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明
西藏大學,西藏拉薩 850000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要解決農村產業和農民就業問題,使農民群眾穩定增收、安居樂業[1]。
2015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完善‘一核、兩帶、四翼’的體育產業發展布局,開發特色體育資源,建設全國戶外運動大區”[2]。《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建設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支持發展鄉村旅游,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塑造知名旅游品牌[3-4]。戶外運動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有利于開發二者資源,培育新市場,打造新品牌,做強做大相關產業,有助于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增加就業渠道,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對和諧西藏的長治久安的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西藏12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山聳立、河谷縱橫、森林廣布,讓西藏的戶外運動產業資源得天獨厚。西藏的山脈資源豐富,海拔較高,地勢險峻,素有“世界屋脊”“千山之巔”之稱,有多座超過6000米的高山。西藏自治區的湖泊、溫泉和河流資源異常豐富,是中國名副其實是的“水鄉”,大大小小的湖泊有超過1500個,比較著名且面積較大的有納木措湖、羊卓雍措和色林措湖等。西藏地區的溫泉也非常多,總量位于全國之首,比較出名的有羊八井地熱溫泉、日多溫泉等。西藏的河流資源更是豐富充足,西藏境內流域面積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數以千計。西藏冰川資源由于海拔較高,落差較大,地形和地貌復雜多變,以及高空環境和氣候系統的影響,形成了豐富的冰川和雪地資源。自治區境內的冰川總面積超過了47000平方公里,最具代表性的有阿扎冰川、卡欽冰川、來古冰川、米堆冰川、喜馬拉雅山絨布冰川、達索普冰川等[5]。
西藏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因為地處青藏高原,基本上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大氣層薄而空氣密度稀,水汽含量少,空氣稀薄潔凈,塵埃和水汽含量少,加上西藏基本沒有什么工業,空氣好、透明度好,陽光透過大氣層時,被大氣層吸收和散射的也比較少,太陽輻射能量損失少,日照時間比一般地方長很多。特別是拉薩,每平方厘米達到191千卡,是名副其實的“日光城”。超長的日照時間擁有發展山地戶外運動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
2020年即將舉行珠峰北側攀登活動、卓奧友峰攀登活動、希夏邦馬峰攀登活動、第十八屆中國西藏登山大會、首屆中國西藏國際滑雪登山交流大會、首屆林芝多雄拉登山大會。另外還有各種徒步活動、攀巖賽事、自行車賽、馬拉松等(見表1)。還有特別賽事:拉薩汽車場地賽、中國拉薩—尼泊爾加德滿都跨喜馬拉雅汽車(新能源)集結賽、雅魯藏布江國際漂流友誼賽、尼洋河獨木舟賽、林芝響箭賽等[6]。
表1 西藏山地戶外品牌賽事開展一覽表
從2014年開始,每年一屆的登山大會和西藏戶外運動大會都在羊八井高山訓練基地舉行,說明戶外運動在西藏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戶外運動作為現代旅游的重要表現形式,必將融合戶外鄉村旅游的發展。
西藏各類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1.22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34.35%。2017年3月西藏自治區第一批特色小城鎮示范點建設(20個)。西藏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5個):阿里地區普蘭縣巴嘎鄉,昌都市芒康縣曲孜卡鄉,日喀則市吉隆縣吉隆鎮,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山南市貢嘎縣杰德秀鎮。昌都市、當雄縣入選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截至2018年12月,西藏共有旅游景區116家,其中5A級4家,4A級12家,3A級54家,2A級32家,1A級14家。另外2019年12月,經西藏旅游資源及規劃委委員及專家一致審定,又有8個景區達到國家4A級景區評定標準[7]。2020年5月首批3家自治區級康養旅游示范基地試點分別為:拉薩市“最美鄉村”達東村、羊八井藍色天國、甘露曲秘藏藥浴;3家自治區級綠色旅游示范基地試點分別為:墨脫生態旅游區、魯朗國際旅游小鎮、波密崗云杉林旅游區(含古鄉湖)。
