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飛
(長治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橡膠瀝青混合料的開發初衷主要是為了解決廢舊橡膠制品的循環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問題,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目前,廢舊輪胎保有數量已超過5億條[1],且有繼續高速增長的態勢;而以廢舊橡膠粉作為瀝青改性劑的橡膠瀝青混合料不僅明顯改善了傳統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抗疲勞荷載特性及行車舒適性,而且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成本更高的SBS改性瀝青混合料[2],大幅壓縮了瀝青混凝土路面的綜合成本,工程經濟性更佳,同時消耗了大量的廢舊橡膠制品,真正實現了廢舊橡膠的循環使用和無害化處理。
從組分角度分析,橡膠改性瀝青混合料屬于復合型材料,制作過程為:將廢舊橡膠制品經機械粉碎成不同目數的橡膠粉顆粒,再將橡膠粉顆粒、基質瀝青、外加劑置于專用攪拌剪切設備中,在合理控制拌和溫度、拌和時長及混合料發育時間的前提下,經充分拌和剪切后得到。從微觀角度分析,橡膠粉在外加劑的催化作用下,能夠吸收基質瀝青中的樹脂、烴類有機物,經一系列表面理化反應后,橡膠粉表面潮濕膨潤,膨潤的橡膠粉與基質瀝青中的瀝青質、輕質及膠質組分混合后形成新的橡膠改性瀝青[1]。隨著生產工藝和設備的升級更新,橡膠改性瀝青混合料的應用進程可分為4個階段[1],具體詳見表1所示。

表1 橡膠改性瀝青混合料應用進程
為了系統分析橡膠瀝青混凝土面層在靜力作用下的力學響應,同時對比面層平整度差異對其力學行為的影響,本文擬借助有限元法對其進行分析。為了降低分析難度,特將橡膠瀝青面層視為單層線彈性連續體系,重點分析面層在線彈性范圍內的力學響應,暫不考慮變形階段。假定面層均勻、連續、各向同性,且單層內瀝青面層變形連續,約束形式簡化為剛性約束,不考慮相鄰層的位移及變形,且不計面層自重影響[3]。
該橡膠瀝青路面層模型沿行車方向取10 m,橫斷面凈寬為5 m,面層厚度為10 cm,結構形式為單層,選用Solid45八節點模型模擬面層,模型邊界條件為:行車面為自由面,其余接觸面均為剛性接觸。橡膠改性瀝青較普通瀝青的抗變形剛度及屈服抗拉強度均有明顯提升,故有限元分析模型對應的力學參數不能直接使用普通瀝青材料參數,經查閱文獻,獲取到的橡膠瀝青混合料相關力學參數詳見表2所示[4]。

表2 橡膠瀝青混合料相關力學參數
為了對比路面平整度差異對靜力作用下的面層力學行為影響,特建立平整路面結構層和非平整路面結構層兩個實體模型,網格劃分后的橡膠瀝青路面層表面平整及表面非平整模型詳見圖1所示。

圖1 網格劃分后的橡膠瀝青路面層表面平整及表面非平整模型
接觸面約束采用節點約束形式,除行車面以外的5個接觸面約束條件均為剛性約束,以均布荷載模擬車輛荷載,考慮到本文分析重點為路面平整度對面層力學行為的影響,故不考慮加載位置及加載工況的差異。施加約束條件后的橡膠瀝青路面層表面平整及表面非平整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施加約束條件后的橡膠瀝青路面層表面平整及表面非平整模型
本文擬從單元Mises應力、沿Y方向的節點位移兩方面對比兩種模型在相同靜力學工況下的力學行為,進而評價橡膠瀝青路面平整度對其力學行為的影響。兩種模型對應的單元Mises應力及沿Y方向的節點位移分別見圖3、圖4所示。

圖3 兩種模型對應的單元Mises應力云圖

圖4 兩種模型對應的沿Y方向的節點位移云圖
經有限元計算結果可知,當橡膠瀝青混凝土路面層平整度下降后,在相同荷載工況下,對其力學行為的影響較顯著。在橡膠瀝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度良好的情況下,路面在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應力分布較為均勻,且未見應力突變情況,隨著平整度的下降,路面在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應力分布出現異常,局部出現因應力集中導致的應力突變現象,行車面應力最大值約為路面平整條件下最大應力的3~4倍,且非平整條件下的路面層局部應力已超過容許應力值。面層平整度對面層受荷豎向位移的影響則更加明顯,在路面平整度良好的條件下,路面在均布荷載作用下的豎向撓度可忽略不計,隨著平整度的下降,在相同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變化則更加明顯,局部最大撓度超過2 mm。
綜上,橡膠瀝青混凝土路面層的平整度對路面靜力學行為的影響非常明顯,不僅使路面整體處于較高的內應力水平,同時還會增加荷載引起的豎向位移,進而加劇路面的不平整情況,在荷載的持續作用下,路面工況將進入惡性循環,最終提前劣化而喪失服役能力。
為了進一步延長橡膠瀝青面層的服役壽命,控制面層的應力水平和豎向撓度變形規模,在面層施工過程中必須控制好面層的平整度。通過總結施工實踐經驗發現,橡膠瀝青面層的攤鋪和壓實是決定路面層平整度的兩個關鍵環節,故必須做好相應的控制,以確保平整度滿足施工要求。
橡膠瀝青面層攤鋪應根據道路幅寬組建聯合機群,以盡可能減少冷縫數量,攤鋪需借助專用攤鋪機械,現場做好運料車的組織調配,保證運料車與攤鋪機的精準對接,確保攤鋪作業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借助攤鋪機的平衡梁控制攤鋪平整度,同時兼顧路拱橫坡率,攤鋪后的松鋪厚度應略高于路緣石1~3 mm。
橡膠瀝青面層壓實環節應緊隨攤鋪工序之后,壓實機械遵循“高頻小幅、慢進緊隨”的基本原則,壓實工序分為初壓、復壓、終壓三步,橫向壓實順序遵循“由外向內”的順序,其中轉彎位置應變更為“由內向外”的順序;前后壓實工序的輪跡重疊寬度應滿足規范要求,以保證壓實的有效性,復壓實環節應采取“振動壓實+靜壓實”的組合工況。
綜上,橡膠瀝青混凝土面層平整度對面層的靜力學行為影響較為顯著,在路面層平整度欠佳的情況下,在均布荷載作用下的層內應力水平較路面平整情況更高,且受荷條件下的豎向位移更明顯;故在橡膠瀝青路面層施工實踐中,必須將路面平整性控制放在首要位置,以盡可能延長和提升橡膠瀝青面層的使用壽命和行車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