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拒絕”與“回絕”語義對比分析

2021-12-28 22:28:57朱沂蒙
現代語文 2021年10期

朱沂蒙

摘? 要:以現代漢語同義詞“拒絕”與“回絕”為研究對象,運用語義特征分析法和三個平面語法理論,從動作行為、行為主體對象、行為連帶對象三個方面,對二者進行全面系統的語義對比分析,揭示其中的同與異。為今后的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幫助留學生掌握其基本用法,減少使用偏誤。

關鍵詞:“拒絕”;“回絕”;同義詞;語義對比;對外漢語教學

作為現代漢語中的一對同義詞,“拒絕”與“回絕”的基本理性意義是相同的,都表示“主體對象不接受某種行為”,具有動詞的基本語法特征。二者在行為主體對象方面具有一致性,既可以是人作主語,也可以是由人組成的團體機構作主語,如:“我一口拒絕(回絕)了他的邀請。”“清政府回絕(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與此同時,二者在語義和用法方面也存在著一定差異,“回絕”既強調語素“絕”也注重語素“回”,是在回復對方要求時予以拒絕;“拒絕”則是由兩個同義語素構成的復合詞,“拒”和“絕”都表示不接受,是否是針對對方的回復并不是必需的。比如,可以說“他回絕了我的請求”或“他拒絕了我的請求”,但當受事是單向動詞、不涉及另一方時,“拒絕”與“回絕”不能互換,如只能說“拒絕長大”,而不可以說“*回絕長大”。因此,二者在動作行為本身和連帶對象方面是不等同的,具有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正是區分“拒絕”與“回絕”這一對同義詞的根本所在,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

有鑒于此,本文以語義特征分析法和三個平面語法理論為指導,運用描寫與闡釋相結合及對比分析的方法,從動作行為、連帶對象、行為主體對象三個方面,對“拒絕”與“回絕”進行語義對比分析,揭示其中的同與異,從而為第二語言教學提供參考。需要說明的是,本文的語料主要來自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CCL語料庫以及讀秀中的相關用例。

一、動作行為的語義對比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拒絕”與“回絕”的解釋是:

[拒絕]動不接受(請求、意見或贈禮等):拒絕誘惑|拒絕賄賂|無理要求遭到拒絕。

[回絕]動答復對方,表示拒絕:一口回絕|回絕了他的不合理要求。

通過詞典中的解釋,可以發現,“拒絕”與“回絕”都是拒絕類行為動詞,都具有[+不接受]的語義特征。它們既是由一個相同語素和一個不同語素構成的同義詞,也是具有相同語素的雙音復合詞,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是由“拒”與“回”這兩個不同語素造成的。其中,“拒”表示不接受,“回”表示答復、回復,因此,“拒絕”單純強調不愿意、不答應,“回絕”則在語義上既強調拒絕,還帶有回復對方的附加義,即“答復對方,并對對方提出的某種要求表示拒絕”。就此而言,“回絕”不僅具有[+不接受]的語義特征,同時又具有[+答復]的語義特征。也就是說,答復是“回絕”的必要條件,但不是“拒絕”的必要條件。故“拒絕”具有[+不接受][±答復]的語義特征。

總的來說,使用“拒絕”的句子,既可以用來答復對方,也可以用來表示個體本身或團體機構單方面的不接受;而使用“回絕”的句子,必須具有答復另一行為主體的語義特征,即使另一行為主體不在該句出現,但它也是隱含在該語境中的。也就是說,當句中的行為主體表示不接受某一事件,并將該不接受的信號傳遞給另一方時,既能用“回絕”也能用“拒絕”,二者可以互換;當句中的行為主體只是單純表達自己對某事件不接受的意愿,這種意愿不必被人所知時,則只能用“拒絕”,而不能用“回絕”。因此,在句中能用“回絕”的地方都能用“拒絕”,但能用“拒絕”的地方則不一定能用“回絕”。例如:

(1)自尊心極強的伊麗莎自立即對達西產生偏見,甚至在另一次舞會中當眾拒絕了他的邀請,令達西狼狽不堪。(晨曦《外國小說名作欣賞》)

(2)在現實中,沖突經常會越演越烈,雙方都固守自己的立場,不肯讓步,拒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郭婷《哈佛情商課》)

