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國家發改委召開的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提問:隨著“三孩”政策的實施,一些城市依然會面臨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問題,產生新的“入園難”,請問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解決這一問題?
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姜瑾表示,學前教育是兒童公共服務的重要方面,也是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民生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學前教育,2010年以來,連續下發了兩個重大文件,對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明確了公益普惠的基本發展方向。各地以縣為單位連續實施了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實施了一系列工程項目,多渠道擴大普惠性資源,十年來,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快速提升。到2020年,全國幼兒園總數達到29.2萬所,在園幼兒達到4818.3萬人,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2%,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4.7%,順利實現了“十三五”的規劃目標。
姜瑾表示,由于基礎薄弱、欠賬較多,總體看學前教育資源總量還不足,隨著生育政策的調整、人口的快速流動和城鎮化推進,一些城市普惠性資源不足、布局不合理、幼兒園“大班額”等問題還會更加突出,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持續地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來逐步進行化解。
姜瑾表示,目前,教育部正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研究制訂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各地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鞏固普惠成果,補齊學前教育資源短板,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提高學前教育保育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