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明
摘要:市場經濟的持續繁榮穩定發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使得電力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大。在這種形式之下,電力企業提出了全面預算管理的目標。目前,我國電力企業也正朝著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只有實現全面預算管理,電力企業才能進行更加有效的內部管控。基于此,電力企業就要不斷改進成本控制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問題,確保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中得到更加順利的實施。
關鍵詞:電力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控制
前言: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使得許多企業的管理理念和發展理念也在發生著改變,要更好的順應時代經濟的發展,企業就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思維和眼光,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不斷優化企業結構,提升管理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成本控制關乎電力企業未來長遠的發展,為此,企業需要建立嚴格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更新管理者的管理和經營理念,在財務預算管理中,融入更多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使之更加契合時代的發展需求。全面預算管理能夠為電力企業的發展提供強大助力,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穩定增長。
一、全面預算管理的概念分析
全面預算管理,即為企業在實施生產經營活動之前,先對參與活動的各個部門和單位所需要用到的資源進行前期預算,并依據這一預算結果對所有的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調配。這種預算管理方式,既能確保企業在預期和可控的范圍內,順利完成生產經營目標,又能增強全體員工的預算管理參與感,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在全面預算管理中,主要包含了業務、資本以及財務三個方面的預算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的整個流程包括編制、執行、控制、考核四個步驟。在整個活動流程中,企業經營者實現了對預算的有效監督,以及對資源的合理配置,做到了最大化地利用資源,極大降低了資源浪費的可能性。將全面預算管理應用于電力企業之中,能夠幫助經營者合理規劃生產經營活動,為企業未來的發展作出更加精準的長效規劃,各個部門在平時的工作中,能夠做到相互協調、相互配合,保障企業的經濟利益得到更好的提升,順利實現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要將財務管理視作全面預算管理的核心,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各種財務風險,實現公司經濟效益持續穩定增長。
基于全面預算管理下的電力企業,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經營、投資和財務等各項活動,還能量化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令企業的管控過程更加規范,各部門權責劃分更加明晰,另外,還能為企業制定管理考核制度提供更加充分的依據。
二、當前企業應用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預算編制沒有考慮企業長遠發展
一些電力企業在實施全面管理預算時,只重視短期目標,沒有綜合考慮企業整體發展目標和發展方向,沒有做到從企業長遠發展出發,導致企業在進行年度預算編制銜接時,產生各種問題,無法進行有效銜接。在對一些項目進行預算編制時,管理人員思維較為僵化,預算編制方式單一,缺少創新精神,只是簡單地套用公式進行數據疊加,沒有對項目自身的發展進行全面長遠的考慮,阻礙了企業未來的長遠發展。例如,一些電力企業在某一年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該企業經營業績并不理想,然而,在下年的公司成本預算中,成本預算的增長幅度仍然大于供電量的增長幅度,由此可以看出,企業預算編制管理人員,在進行預算編制時,完全忽視了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的長遠發展,基于這種預算編制下,企業自身的發展目標也就難以實現。
(二)歸口管理未能得到有效實施
許多電力企業在實施全面管理預算以后,都以歸口管理和專業輔助管理的原則來實施成本管理,基于這兩項原則下的成本管理,分設多個部門進行有效的管理,部門涵蓋人事、財務、市場、生產、信息等企業主要部門。在多部門共同管理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個別部門不配合執行項目的情況。這些部門常常以管理內容難以把控為由,消極應對執行的管理項目,以至于項目的執行進度和年度預算的執行進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例如,許多企業的材料采購費用常常出現報銷難的問題,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歸口部門未能及時對預算項目進行歸口管理,致使報銷周期過長,通常采購計劃已全部完成,而財務卻由于各種原因難以及時報銷。歸口部門未能對采購計劃和財務間的進度差距進行實時監控,也導致企業年度預算無法有效均衡執行。
(三)預算分析未能得到業務部門有效配合,預算分析形同虛設
要有效實施全面預算管理,還需要財務部門每月進行預算分析,而這則需要所有業務部門的積極配合,首先由業務部門獨自對本部門的預算進行深入詳細分析,進而將預算結果提交至財務部門,財務部門在對各業務部門預算執行進行全方位掌控時,能夠及時發現各種問題,作出更加準確的決策。然而,實際執行的過程中,這一工作并未得到相關業務部門的重視,許多部門都是抱著應付交差的心態,隨意敷衍了事,更有一些部門直接不上交部門預算分析。財務部門無法準確全面地把握全體業務部門的預算分析情況,也無法對此做出準確的決策,預算管理項目也就無法順利進行。
(四)全面預算管理下成本考核監督機制不到位,不合理
