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堅持人民至上作為黨的百年奮斗積累的寶貴經驗之一。正是黨在舉旗定向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主觀能動性,依靠全體中國人民的艱苦奮斗和卓越拼搏,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打贏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戰,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
展望未來,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目標,正前進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的趕考路上。百年正是風華正茂,要充分運用好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積累的寶貴歷史經驗,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真正依靠人民創造新的歷史偉業,以“人民”的名義接續奮斗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
堅定政治定力,充分認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性
黨中央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設立5年過渡期,作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戰略部署。要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
第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過渡期內脫貧地區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問題。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農業基礎還不穩固,民生保障存在短板,脫貧地區產業基礎薄弱、單一,脫貧人口經濟、能力、社會資本不足,不少脫貧戶是靠脫貧攻堅階段超常規、階段性舉措來實現脫貧,如果政策一撤、力量一減,極易返貧。過渡期內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辦法、給予更多后續幫扶支持,對脫貧縣、脫貧村、脫貧人口扶上馬送一程,確保脫貧群眾不返貧。
第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工程。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三農”工作的重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初心使命不變,目標任務提升。要準確理解黨中央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重大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積極作為,切實把思想轉過來,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精心謀劃新思路、新舉措,健全脫貧成果鞏固長效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推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不斷拓展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有序銜接、平穩過渡。
第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沒有掉隊,共同富裕路上也不能落下農民農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群眾心為心、以群眾福為福,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差距,為實現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提供重要保證。
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壓緊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我們要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任務。
一是著力筑牢防止返貧底線。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依托防返貧監測大數據平臺,切實提高監測幫扶精準性,持續強化幫扶舉措,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戶進行監測和幫扶。對納入監測對象,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根據風險類別、發展需求等開展針對性幫扶,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
二是著力織密鞏固保障網絡。鞏固脫貧成果重點是持續鞏固好“兩不愁三保障”,要把握好有關銜接政策。義務教育要落實好脫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義務教育資助政策,對存在輟學傾向的脫貧家庭學生,要及時落實勸返入學等措施,切實控輟保學;基本醫療要落實資助參保政策,對特困人員給予全額資助,對低保對象給予定額資助,對返貧致貧人口和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在過渡期內給予定額資助;住房安全要對動態新增危房戶,制定維修加固和新建實施計劃,推進危房改造,保障住房安全;飲水安全要加強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和運行維護,提高飲水安全保障質量,重點防患洪澇和干旱等自然災害造成的飲水困難問題,對動態新增飲水安全隱患戶,及時采取措施解決。
三是著力強化產業就業增收。堅持開發式幫扶方針,幫助脫貧群眾增加工資性收入、生產經營性收入,依靠雙手勤勞致富。要做好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致富帶頭人等帶動經營主體建設,建好幫扶產業基地,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要落實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繼續推進消費幫扶,做好產銷對接。要把千方百計穩就業、穩崗位,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舉措,強化服務保障,拓寬穩崗渠道,加強技能培訓,做到技能培訓與就業意愿、市場需求相匹配,實現就業穩崗增收。著力強化搬遷后續幫扶,確保搬遷群眾能融入、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四要著力加強扶貧資產管理。要自始至終把扶貧項目資產管理作為一項謀全局、打基礎、利長遠的重點工作來抓。注重把好“認定關”“程序關”“監督關”,在科學認定分類、依法依規確權的基礎上,明確“管什么、誰來管、如何管”,將扶貧項目資產納入相應資產管理體系,落實后續管理和監督責任,形成“縣級統管、行業監管、鄉村主管、農戶協管”的分級定責管護模式,確保項目資產穩定良性運轉、經營性資產不流失或不被侵占、公益性資產持續發揮作用。
堅持統籌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在前列
在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我們國家實現現代化的一個關鍵性工程,其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而且更具綜合性、持久性。要堅持系統思維,精準破題發力,把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謀劃好、推進好,努力把江西打造成為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樣板之地。
一是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創“市值”。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發力點,加快推進農業產業體系現代化、生產體系現代化、經營體系現代化,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培育壯大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緊扣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推進幫扶產業發展壯大。強化服務促保障,完善幫扶機制、政策支持、資金補助等保障。依托產業發展,完善園區企業、產業基地、幫扶車間、專業合作社、公益性崗位等就業平臺,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增收。
二是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顏值”。以“整潔美麗、和諧宜居”為目標,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呈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田園畫卷。要加強科學規劃,科學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做到一盤棋布局、一體化改造和建設。要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逐年打造一批“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美麗宜居示范鄉村。要統籌推動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快數字鄉村建設,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由村莊整治向功能品質提升邁進,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三是推進鄉村文化建設增“氣質”。按照“政府主導、因地制宜”原則和“設施齊全、功能完備、手段先進”標準,加快鄉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豐富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更好滿足鄉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力推進移風易俗行動,持續整治農村婚喪大操大辦、高額彩禮、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鄉村文化多一點“泥土的芬芳”、多一點“時光的味道”,承載并留住更多美麗“鄉愁”。
四是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優“品質”。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攻方向,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做到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實現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健全、黨組織作用發揮更加充分、村級服務功能更加完善、村民自治實踐更為深化和自治目標依法確定、德治目標靠法約束、法治德治互促互融的多元生動局面。
五是推進鄉村人才培育塑“價值”。堅持用活人才政策與盤活人才資源結合,放活人才管理與激活人才潛力并重,積極主動對接鄉村振興的各類人才需求,用好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智“兩條路徑”,加大農業科技領軍人才等的引進培養力度,引導其通過技術攻關、科研成果轉化等助力鄉村振興。注重吸引有號召力的帶頭人、有行動力的追夢人返鄉創新創業創造,將其培養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重視挖掘鄉土人才,形成“培養一批能人,帶動一方發展,富裕一方百姓”的“蝴蝶效應”。
責任編輯: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