例(1)中的“拒絕”可以替換為“回絕”,這是因為該句中拒絕對象是達西發出的邀請,邀請是指“一方請求另一方到自己的地方來或到約定的地方去”,所以當一方接到某人的邀請后,可以給對方一個接受該邀請或不接受該邀請的答復,“回絕”正表示對某行為不接受,同時把這種不接受的態度告訴對方。因此,例(1)中的“拒絕”可以替換為“回絕”。例(2)中的“拒絕”則不能換為“回絕”。該句中的拒絕對象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思考”,強調個人對自己換位思考的要求,不包含需要答復的對象,因此,例(2)的“拒絕”不能替換為“回絕”。由此可以看出,當句中具有“需要答復對方”這一要求時,“回絕”才能替換“拒絕”;而當沒有“需要答復對方”這一要求時,“回絕”就不能代替“拒絕”。

在動作行為方面,“拒絕”和“回絕”都表示“對某事或某人的不接受”,均具有[+不接受]的語義特征。二者的不同之處是在于,“回絕”要求把這種不接受的結果傳達給另一方,給予對方答復,因此,“回絕”還具有[+答復]的語義特征;而“拒絕”在這方面沒有條件限制,既可以用來答復對方,也可以用來表示自身對某事件的拒絕。也就是說,答復不是“拒絕”的必要條件,“拒絕”由此具有[±答復]的語義特征。

二、行為主體對象的語義對比

作為行為動詞,“拒絕”和“回絕”前面均要有一個動作的發出者(即“施事”)。通過語料分析,可以發現,無論是[+有生]的人,還是[+無生]的團體機構,都可以成為二者的施事,構成“某人或某機構拒絕或回絕作某事”的形式。例如:

(3)我拒絕移植記憶,也是為了讓“廢墟”真正地老去。(高朝俊、鄒昭華《高考作文文體秀》)

(4)韋鵬飛近來幾乎天天一下班就回家,他回絕了那些不必要的應酬,戒掉了去酒家的習慣,甚至,他在家里都難得喝一杯酒。(瓊瑤《月朦朧鳥朦朧》)

(5)陳景潤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北京四中當教師,但因為口齒不清,學校拒絕他上講臺授課,他只能夠批改作業。(吳光琛《發現優勢》)

(6)報紙沒有刊文幫我呼吁,電臺無動于衷,航空公司也回絕了我的請求。(李昶君《沒理由不快樂》)

例(3)、例(4)中,動作的發出者分別是有生的“我”和“他”;例(5)、例(6)中,動作的發出者分別是由人組成的團體機構“學校”和“公司”。因此,在動作行為主體的選擇上,二者并沒有特別的要求。

由團體機構發出“拒絕”或“回絕”這一動作行為,實際上仍是由機構中的某個人或某些人作出的決定,也就是說,其動作的背后發出者還是[+有生]的人,可以直接作動作的主語。但當[-有生]的事件作主語時,因該事件不具有生命特征,發不出“拒絕”或“回絕”這一行為動作,只能作為一個致使因子存在,構成“某事件致使某人作某事”的致使句形式。郭姝慧指出:“‘使’字句是現代漢語一種典型的表示‘致使’語義的句式,基本格式為‘A+使+B+C’,‘使’只是單純的‘致使’,A充當施事,C必須滿足整個‘致使’句式的要求,對致使對象B所處的狀態或產生的結果做出描述。”“‘致使’重在結果,是由于某種原因而使得產生某種結果。”[1](P25)例如:

(7)你若是愛陳白,那么大家愛你,這一點理由也不會使你拒絕結婚,因為大家愛你決不是拒絕另一個人的理由!(沈從文《一個女劇員的生活》)

(8)然而,我卻沒有做到,一種孩子任性般的心理使我回絕了他。(宋新立《刑警腳下是凈土》)

以上兩個用例都是前面所出現的某種原因引起了后面某人“不接受某人或某事”這一結果。例(7)的施事是“這一點理由”,“你”是致使對象,“拒絕結婚”是施事對“你”造成的結果。例(8)也是如此。

郭姝慧還對“使”“叫”“讓”進行了區分,認為“讓”“叫”具有“使令”語義,重在行動,由生命度極高的人或由人組成的團體機構作出指令,而“使”則具有“致使”語義,“使令的最終結果是否得以執行,不是做出‘使令’的一方能夠完全控制的,‘使令’的結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使令’成功了也就是致使產生了結果”[1](P25)。我們通過對相關語料的檢索,可以發現,“拒絕”與“回絕”都可以進入“使令”語義的結構。例如:

(9)你憑著我情人的名義來向我討情,那叫我怎么還能拒絕你呢。(薄伽丘《十日談》)

(10)她打定了主意:倘若他一定要把她幾次三番的拒絕看作是有意討他的好,有意鼓勵他,那么她就只得去求助于她父親,叫他斬釘截鐵地回絕他。(簡· 奧斯汀《傲慢與偏見》)

