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言元,李志娟
(五蓮縣農業農村局,山東日照 262300)
花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由于其產量比較大并且應用價值比較高對于促進區域內部的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花生種植的過程中會受到病害的影響,導致花生的產量大打折扣,影響區域內部的農業生產。一般而言,處理地下害蟲以及花生白絹病的時候往往選擇藥劑進行處理。因此,對幾種藥劑的實際應用效果進行分析,進而可以解決其中的問題,優化具體應用的效果。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對于改善我國居民的生活條件以及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花生是我國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可以在食用、榨油等領域取得比較廣泛的應用。我國山東地區適宜進行花生的種植,甚至是可以說是區域內部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花生種植屬于比較典型的農業生產,受到自然環境以及病蟲害的影響比較大,對于花生種植而言,影響最大的是花生田地下害蟲和花生白絹病。
花生田地下害蟲和花生白絹病的防治擁有許多的方式,其中化學防治是最為常見并且效果最好的方式,但是化學藥品的使用需要遵循相關的原則,避免由于出現化學用品的濫用影響區域內部的自然環境,并且一旦化學藥品濫用會起到反作用,因此本文就幾種藥劑處理對花生田地下害蟲和花生白絹病的田間防效的實際效果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效的建議,推進整個產業的發展。
花生屬于地下作物,在其生長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田蠐螬等地下害蟲的影響。具體來說,地下害蟲是影響花生作物正常生產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危害花生的正常生長的害蟲有蠐螬,金龜甲、地老虎、地蛆、金針蟲等,相關部門必須采取合理的措施進行防治,從而可以保證花生的正常生長。
花生是我國的重要農作物之一,具有比較顯著的應用價值,但是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病蟲害的影響,導致花生的產量下降導致其具體應用的效果受到影響。花生白絹病是對花生生產影響比較嚴重的病害之一,發病嚴重的地塊可以高達60%,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花生的質量以及產量。花生白絹病主要在苗期花生發病,會在花生的莖基部、果柄、果莢及根部形成白色的絹絲狀菌絲,嚴重的會導致花生植株葉面黃化變成褐色,葉片變成軟腐,表皮脫落呈現出纖維狀,進而導致花生植株死亡[1]。
這種病一旦發作就會大規模的發生,可以通過土傳染的真菌性的病害并且具備比較高的抵抗干燥環境的能力,一般花生白絹病在八九月份是環境高溫并且高濕的時候最容易成為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在需要在進行花生種植的時候選擇合理的措施對該種病害進行有效的防治。
化學方式病蟲害是農業中最為常見的手段之一,但是化學方式防治病蟲害對區域內部的自然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下文對幾種藥劑在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蟲和花生白絹病的具體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從而可以篩選出仿效比較好的試藥方法和藥劑,方便對其進行推廣以及使用希望可以為相關部門進行化學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建議,保證區域內部的花生產量,進而可以優化具體應用的效果,推進整個產業的發展。
3.1.1 試驗藥劑。本次試驗的過程中選擇的是市面上常見的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蟲和花生白絹病的藥劑:吡蟲啉懸浮種衣劑、萎銹靈·福美雙懸浮劑、氟蟲腈懸浮種衣劑、噻呋酰胺懸浮劑、毒死蜱乳油、乙草胺乳油。
3.1.2 試驗作物以及品種。試驗作物為花生,品種為豫化6號。
3.1.3 防治對象。花生田地下害蟲和花生白絹病。花生田地下害蟲包括蠐螬,金龜甲、地老虎、地蛆、金針蟲等。
3.1.4 試驗場地的選擇。本次試驗選擇在我國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某花生田,面積在5 000 m2左右,此地區位于平原區域,地質平坦土地肥沃,排水條件好,處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地下害蟲和花生白絹病的發展比較頻繁,是整個農業區域中具有顯著的代表性的試驗田之一。
3.2.1 試驗設計。本次試驗總共設計了兩個區域,試驗區和對照區,對照區是完全不設防區域,試驗區的處理:在進行使用的時候將試驗區劃為五個區域,將不同的區域的植株的播種期選擇不同的藥劑進行處理,進而可以同對照區產生明顯的對比,可以直觀的觀察實驗的結果。
