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第一實驗小學 胡小芳
師德師風,一般是指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及其表現出來的思想和工作作風。新時代的師德師風在傳統的教師職業道德基礎上,還涵蓋了社會公德和個人品德。教師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僅是教師職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在于為人師表。”師德師風,作為學校辦學的重要軟實力和競爭力,既是一個學校辦學實力與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志,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校的教風和校風。只有在師德師風建設中,學校真正立足于關鍵人、關鍵處、關鍵點,才能實現師德師風“軟著陸”,促進教育事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的發展。
有一個好校長,就會有一所好學校。校長作為學校管理團隊的核心和靈魂,是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關鍵人。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抓好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必須緊繃思想這根弦,牢牢把握校長這個關鍵:一方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校長要站位高遠,要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學校的第一工程,視師德師風建設為學校的形象、教師的生命,加強宣傳,注重教育,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建設氛圍;另一方面,打鐵還須自身硬,校長作為學校少數中的“關鍵”,教師中的“首席”,在師德師風建設中,要高標準、嚴要求,學為人先,行為示范,為新時代良好師德師風建設代言。
師德師風建設是一項復雜細致和長期的工程,它涉及學校、教師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必須各方通力配合,打好組合拳,在關鍵處下功夫。
一是從學校層面,學校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責任主體,必須高屋建瓴,從思想教育、制度管理、量化考核等方面,多層級、立體化、全方位加強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監管。
二是從個體層面,教師作為師德師風建設的行為主體,首先要加強個人品德修養,注重自身形象;其次要規范教育教學行為。教師要以新時代“四有”好教師為標準,以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為準繩,嚴守國家法律法規,依法從教。
三是從社會層面,教育事業關系到國計民生,師德師風建設關系到教育的成敗、社會的和諧穩定。社會要大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教育生態,關注教育,關心教師,關愛學生,共同為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加強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必須筑牢防火墻,管住關鍵點。
一是堅持自律與他律相結合。他律,是指學校要進一步完善師德師風管理機制、評價機制和監督機制,借助外力將師德師風轉化為內在道德品質。自律,就是教師自覺自愿的加強個人品德修養,以德立身、以德立教。
二是堅持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師德師風建設的過程,就是不斷進行教育實踐的過程。學校可以結合教學實踐活動和師徒師風主題實踐活動,在教育教學一線踐行教師的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
三是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法治,就是國家的法律法規和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訂師德師風管理制度等來規范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強化剛性要求。德治,主要通過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黨政工團組織的交心、連心和談心活動和師德先進事跡,以情感人,以情化人。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師德規范和師德修養,以“四有”好教師為標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和奉獻祖國的引路人,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軟”環境,讓師德師風潤澤于心,導之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