(11)他首先讓她拒絕了德·卡佐勒先生的求婚,現在又讓她答應和他私奔,因為這是他所能求助的唯一辦法。(莫泊桑《漂亮朋友》)

(12)對德戰爭很有希望在六個月之后結束,到時,我們會重新思考這些事情。不過,從當前情況看,我們應該讓我回絕大多數的部隊都留在戰場上。(溫斯頓·丘吉爾《鐵幕》)

例(9)中,施事是“你”,使令對象是“我”,使令結果是“不能拒絕你”。例(10)中,施事是“她”,使令對象是“她父親”,使令結果是“回絕他”。例(11)中,施事是“他”,使令對象是“她”,使令結果是“拒絕德·卡佐勒先生的求婚”。例(12)中,施事是“我們”,使令對象是“我”,使令結果是“回絕大多數的部隊都留在戰場上”。這些用例都是“使令”句,其中,例(9)、例(11)是已然的事件,使令的最終結果成功了,由此獲得了“致使”的結果,例(9)可解釋為“你對我的討情使我不能拒絕你”;例(11)可解釋為“他通過某種手段或勸說使她拒絕了德·卡佐勒先生的求婚”。例(10)、例(12)則是未然事件,使令的最終結果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其結果取決于使令對象的選擇,因此,它們并未獲得“致使”的語義內涵。

李臨定則指出:“盡管‘讓’‘叫’和‘使’都有致使義,但是側重方面有所不同:前者經常表示某人致使了某種動作,后者則總是表示由于某個事件而引起了什么結果;前者常和人的主觀意志相聯系,后者則不和人的主觀意志相聯系。”[2](P199)例(7)、例(8)中,施事都是事件,是前面的事件引起了后面的結果;例(9)~例(12)中,施事都是有生的人,是前面的某人致使了后面的結果。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拒絕”和“回絕”的行為主體具有一致性。既可以是[+有生]的人,也可以是[+無生]的由人組成的團體機構,還可以是[+無生]的事件。但當事件作施事時,“拒絕”與“回絕”需要進入“使”字致使句,才能成為合法的結構;當施事是人時,還可以進入使令句。因此,二者所進入的句子結構都具有[+使令][+致使]的語義特征。

三、連帶對象的語義對比

“拒絕”和“回絕”作為行為動詞都可帶受事賓語,賓語可以是體詞性成分。例如:

(13)在他陳述完他的計劃后,我馬上拒絕了他。我之所以拒絕他,是因為這對我來說毫無利潤可言。(歐文·華萊士《箴言》)

(14)面對這種情況,張巖可以毫不留情地拒絕別人走后門的要求,但是無法拒絕曾經教過自己的師傅。于是,張巖并沒有一口回絕陳炎,而是說兩天后給他答案。(廖忠于《好員工是帶出來的》)

(15)不依靠事業、禍福和身份,不依靠經歷、方位和處境,它在本性上拒絕功利,拒絕歸屬,拒絕契約,它是獨立人格之間的互相呼應和確認。(余秋雨《關于友情》)

(16)(蕭乾)于是下定決心,回絕了劍橋大學的邀聘,從香港回到自己的出生地,那座心牽夢縈的“被護城河和垂楊柳圍著的古城”,開國前夕的北京。(谷林《書邊雜寫》)

當體詞作受事賓語時,可以是[+有生]的人,如例(13)和例(14);也可以是[+無生]的具體事件,如例(15)和例(16)。其中,例(16)是體詞性偏正結構作賓語,謂詞性成分“邀聘”受定語修飾,其后不能帶動詞后綴,不能帶賓語,也不能再受副詞的修飾,因此,這里是體詞性偏正結構。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結構中的動詞都具有[+雙向]的語義特征。袁毓林指出:“現代漢語中有這樣一類動詞:它要求兩個名詞性成分與它發生強制性的句法聯系,并且當這兩個名詞性成分與之同現時,其中一個名詞性成分必須用介詞引導,這種動詞我們稱為準雙向動詞。”[3](P12)根據語義特征和句法表現,袁毓林又將“準雙向動詞”分為協同動詞和針對動詞,前者是指所表示的動作、狀態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協同作用而成;后者則是指所表示的動作、狀態是由一個個體對另一個個體發生作用而形成。比如,在例(16)中,回絕的對象是“劍橋大學的聘請”,將其補充完整是“劍橋大學對蕭乾的聘請”,其中,動作是“聘請”,“劍橋大學”是動作的發出者(即“施事”);“蕭乾”是動作所針對的對象(即“與事”),并且與事由介詞“對”引進。因此,“聘請”屬于準雙向動詞中的針對動詞,表示“劍橋大學”對“蕭乾”發出擔任某職務的邀請。類似的例子還有:

