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泰豫 于成旺 張 強
打破上中下游板塊壁壘,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推動了人力資源輸出由人員安置向增值創效的轉變。
不久前,一篇刊發在中國石化集團黨組組織部《組織人事工作通訊》上的經驗交流材料,讓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持續開拓集團內業務承攬市場、推動人力資源盤活的典型做法,再次引起高層關注——
近年來,石油工程公司聚焦高質量發展目標,打通集團上中下游板塊界限,拓寬業務承攬渠道,以集團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推進用工余缺互補,推動人力資源輸出由人員安置向增值創效轉變。僅2021年前11個月就減少用工3514人,業務承攬輸出2600余人,實現創收2億元。
時至今日,每每想起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帶來的那場“寒冬”,石油工程人仍會感到陣陣寒意。
2015年,油服市場工作量不足導致生產一線隊伍大量閑置,后勤輔助人員更是成了“包袱”。為應對生存發展危機,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開始組織協調各所屬單位勞務輸出,啟動富余人員“走出去”承攬業務,人力資源優化盤活序幕自此拉開。從“井架子”到“菜籃子”,從“鉆井工”到社區“網格員”,一系列典型做法紛紛涌現。
“2020年以來,公司黨委深入貫徹落實深化國企三年改革行動要求,加快構建以項目管理為中心、以統一的‘人才池’‘資金池’、一體的‘物料庫’‘裝備庫’和‘SICP云平臺’為支撐的兩池兩庫一平臺項目化管理體系建設,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一體化運行機制,激勵廣大干部員工能創效、多創效。”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陳錫坤表示。
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黨委先后研究制定了《關于“人才池”建設與運行管理的指導意見》《用工統籌優化激勵辦法》等配套制度,大力推動“人才池”的建設,打破公司內部行政管理界限,將整建制停待人員、競爭解聘人員、離崗分流安置人員及流動配置人員納入了“人才池”統一管理,為一體統籌人力資源深度優化搭建起集約高效的調配平臺。今年前10個月,累計“入池”9771人,“出池”7956人,“出池率”81.9%。
為有效激活“人才池”,按照“先地區公司內部、再集團公司各板塊、后社會市場”的原則,打通渠道,破除壁壘,廣泛開展業務承攬,推動入池人員走出去參加業務承攬。
同時,組織協調各地區公司進一步分析業務承攬人員結構,建立業務承攬人員崗位適應性數據庫,實行模塊化管理與精準化儲備,推進素質較高人員優先向高效項目配置。
2020年9月,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了解到油品銷售企業存在用工缺口的信息后,組織勝利工程主動與多家石油公司接洽,最終確定北京石油作為試驗項目。當時并未料到,向北京石油勞務輸出項目,會成為中國石化跨板塊人力資源優化共享項目的“樣板”。
通過多輪次對接,石油工程公司從北京石油爭取到了60多個加油、巡線等崗位。勝利工程堅持好中選優、優中選強,從首批主動報名的100余名員工中,嚴格遴選出10人,作為赴京工作的先鋒隊。目前,北京石油加油項目人員已增加至27人,遍布北京朝陽區18個加油站。
“按照目前的規模估算,我們向北京石油輸出勞務可實現年創收600余萬元。北京石油一年可以節約成本340余萬元。”勝利工程黃河鉆井總公司北京石油項目經理邱國棟介紹說。
不僅在北京石油。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組織協調各所屬單位分別向勝利油田、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廣東石油等企業輸出勞務。通過板塊間的人力資源輸出,既盤活了上游輔業后勤富余人員,又滿足了兄弟企業用工需要,降低了雙方的整體人工成本支出,初步構建起了互惠共贏的格局。
板塊間勞務輸出的成功,堅定了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走向社會市場承攬業務的信心。各單位主動出擊,積極與社會企業溝通,捕捉市場信息,大力拓展“管理+技術+勞務”組合輸出模式,加強與優質甲方合作交流,穩定擴大高效成熟項目規模;發掘培育潛力項目,不斷開辟新項目,推動業務承攬逐步邁向“中高端”。
目前,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已與中國石油、鑫港石油、匯智石油等幾十家外部企業開展了項目合作,年人均創收達到11.3萬元。
對每一名石油工程人而言,從鉆井隊到加油站,是崗位的轉換,更是努力轉觀念、聚力闖市場、全力創效益的生動縮影。
為堅定員工“走出去”的決心和信心,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要求各所屬單位對人力資源優化配置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幫員工精算轉崗“待遇賬”。組織協調各地區公司結合實際制定對外業務承攬人員管理辦法,完善業務承攬項目績效考核政策和指標考核體系,強化政治激勵、經濟獎勵和榮譽鼓勵,把各項激勵政策向高效業務承攬項目傾斜,幫助員工在勞務輸出中找到成就感、獲得感、滿足感。

●從鉆井隊轉崗到加油站,照樣干出彩。
“只有闖出去,才能有新作為!”在機關坐了5年辦公室的陳瑞珍,放下鍵盤,拿起油槍,在新崗位上的第一個月加油量就達到了120噸,成為北京石油項目的“女狀元”。2021年,她被勝利工程授予“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將提高員工技能水平作為人力資源跨界融合的催化劑,搭建崗前集中培訓、線上個別輔導、定期技能比武等提質賦能平臺,對輸出員工進行全方位轉崗培訓。同時,加強對員工的思想引導,發動黨員骨干帶頭學、輪流教,引導他們在工作中學、在崗位上練,不斷提升工作技能水平,確保人員出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華北工程的高博和詹彬,是第一批赴廣東石油項目的員工。轉崗到東莞順達加油站工作后,他們主動向站內老員工學習業務技能。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工作,他們很快就悉數掌握了,并以飽滿的精神、標準的操作、熱情的服務贏得了站內員工和司機們的連連稱贊,在站內的業績連續名列前茅。今年5月,他們順利通過了廣東石油的考核,辦理了正式調動,成為廣東石油的正式員工。高博因表現突出,被破格推薦競聘副站長。
“在新的崗位,我的價值再次得到了體現。作為石油工程鐵軍中的一員,不管干啥都要給鐵軍增光!”高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