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


讓無數饞蟲心心念念的富平柿餅,要想越走越遠,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還需要更多的升級。
深秋,柿子樹上壓滿枝頭的紅柿子,像是昂揚的沖鋒號,提醒著人們又到了吃柿子的好時節。當這些柿子被摘下,經過削皮、晾曬等加工環節后,被人們以柿餅的形式保存下來,這份美味則又再次被拉長。
在有關柿餅的味覺沖擊中,肉多霜厚,爆漿流心的“富平柿餅”占據了一席之地。“到2025年全縣鮮柿產量達到100萬噸、柿餅產量達到15萬噸、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00億元”。著眼未來,富平柿餅在今年提出的新發展目標,也讓我們對富平柿餅的產業發展之路充滿期待。
好柿成霜
位于陜西省中部的富平,地處關中平原和陜北高原的過渡地帶,有著悠久的柿子栽種歷史。以優質柿子為原料加工的柿餅,更是富平的一張鮮明標簽。早在明朝萬歷年間,它就作為貢品進獻皇帝。近年來不僅暢銷國內大江南北,還出口韓國、日本、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深受消費者青睞。進入新世紀,有關富平柿子產品的價值也不斷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與保護。2001年富平被國家林業局授予評為“中國柿鄉”;2017年,富平柿餅被國家商標局審定為地理標志商標;2021年地理標志產品“富平柿餅”被納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互認清單。
白霜、紅心、軟、甜、糯……美味的富平柿餅究竟依靠什么魔力,獲得了食客們青睞呢?
首先,富平柿餅以當地傳統柿子品種“富平尖柿”為原料,這種柿子糖分含量高,每100g鮮柿的糖含量可達16.2g—16.3g,遠超一般的柿子。而富平柿餅外蜜香清甜的白霜正是來自于其原材料中糖分的滲出。
另外,富平當地流傳下來的獨特的柿餅加工技藝,也是這一美味誕生不可或缺的環節。根據當地的傳統,霜降后農民們會將柿子進行集中采摘,然后再對其進行清洗削皮、日曬壓捏、捏曬整形、定型捂霜等多道工序,保證合格柿餅的誕生。
破圈探索
不過,優質的富平柿餅因為渠道、產量、儲藏等因素的限制,也面臨著如何在富平、陜西以外破圈的難題。近年來,相關各方協力合作推動柿餅產業布局優化,利用各種場合做好營銷、推介,一步步幫助富平柿餅破圈。
長期以來,富平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幫助當地企業及生產合作社的柿餅產品走出去,同時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富平柿餅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據悉,富平縣商務局依托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打造了電商區域公共品牌“富語”,并幫助企業量身設計特色線上銷售包裝,研發出“富語十二柿”、“富語匠柿”等多款網爆產品。
此外,縣商務局還組織產品生產企業參加進口博覽會、陜西(南京)名優產品展銷等各類節會,積極開展農商、農超對接。在線上渠道拓展上,縣商務局牽頭產銷對接會,組織縣內柿餅加工企業與京東、天貓、未來集市、本來生活等知名電商平臺對接。
在政府做好產業發展引導的過程中,一批優秀企業也涌現了出來,為當地柿餅產業的規模化發展貢獻助力。2018年5月,大方集團(西安)控股有限公司在當地啟動富平天璽柿子小鎮的建設項目。依托于該項目,1.5萬余平方米的現代化柿餅、花椒加工廠,3000畝柿子種植基地,容量6000噸的標準冷庫,8000余平方米的柿子醋飲廠房在當地建設起來,實現了當地柿餅的規模化生產加工、倉儲運輸以及傳統柿餅文化的弘揚。
未來觀察
2019年初,富平縣柿子種植面積達25萬畝,年產鮮柿6萬多噸,可加工柿餅1.3萬噸,產值超10億元。到了2021年初,富平縣柿子種植總面積則達到36萬畝,實現年產鮮柿25萬噸,加工柿餅6萬噸,產值40億元。
在2021年富平縣政府工作報告中,富平縣政府更是提出了到2025年全縣鮮柿產量達到100萬噸、柿餅產量達到15萬噸、全產業鏈總產值達到100億元的目標。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富平柿餅在破圈的道路上需要更堅定地走下去,也需要從其他地區的柿餅產業發展中汲取經驗與智慧。
在多家線上電商平臺的搜索中,《中國品牌》記者發現,除了產自富平的柿餅熱銷外,來自廣西、河南、山東等地的柿餅也頗受消費者的喜愛。
廣西是我國柿子生產的第一大省,2020年柿子產量達121.1萬噸。其中又以恭城、平樂兩縣為主要產區。2020年僅平樂縣銷往各地的柿餅就有27.5萬噸,銷售額達30多億元。而這量上的充足供應,仍是富平柿餅無法企及的。
河南、山東也是我國柿餅生產的主要產區,雖然產量相對一般。但是在長期的鮮柿加工培育的過程中,出現的諸如臨朐柿餅、林州茶店柿餅等風味獨特的柿餅產品,也頗受地方消費者的青睞。
目前,富平柿餅在市場上的認可度還是很可觀的,零售價也明顯高于其他柿餅。未來,富平柿餅如何進一步提升品牌影響力,打開更大的市場,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