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世玉 黃誠志 蔡猛
摘要:隨著現代企業從粗放型發展模式向精細化發展的升級轉型,業財融合是其發展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企業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業務和財務是必不可少的兩大環節。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下,業務部門在前臺工作,產生效益;財務部門是后臺保障,實施管理?;诖耍瑢Α皹I財融合”視角下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業財融合;財務管理;教學改革
引言
當前網絡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相應產生的海量的數據也得到了必備的存儲分析和應用。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出現,為經濟社會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生產方式。當前高等教育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就需要依據社會信息技術和經濟水平的發展進行深入的改革和轉型。大數據環境下的人才培養任務應當提升學生對于大數據技術的掌握,同時將大數據技術和相應的專業技術進行結合,進而更多的適應社會不同崗位的需求。
一、業財融合對傳統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提出的挑戰
(一)轉變財務管理服務意識
人們通常習慣把財務管理工作定義為管理型工作:管理并分析財務數據,這種想法是片面、孤立的。業財融合思維的深入貫徹,就需要財務管理人員將工作從“管理為主”轉變為“服務為主”,財務管理的服務意識不是指表面的工作態度問題,而是關注了財務管理工作的實質,是通過財務手段幫助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因此財務管理課程教授的數據管理及分析不是單純的紙上談兵,而是企業業務的動態反映,通過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應了解如何全線服務供產銷等前線部門,將財務規范轉變成風險控制,將風險控制演變成財務管理服務。
(二)傳統理論教學與現代經營管理結合不緊密
傳統的財務管理理論是建立在西方經濟理論基礎上,主要是從企業經營管理角度,探討理想條件下的財務管理方法與工具,多數教材章節內容同質化,不同學校教學內容大體相當。但中國資本市場有其特色,籌資渠道和方式創新多,金融創新和財務管理緊密結合,尤其是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下,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財務管理的內容也不斷豐富,但教學內容沒能緊跟時代發展要求。其次教師對創新創業重要性的意識不夠,在教學中容易忽視創新創業教育,較少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新創業財務管理問題分析,學生對財務管理的學習停留在做題上,普遍反映公式多、題目難、課程學習停止于考核完畢,對現實企業的創新行為思考不多,對理財決策不能很好地理論聯系實際,很難從實際經營環境中提煉出管理決策方法所需的基本要素。
(三)單一的考核與測評模式
財務管理課程作為管理學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課程,其最終考核與測評模式大都是以期末考試(閉卷筆試)為主,平時出勤、作業及其表現為輔。如:平時成績(占30%)加上期末成績(占70%)等于總成績的模式。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與測評方法,很顯然已經無法對學生的學業水平及學習能力進行準確的考核,也無法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教育需求。數字經濟時代,財務管理課程的考核應更側重于考核學生的綜合運用及實踐能力,更應注重過程考核。
二、業財融合視角下財務管理課程的改革實踐
(一)通過拓寬企業實踐平臺,鼓勵跨行業、跨專業實踐
企業實踐平臺是財務管理課程體系“理實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頂崗實習”“定崗實習”等企業實踐課程,學生走出校門,走進企業進行業務實踐。根據歷史數據,財務管理課程的后續實踐企業往往集中于銀行、金融公司等金融行業,實踐崗位通常是財務助理、出納等財務崗位。行業、崗位的高度集中有助于學生專業知識及技能的深化,但是卻限制了其思考的方向。學生實踐日記中經常提及的問題都是關于核算、數據處理的問題,對于業務、企業層面的思考少之又少。因此可以通過拓寬學生企業實踐平臺,豐富實踐行業、崗位的種類,鼓勵學生跨行業、跨專業進行實踐,讓同學將自己置身于業務中來思考財務問題,能得出更有價值的解決思路。例如存貨管理的問題,財務助理可能只涉及計算存貨成本,而采購崗位卻能從市場供需角度來思考存貨管理的問題,更新的角度帶來更多的方法。
(二)創新教學模式,注重案例教學方法
當前財務管理教學更多的是以傳統的課堂教學為主,在混合教學興起的時代,應當鼓勵老師采用線上加線下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針對財務管理具體的授課過程中的問題,老師可以補充最新的財務管理案例,提升學生財務管理案例的分析能力,在具體案例的應用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啟發性思維,通過問題的提出來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對于最新的經濟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讓學生收集當前我國經濟過程中有哪些典型的財務管理案例,他們是如何解決財務管理中的問題,學生在案例的處理過程會掌握相關的財務管理分析方法和分析理念。
(三)及時更新教材,合理調整課堂教學內容
數字經濟時代下,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對會計和財務職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大數據技術變革等對會計與財務領域的學術研究也有著深遠的影響。利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會計與財務研究者可以深入系統探索企業多模態信息融合利用的機制和關鍵方法,并基于企業大數據,對海量的與企業財務相關的如文本、圖像、視頻、音頻等信息,進行多模態融合的語義分析與情感分析,構建多模態多維度的企業財務相關信息綜合檔案,以用于解釋企業行為與決策。
(四)實踐教學循序漸進,拓展延伸到課外
按照金課建設的要求,結合財務管理課程內容,設計課內外實踐,集中實訓與分散實踐項目,通過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方式,共建財務管理創業實踐平臺。教學中設計創業項目貫穿學習過程,邊學邊做,通過推進完成創業項目計劃書,分析市場分析與戰略制定,戰略制定與戰術實施,體會財務管理對企業管理的作用,財務管理與業務活動的融合,投資活動的時間、資金、生產能力、市場需求等方面有效匹配,重視現金流。鼓勵優秀項目申報教育部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尤其是操作性強的創業項目入住學校創客空間,將項目進行落地實施。學生積累創業經驗,實現畢業前創業,并產生示范效應。此外,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挑戰杯、“互聯網+”等學科活動,參加學科競賽等方式將創新創業理念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結束語
大數據時代,智能財務的推行讓業財融合成為了大勢所趨。業財融合的思想也在高校課程教學中被越來越廣泛運用,財務管理課程應以此為契機,全面生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重設課程設計、深化項目管理、改革企業實踐、建設教師團隊、豐富課程資源等方式只是對于“業財融合”視角下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幾點淺顯的思考,財務管理課程作為財會類專業的平臺課程,更需要從課程體系的角度進行深度改革和創新,這正是下一階段的研究重點。
參考文獻:
[1]王春麗.基于業財融合背景的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08):127-128.
[2]馬毓婧.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探討[J].知識經濟,2020(12):143-144.
[3]劉利.大數據環境下財務管理教學探析[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19(06):96-99.
[4]徐德安,吳麗玲,周雷,張偉臨.“業財融合”下財務管理專業智能化教學創新的實踐應用研究[J].納稅,2019,13(25):90-91.
[5]歐陽麗華.基于業財融合視角下財務管理綜合決策實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學習,2018(33):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