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一中學 李殿林

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一中學占地面積11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9萬平方米,是一所建筑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整潔、設備齊全先進的漢授完全中學。學校所在地扎賚特旗,地處自治區東北部,冬季漫長寒冷,具有冰雪資源的特色優勢。扎賚特旗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適宜水稻種植。基于此,2018年,學校開始實施“冬冰夏稻工程”,即在校園開辟出一塊4畝見方的土地,作為學生綜合課程實踐的基地,冬季做冰場,夏季種水稻。
本課程旨在落實勞動育人。通過水稻種植,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感恩的情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實施對象為高一年段的學生,內容涵蓋從“種”到“收”的全過程,拓展分解為“種稻”“管稻”“割 稻”“藏稻”“嘗稻”“說稻”等具體實踐活動。并將“割稻”“藏稻”“嘗稻”“說稻”四環節進一步整合為“豐收節”系列的四個獨立活動。
4畝水田被劃分成18塊責任田,每班一塊,并插上充滿詩意的班級標識 牌。2019年5月15日,學校“水稻種植”實踐課程首次落地。學生第一次穿上長靴,下稻田插秧。感受農耕文化,體驗勞動的艱辛和快樂。
在稻谷飄香的割稻時節,學校舉辦了豐收節活動。割稻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割稻比賽,同時每班選出最飽滿稻穗,為“藏稻”做準備。“藏稻”即“封瓶儀式”——把每個班級選出的最豐滿水稻,統一封在一個標記著全體同學名字的瓶中,存入校史館,記載下勞動的收獲。“嘗稻”活動在學校餐廳舉辦,命名為“品一中味稻”,本屆全體師生及學生家長代表參加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大家首先一起觀看校園水稻成長紀實短片,回顧學生從“種稻”到“藏稻”的過程,感悟勞動伴我成長的內涵。之后開始“嘗稻”,師生及學生家長代表品嘗著由學生親手種出來的大米,感到特別自豪和幸福。

“說稻”設計為舉辦“我在一中的那畝田”“我知稻的一生”等主題征文或演講活動,賽后選出學生中的優秀作品,結集成冊,并給予獎勵,獎品是校園中種出的大米。凝結著學生自己勞動成果的、普通又不平常的獎品,為“水稻種植”實踐課程畫上了以“勞”育人的圓滿句號。

扎賚特旗雖然冰雪資源豐富,但學校開展冰雪運動的課程幾乎為零。滑冰課程的設計,將全新的體育課程形態呈現在學生面前,拓展了體育教學的領地。同時,2022年我國將舉辦冬奧會,在“3億人參與冰雪”的大背景下,這一承載著冰雪特色的體育課程,無疑是助力冬奧、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的戰鼓。
2018年9月,學校3000平方米滑冰場改建完成。同年11月20日,滑冰場正式投入使用。冰課運行兩周后,學校誕生了有史以來第一支速滑隊。在此期間,學校多次派教師到以冰雪產業聞名的呼倫貝爾市開展相關培訓,提升了課程的整體質量。2018年12月,我校速滑隊參加了在阿爾山舉行的興安盟中學生運動會速滑比賽,喜獲高中組團體第一名的優異成績。2019年12月,我校速滑隊代表興安盟參加在呼倫貝爾市舉辦的內蒙古自治區中學生速滑錦標賽,榮獲團體第二名佳績。短短兩載,區內揚名,“速度滑冰”迅即引發當地教育部門和各個學校的高度關注。
2020年,學校被確定為國家級冰上速滑特色項目學校。學校將冰場進一步改擴建,能同時容納200人上課。
北方學校進入12月后,室外的體育課基本是停止的,然而,自“冬冰夏稻工程”實施后,我校開展的以冰上運動為主的體育課一直能上到期末,寒假期間,冰場也面向所有學生開放。
目前,“冬冰夏稻工程”已經成功實施了兩年,有效助推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我校多樣化、特色化辦學的可喜成果。實踐證明,“冬冰夏稻工程”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創新,同時也是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