3.2.2 播種期施藥方法。在當年的4月中旬左右選擇加厚塑料薄膜人工抖動的方式進行種子包衣操作,等到種子沾藥均勻之后將其攤開放置于通風處,晾干后通過多功能播種機進行播種。在播種結束之后安裝不同處理的封閉藥劑進行封閉處理與此同時進行覆蓋地膜的操作,在具體進行操作的時候需要嚴格把控播種行距以及株距,播種行距需要設置在0.35 m,株距設置在0.25 m,種子量需要在15 kg/667m2,進而可以保證植株的健康生長。
3.3.1 花生白絹病調查。在花生白絹病發作最為嚴重的8月進行取樣,在取樣的時候需要采取“Z”字型五點取樣的方式,在每個試驗點上記錄20株植物的具體情況,對犯病株數進行嚴格的記錄,并且根據記錄結果對發病率進行計算。
3.3.2 保果防效調查。通過對在8月試驗田的具體情況進行研究并且將花生植株的被害情況進行進一步的分級,即0級,無害;1級,莢果被咬食5%以下;3級,咬食在5%~15%之間;5級,咬食在16%~25%之間;7級,咬食在26%~50%之間;9級,咬食在50%以上。
3.3.3 地下蟲口密度調查。在8月取樣的時候,按照“Z”字型進行五點取樣,并且每次挖土區域需要為長寬高皆為50 cm的正方體,記錄在該正方體上的地下害蟲蟲量,計算其中害蟲的具體防治效果,得出相應的試驗結果,進而可以得出最為優質的措施。
3.3.4 收獲期測產。在取樣的時候在取樣點附近取2 m雙行長,面積1.4 m3,收取有效果實進行稱重,之后將處理之后的果實晾干處理之后在稱干重,進而可以計算出區域內部的每畝實際產量。
通過對上文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得出相應的試驗數據,進而可以對比出比較合理的方式,優化具體應用的效果,因此需要對試驗的結果以及具體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可以得出具體的作為有效的防治措施,推進我國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以及發展。
3.4.1 對花生白絹病的防效。通過對對照組進行試驗可以發現,不同藥物對于白絹病的防治的效率為:吡蟲啉懸浮種衣劑33.33%;萎銹靈·福美雙懸浮劑41.67%;氟蟲腈懸浮種衣劑25%;噻呋酰胺懸浮劑16.67%。通過對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具體應用時,萎銹靈·福美雙懸浮劑的防治效果最為顯著,可以有效的起到防控的作用。
3.4.2 對花生保果的防效。通過對試驗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不同藥劑在進行試驗的時候對于花生保果的仿效主要數據計算結果為:吡蟲啉懸浮種衣劑22.64%;萎銹靈·福美雙懸浮劑30.19%;氟蟲腈懸浮種衣劑18.87%;噻呋酰胺懸浮劑15.09%。通過對實際情況進行計算可以發現保果效果最好的依舊是方案二,其次是方案一。
3.4.3 對花生田地下害蟲的處理。一般而言,不同的化學藥劑對于花生田地下害蟲都有足夠的影響,并且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其具體的數據為:吡蟲啉懸浮種衣劑42.9%;萎銹靈·福美雙懸浮劑50%;氟蟲腈懸浮種衣劑35.7%;噻呋酰胺懸浮劑28.6%。由此可見,在具體應用的時候依舊是方案二可以取得比較有效的防治效果。
3.4.4 對花生產量的影響。對花生的具體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可以發現,不同藥劑的使用都會對花生產生一定的增產的作用,其中增產最高的就是方案二,可以保證花生的產量。
3.4.5 安全性分析。在試驗進行的全程,各種施藥處理沒有造成藥害問題,因此本次試驗對于花生的安全生產沒有造成過大的影響,是比較優質的處理方式。
綜上所述在具體應用的時候,不同藥劑都會為花生田地下害蟲和花生白絹病造成影響,其中最好的處理方式是方案二。另外不同藥劑處理均可用保證花生保果,也可以防治地下害蟲,并且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增產的作用,從而可以保證花生種植產業的發展[2]。
因此通過對上文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最為優化的藥劑使用方案為:播種期:吡蟲啉懸浮種衣劑+萎銹靈·福美雙懸浮劑+氟蟲腈懸浮種衣劑;播種后:噻呋酰胺懸浮劑+乙草胺乳油;保果期:噻呋酰胺懸浮劑。
在實際進行花生種植的時候可以采取以上的技術對其近現代分析,從而可以在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蟲和花生白絹病的同時提升花生的產量,可以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進而可以推進區域內部的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保證花生種植產業的發展,保證區域內部的農業經濟,推進整個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進而可以帶動區域內部的經濟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技術水平的提升,我國農業發展邁入了全新的時期,但是農業生產自身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比較典型的就是病蟲害,因此在進行農業種植的時候需要選擇合理的措施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因此本文通過試驗對幾種藥劑處理對花生田地下害蟲和花生白絹病的田間防效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現代農業的推廣提供有效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