許多電力企業雖然建立了規范的全面預算制度,要求做到“無預算不開支,有預算不超支”,但考核不到位,不合理。企業成本開支由業務部門填報成本報表后,財務部門進行收集匯總,然后經過企業負責人審核確認,但有些項目成本長期偏高,毛利率達不到同行業平均水平,甚至有虧損的情況,雖然進行了信息通報,但并未將其與業績考核、薪酬激勵緊密掛鉤,且無相應措施解決問題。
三、全面預算管理對于電力企業的促進作用
(一)有效管控企業經營成本
粗獷式管理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我國電力企業的主要管理模式。當前電力企業發展的主要困境在于,缺乏足夠的資金對企業生產設備進行升級換代,企業產能無法得到有效提升,企業自身缺乏核心競爭力,無法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既然無法通過對生產設備的改造升級來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那么企業就要從管控成本方面入手,深入挖掘企業自身的發展潛力。在電力企業中應用全面預算管理,一方面能夠實現企業對成本與資源的合理分配,進而實現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有效預測與監督考評,另一方面能夠實現管理人員的精細化成本管控,幫助企業縮減成本,提高產能,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
(二)有效控制企業資金成本
四、全面預算管理下電力企業進行成本控制的有效策略
(一)不斷完善和更新全面預算管理方案
盡管已有許多電力企業在積極推行和應用全面預算管理模式,卻始終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業所制定的全面預算管理方案缺乏完善,沒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在真正執行方案時,會產生諸多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企業就要在制定全面預算管理方案之前,全面了解企業內部員工的詳細情況,包括編制情況、人員分布情況等內容,與此同時,還要綜合考慮企業當前的實際發展狀況,以確保方案能夠時刻順應公司發展和市場需求。不僅要做到對全面預算管理方案的合理制定與完善更新,更要確保更新后的管理方案能夠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得到有效落實。
(二)設置專門的預算管理機構
為確保預算管理方案能夠得到充分落實,企業還需要為此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如在董事會下設專門機構,該機構享有一定方面的特權,能夠將管理工作深入落實到所有職能部門以及與預算管理項目相關的工作人員和工作崗位之中,以此來確保企業成本預算得到最嚴格的管控。上至生產銷售部門,下至后勤部門,都必須納入預算管理之中,為了確保預算管理取得更加顯著的成效,公司要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以層級的方式由上至下進行管理,以董事會為管理最高層級,部門為最底層級,每層分設專門的預算管理執行人員,對每個部門的成本預算進行有效管控。
(三)實施多維度的預算管理編制方案
為了加強電力企業預算管理的執行和管控力度,管理部門就要多維度地實施預算編制方案。一般來說,主要包括制度的有效落實、內部價格的確定、對企業經濟活動的有效分析、企業全體員工成本目標的管理以及對企業進行全面預算管理五個維度。除此之外,還應當在多維度的預算編制
體系之中,融入資金流向的監管以及預算權責的劃分等內容,確保企業企業所有資金支出都能進行有效溯源,對每項資金的用途都進行精準管控,避免企業資金被挪用的風險,同時還可依據預算方案,對每項需要支出的資金進行評估,以此來有效察覺資金的使用是否超出預算,并及時提出有效的應多措施,分析預算超支的原因和合理性,進而對資金的使用進行更加準確的決策。
(四)健全全面預算管理下成本分析考核監督機制
電力企業應建立定期成本分析機制,監控預算執行進度,跟蹤分析存在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措施。建立成本分析機制,將預算成本、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了解成本的變動情況,利用一定的方法,分析盈虧的原因,同時制定相應的對策,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減少不合理消耗,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電力企業應建立健全成本監督評價體系,將其將成本管理與業績考核、薪酬激勵緊密掛鉤,目標責任分解到人、考核獎懲落實到人。
五、結束語
自電力企業進行改革改制后,國家也相繼出臺了各項新能源計劃,在雙重因素影響之下,企業的經濟效益急劇下滑。為了更好地謀求電力企業未來的生存與發展之路,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穩定增長,經營者就應當在企業中積極應用全面預算管理模式,對企業成本進行最為嚴格的管控,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全面優化,以此來有效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所需成本,達到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效果,真正做到開源節流,實現企業自身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為我國經濟建設事業提供強大助力。
參考文獻:
[1]楊剛.電力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下的成本控制研究[J].新商務周刊,2019(9):64.
[2]胡博雅.淺談全面預算管理在電力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應用[J].財會學習,2019(32):73-74.
[3]孟麗.淺談9F級燃氣發電基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應用[J].中外企業家,2020(30):92.
[4]周凱.電力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下的成本控制措施探討[J].理財周刊,2020(34):130.
[5]孫賢,王磊,胡曼婷,等.國有大型電力企業基建工程投資預算管控體系建設[J].活力,2018(23):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