(17)吸引我采訪他的首要原因,自然是他醒目的高鼻梁和灰白頭發。其次,這個倔強的老人幾天來曾三次回絕我的采訪。(江國珍《我的丈夫傅萊:一個奧地利人在中國的65年》)

(18)黨組一班人頂住壓力,排除阻力,不知回絕了多少老領導、老熟人、老朋友的說情,硬是審計查出該單位多起違法案件線索,涉案人員10人。(張自錄《自錄集——一個記者對社會的審視》)

(19)傷一見好,就趕快來彌生處回絕約定。對健康純潔的彌生,我痛切地感到自己實在配不上。(川端康成《青春追憶》)

(20)1703年,年滿20歲的倉央嘉措回絕了五世班禪的受戒,并且親自到扎什倫布寺向五世班禪要回了他過去所受的沙彌戒。(韓梅梅《遇見一些人,流淚》)

“采訪”是指一方對另一方的訪問;“說情”是替人講情或代人請求寬恕;“約定”是指一方跟另一方事先商定;“受戒”為佛教用語,是指在一定的儀式下接受戒律。上述用例中的動詞都是準雙向動詞,并且后面都不帶賓語,是體詞性的偏正結構。可以看出,在這些用例中,都是體詞性偏正結構作受事賓語,因此,“回絕”的賓語具有[+雙向]的語義特征。

相對而言,“拒絕”的動詞賓語就比較隨意,既可以是準雙向動詞,也可以不是準雙向動詞,有些賓語還可以是謂詞性成分。例如:

(21)這個嚇壞了的可憐人起先堅決拒絕部下的要求,提出種種推辭的理由,而且想出了一個借口。(拉法埃洛·喬萬尼奧里《斯巴達克斯》)

(22)PRADA的設計卻冷靜內斂,拒絕過度的暴露,顯得很中性化。(楊瀾《楊瀾訪談錄》)

(23)一些老年癡呆癥患者拒絕吃飯,還有一些患者把飯一直含在口里不下咽。(彭丹濤《老年癡呆癥就醫指南》)

例(21)中的“要求”是準雙向動詞;例(22)中的“暴露”是施事者自己發出的動作行為,不是準雙向動詞;例(23)中的“吃飯”是謂詞性成分。

對于“回絕”來說,當動詞作受事賓語時,該受事也應是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個體的準雙向動詞,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某種要求作出不接受的回應。例如:

(24)他的太太不贊成他讀蔣介石的著作,他也不贊成太太打麻將,常回絕加入戰局。(林語堂《風聲鶴唳》)

例(24)中的“加入戰局”,是“太太”對“他”作出的邀請,“他”對此表示不接受,并將這種不接受的信息告知他太太。而對于“拒絕”來說,受事則沒有條件限制,既可以是準雙向動詞,也可以不是。如例(23)“拒絕吃飯”中的“吃飯”,是“老年癡呆患者”自身發出的動作行為,不涉及另一方,所以該用例中只能用“拒絕”,不能用“回絕”。

當體詞性的偏正結構作賓語,并且偏正結構的中心語是謂詞時,如果該謂詞不受定語修飾,它就成為單純的準雙向動詞作賓語的形式。例如:

(25)如果主人直接邀請你,你一定要立刻接受或回絕邀請。(弗里茨等《德國兒童綜合能力培養全書》)

(26)下屬根據上司的意圖以各種方式回絕采訪,也是工作需要,張科長遵照領導意圖處理此事無可厚非。(相天《搞定老板:給領導一個提升自己的理由》)

綜上,當“拒絕”與“回絕”帶賓語時,既可以是體詞性賓語,也可以是謂詞性賓語,但是二者受事賓語的語義特征存在差異。當體詞性成分作賓語時,“拒絕”的賓語具有[±有生]的語義特征;“回絕”的賓語也具有[±有生]的語義特征,但當賓語是? [-無生]時,其賓語是謂詞作中心語的體詞性的偏正結構,并且該謂詞具有[+雙向]的語義特征。當謂詞性成分作賓語時,“拒絕”的賓語具有[±雙向]的語義特征,“回絕”的賓語只有[+雙向]的語義特征。因此,在連帶對象方面,“回絕”的條件限制也是多于“拒絕”的。

