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是在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要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上,召開的一次總結過去、展望未來的歷史性、戰略性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是一篇具有極強歷史穿透力、思想引領力、政治動員力和時代感召力的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我們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堅定不移走好鄉村振興新時代的趕考之路,聚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防返貧、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走前列,以實績實效,為攜手書寫江西新篇章作出應有貢獻。
建設現代化的鄉村振興體系既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涵,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我們要深入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以思促學、以學促干,努力在“鄉村振興”中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南豐縣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體系和脫貧致富步伐,“鄉村振興”成效顯著,實現了脫貧致富目標。下一步,我們要自覺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堅定信心、增強斗志,確保全會精神在鄉村振興局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農村是經濟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定海神針”。南豐縣是農業大縣,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鄉村振興之要。廣大農民在參加革命、建設、改革等各個歷史時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無論是城鄉規劃還是農村建設,無論是發展經濟還是老村改造,都要以農民認同為中心,以農民利益為準繩。鄉村振興局要當好依靠群眾為民服務的“貼心人”,扛實鞏固拓展有效銜接的“硬任務”,鍛造敢于攻堅勇于擔當的“鐵肩膀”,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目標要求,努力創造新時代的“第一等的工作”。
實現“鄉村振興”,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農民收入高不高、腰包鼓不鼓,是評價鄉村振興效果好不好、措施強不強的關鍵指標。在這方面,我們要為農民開“資財之道”。一是要守底線,做好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與飲水安全,強化“三類”人員的動態監測和幫扶,全面推動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縮差距、促發展工作,著力解決農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二是要改進工作方式方法。多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并鼓勵村民在農閑時期走出家門打工,著力增加工資性收入;持續推進產業發展和就業幫扶。圍繞做強做優南豐蜜桔、甲魚、檳榔芋等特色產業,提升項目資金帶貧益貧效益,拓寬就業渠道,努力增加群眾收入,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總之,隨著持續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廣大農民富裕起來指日可待。
實現“鄉村振興”,應當是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振興體系,這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方位,對“鄉村振興”做出的重要要求。我們要以村民自治組織為主體,以鄉村法治為準繩,以德治為基礎,積極搭建多方參與治理的平臺和渠道,鼓勵引導社會和公眾共建共治共享,推動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基層群眾自治實現良性互動。在“三治”結合的治理體系下,村民守法、村風淳樸,對公共事務人人關心、人人盡責的良好氛圍日漸濃厚,也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實現“鄉村振興”,應堅持城鄉統籌、規劃先行。隨著網絡互聯、移動通訊等一系列技術的蓬勃發展,道路交通、水電訊田等基礎設施的逐步改善,城鄉差距逐步消融,用“一體化”推倒“二元墻”,是發展所需、民生所盼。在這樣的背景下,做好鄉村規劃既要抓大局問題,處理好產業、教育、醫療、生態、居住之間的關系;也要抓一些導向性、差異性問題,如處理經濟發展的方向,處理與鄰近區域的影響等問題,制定適合本鄉村的發展綱要。規劃確定后,就要嚴格執行,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抓落實,讓廣大農民生活有規律、發展能持久;當前,我們要堅守底線補短板,緊咬目標收好官,提前謀劃穩開局,緊扣全省全市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決戰四季度、完勝開局年。
實現“鄉村振興”,抓好基層黨組織是根本。目前,南豐縣有176個農村基層黨組織、3萬名農村黨員,這是“鄉村振興”最堅實的“戰斗堡壘”。我們一方面要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作風為保障,以廉潔為根本,勇于自我革命,全面規范鄉村小微權力運行,明確每項權力行使的法規依據、運行范圍、執行主體、程序步驟,同時建立健全小微權力監督制度,形成全程多方聯網的監督體系。另一方面要通過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的基層黨建工作格局,推動權力下放、資源下沉,把鄉村振興的重心進一步向基層下移。在基層黨組織的堅強引領和基層黨員的帶頭示范下,群眾有了“干頭”,建設有了“勁頭”,更形成了加快鄉村振興的好“勢頭”,為全面建設富裕協調美麗和諧幸福的現代化新江西而努力奮斗!
作者簡介:陳桂霞,南豐縣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
責任編輯: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