,做好研發的同時也做好研發數據整理,建立和其他部門有效信息溝通的渠道;財務部門需要根據研發部門提供的數據資料合理設置賬目、確保每個項目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規范研發項目的列支、正確歸集和分配企業的研發支出,從而保證整個納稅期內核算準確無誤[3]。同時,財務人員還需密切關注稅務部門的最近政策,使企業最大限度地享受稅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