四、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啟示

上文主要是從動作行為、行為主體對象與連帶對象三個方面,對同義動詞“拒絕”與“回絕”的語義進行了比較分析。通過對二者異同的辨析,也可以給對外漢語詞匯教學帶來些許啟示。

首先,在動作行為方面,“拒絕”與“回絕”都有“絕”這個相同語素,表示[+不接受]。在[+接受]的基礎上,兩者又有一定區別。“回絕”具有[+答復]對方的語義特征,強調將這種不接受的信息傳遞給對方;而“拒絕”則沒有這種要求,既可以用來答復對方,也可以表示言說者自身單方面地不接受。可以說,這種差別是由兩個動詞的不同語素造成的,這個不同語素即是同義詞“拒絕”與“回絕”的最大區別所在。當某人對某個事件表示拒絕且需要對某個主體作出該回應時,該句子既可以用“回絕”,也可以用“拒絕”;當不需要對某個主體作出回應時,則只能用“拒絕”,而不能用“回絕”。就此來說,從語素入手分析詞語對漢語學習者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辨析同義詞時,我們要注意對其中的不同語素進行辨別,這個不同語素往往是該詞的側重點所在。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靈活運用這一方法,使漢語學習者牢牢掌握同義詞的根本區別所在,了解在什么語境下、在什么搭配情況下,同義詞之間才能夠互相替換,從而避免搭配不當或使用混淆的現象。

其次,在行為主體對象方面,二者具有一致性。當[+有生]的人或[+無生]的由人組成的團體機構作施事時,可以直接組成“某人或某機構拒絕或回絕某事”的語言形式;但當[+無生]的事件作施事時,由于事件不具有生命特征,發不出拒絕或回絕這一行為動作,只能作為一個致使因子致使某人發出拒絕或回絕的行為表現,從而構成“某事件致使某人拒絕或回絕某事”的致使句結構。除了“使”字致使句外,二者還可以進入“讓”“叫”組成的使令句。因此,二者所進入的句式還具有[+使令][+致使]的語義特征。

最后,在連帶對象方面,“拒絕”與“回絕”后面都可以帶賓語,包括體詞性的賓語和謂詞性的賓語。其賓語既可以是[+有生]的人,也可以是[-有生] 的事件。當賓語是謂詞性的詞或短語時,因為“回絕”表示對某個人提出的某種要求表示不接受,所以“回絕”的事件必定是提出方希望接收方作出某回應,因此,“回絕”所帶的謂詞性賓語具有[+雙向]的語義特征;而“拒絕”的事件既可以是需要作出回應的,也可以是不必作出回應的,因此,動詞作“拒絕”的賓語時具有[±雙向]的語義特征。也就是說,在搭配對象上,“拒絕”與“回絕”的搭配范圍是不同的。胡亮節指出,“搭配對象是近義詞辨析方法中最簡單、最實用的一種方法”“它可以讓留學生看到近義詞使用的具體語境,還可以從中總結出近義詞在詞義側重、語法使用上的差別”[4](P25)。因此,我們在同義詞辨析過程中要結合語境,把握搭配對象的差異,從而避免句子表意不清、同義詞誤用的情況發生。

對外漢語教學在辨析同義詞或近義詞時,既要“求其同”又要“辨其異”。針對“拒絕”與“回絕”,要著重從語素入手,通過辨析相同語素和不同語素,掌握其中的細微差別。同時,我們還可以從這對同義詞的語義特征方面來揭示它們之間的相同、相異之處,包括行為主體對象與連帶對象,從而使外國留學生深入認識并掌握同義詞,將漢語運用得更加規范、準確。這一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相類似的同義詞之間。

參考文獻:

[1]郭姝慧.“使”字句的成句條件[J].語文研究,2004,(2).

[2]李臨定.現代漢語句型(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3]袁毓林.準雙向動詞研究[J].語言研究,1989,(1).

[4]郭莉琳.對外漢語教學中近義詞辨析方法探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11).

[5]胡亮節.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近義詞辨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又爽又黄无遮挡免费观看|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91亚洲精选|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无码av永久伊人| 久草视频中文|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福利视频导航| 六月婷婷激情综合|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国产97视频在线观看|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毛片毛片|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99精品在线看|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va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毛片网站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韩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午夜精品|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99热这里只有精品5|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一本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91|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国产男人天堂|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毛片在线区|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亚洲综合第一区| 亚洲人成网址| 蜜臀AV在线播放|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毛片网站|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日韩午夜片|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日本免费精品|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成人综合网址| 亚洲天堂2014|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欧美yw精品日本国产精品| 无码人中文字幕| 色视频久久| 亚洲最新在线|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