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修建

85歲的嚴教授教了一輩子數學,退休多年后,依然熱愛讀書。
一天,幾位學生來看望老師,見他的寫字臺上擺了一大摞近期購買的新版名家譯著,《神曲》《尤利西斯》《追憶逝水年華》《獵人筆記》《百年孤獨》《局外人》《雪國》……學生們很驚訝:老師已是耄耋之年,何必去啃這些沒什么實用價值的大部頭呢?
嚴教授云淡風輕地告訴他們,這是他喜歡讀的閑書,以前整天忙于科研和教學,難得有大塊的時間品味這些大作家的思想。
一位學生不解地問:“您讀這些書,有什么用呢?”
嚴教授撫摸著那些寶貝,微笑著回了兩個字:“好玩。”就像一位孩童迷上了著魔的玩具,嚴教授的率性,頗有古時隱者的超脫。
那日,我在一所中學做提升寫作素養的講座時,有學生希望推薦一些閱讀書目,以便更好地提高寫作能力。于是,我寫了兩本關于種花種草、兩本美食、一本游戲設計、一本航海,還有一本關于網絡安全的書籍給他們。
為什么竟沒有一本關于文學創作或寫作技法的?學生一頭霧水地望向我。
我解釋:“不推薦寫作技法類的書,是不想讓你們為走捷徑而讓閱讀變得功利。而這些看似無用的書,仔細地閱讀,你們一定會有驚喜的收獲。”
后來,有學生興奮地反饋:讀了那些“無用的書”,不但增長了見識,還悟出了一些寫作之道,并由此迷上了寫作。
這些年我也閱讀了許多看似無用的閑書,有時是囫圇吞棗地瀏覽,漫無目的;有時只是好奇地翻翻,率性而為。花費了許多好時光,卻始終樂此不疲。
那天,我看到醫學專家張文宏在“世界讀書日”給讀者提了個小建議:不妨讀一點兒無用的書,或許更能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我的父親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聊起讀書,也說過一句很有味道的大白話:“這就跟過日子一樣,當初看似毫無用處的一些東西,得等一段時間之后,才能看到它們的好處。就像年輕時候的一些白日夢。”
當然,只有一顆淡定的心,才會卸下閱讀的重負,一身清爽地沉浸書中。就像一尾不為覓食的魚,讓快樂游動成為優雅生命的一種方式,隨時,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