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小昭
近10 年,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而在一些城市、區域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相應的有相當多的區域人口外流。
從各地公布的七普數據中梳理了全國330 多個地級行政區(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和盟,以下簡稱“市”)10 年來人口變化發現,共有149 市人口出現減少。
分省份來看,149 市所屬省份主要來自東北、中部地區和西北的陜西、甘肅,西南的四川、云南等地。有一部分地區如東北、山西等,工業化和城鎮化比較早,人口出生率比較低,加上能源重化產業比重較大,但近年來能源重化產業下行壓力較大,不少地方人口外流,因此人口下降的地市較多。
這其中,東北地區只有三個城市人口增長,即沈陽、大連和長春這三個副省級城市,其他地市人口全部出現下降。比如,與2010 年六普數據相比,黑龍江常住人口減少646.39 萬,降幅高達16.87%,全省13 個地市人口全部下滑。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分析,東北的出生率較低,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同時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大,就業機會減少,很多年輕人口流向東南沿海。這十年來,東北一直處于人口外流的狀態。
山西作為能源大省,人口減少的市也比較多。此外,安徽、湖北、湖南等中部省份人口下降面也比較大。
中部地區人口下降的地市多,以河南為例,與10 年前相比,河南流出到江蘇、浙江、上海的人口占全省流出人口比重分別增加5.1 個、2.3 個和1.4 個百分點。河南外出到蘇浙滬的人口占到河南外出人口的近四成,比10 年前高出近一成。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分析,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包括高鐵在內的交通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這也使得河南與蘇浙滬之間的產業對接和人員往來更加方便。
統計中,有4 個省份的所有地市都實現了人口增長,分別是東部的浙江、海南和西部的貴州、西藏。
浙江是東部幾個經濟大省中唯一一個實現所有地市十年來人口都增長的省份。這與浙江區域經濟發展較為均衡有關。2020 年,浙江所有地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海南省因陸地面積較小,區劃行政單位較少,一直實行省直接管轄各縣市,既包括地級市,也包括縣級市和縣,共19 個市縣。七普數據顯示,10 年來,海南雖然有3 個縣人口減少,但4 個地級市全部實現增長。
這幾個所有地市都實現人口增長的省份中,既有像浙江這樣經濟發達,且區域發展均衡的省份,也有一些地方如海南、貴州、西藏,由于出生率較高,所以各地市的人口都實現了增長。
經濟發達的珠三角,不僅吸引了大量的省外人口流入,也吸引了省內粵東西北大量人口流入。
除了流向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外,在中西部很多省份中,省內流動人口大幅增加,主要是省內普通地市向省會城市、中心城市轉移。尤其是河南、四川、安徽、湖北、云南等中西部省份,近年來強省會加速發展,省內其他地市人口加快向強省會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