西藏整體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發展相對滯后,由于氣候環境和經濟等原因,西藏旅游在全國雖然名頭很響,但是和其他省份相比還是處于下游水平。景區的觀光旅游仍是西藏旅游的主導產品,各大著名景區依舊火爆,其他景區在這些品牌景區光環籠罩下,人氣對比愈發明顯。
2016年西藏自治區的旅游從業人員達到35萬人以上,其中參與旅游業發展建設的農牧民群眾有12萬。截至2017年,全區農牧民家庭旅館達到1669家。2019年西藏自治區西藏文化旅游產業鏈逐步完善,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突破4000萬人次,收入達560億元。西藏旅游業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率達33%。預計在2020年,直接從事旅游服務業將達6萬人以上、間接從事旅游服務達將17萬人以上[8]。
西藏認真貫徹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鄉村旅游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好。2014年10月1日第一屆西藏戶外運動大會暨第十二屆西藏登山大會在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隆重開幕,以“挑戰·分享·和諧”為主題,來自國內及西藏當地的戶外運動愛好者在羊八井高山訓練基地及周邊山峰區域舉行登山探險、群眾性徒步登山、自行車越野挑戰賽、山地越野競速賽、戶外運動文化節等活動。活動以羊八井高山訓練基地為核心,各大主題活動輻射周圍,特別以戶外運動文化節和篝火晚會為平臺,為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彼此分享經驗,交流知識,共同感受戶外運動的樂趣提供了極佳的平臺。對帶動西藏的旅游產業大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目前,西藏戶外運動因地適宜的舉辦了陸、冰、水、雪、空等不同類型的項目,并舉辦戶外運動大會、山地自行車、徒步大會、馬拉松、滑雪登山等。在傳統觀光型旅游的基礎上,戶外運動的休閑健身功進一步拓展,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戶外運動項目。
西藏作為一帶一路體育旅游重要節點地區,有著神秘的高原環境,原始的藏族村落,豐富多彩的藏族傳統文化。目前根據西藏自身地理、環境、人文及經濟因素等,開發出了與之相匹配的戶外運動與鄉村旅游融合類型。具體如下所示:競技比賽型,主要是利用特殊賽道或地形開展各類體育競賽活動來吸引游客,如自行車越野賽等。遺產觀光型,利用藏民族所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與戶外運動相結合,體驗藏民族帶有民俗特色的鄉村娛樂,如俊巴漁村獨特的牛皮船舞。探險刺激型,利用高原自然環境以及冰天雪地開展具有刺激性的活動,如登山、徒步、滑雪等。養生養老型,利用特殊地貌和資源開展健康養生游,如羊八井地熱溫泉、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德仲溫泉等。
近年來西藏體育人才的培養速度加快,西藏民族大學開設有體育專業,自治區體校也按照國家要求,在不同季節開展訓練,進行技能培訓,還有部分私人開設的戶外俱樂部。但是現有的專業人員其自身素養也很難跟上產業本身的發展,大多自學成才或者僅經過短期培訓。前文講到國家和自治區政策的支持,戶外運動、鄉村旅游產業都是發展的熱點,但體育和旅游的相關人才的培養卻由于專業和師資等原因受到制約。
近年來,國家和自治區出臺了大量支持戶外運動、旅游、體育旅游的政策性文件,這些文件的出臺對西藏戶外運動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但是目前,相關部門在體育、旅游方面管理的結合不夠,沒有專門的機構來管理體育旅游,都是在大型活動時成立臨時的負責機構來協調配合工作。
在戶外運動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中,媒體的宣傳非常關鍵。但就目前看來,這方面的宣傳不夠,導致參與鄉村旅游的達不到預期理想。很多參賽者只是為了比賽而來,或者只是淺層次的觀光旅游,缺少深層次的實際操作和情感體驗。
近年來,西藏借助舉辦各種大賽大會機會,在戶外運動、旅游等方面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但是大多數的投入都是圍繞著品牌賽事和著名景區展開,其他配套設施人均占有量太少。
管理最重要的是人才。戶外運動與鄉村旅游方融合發展歸根結底是人才方面,目前西藏在戶外運動、旅游方面有了一定的人才資源,但是在體育旅游方面的人才資源還是欠缺的,導致戶外運動和鄉村旅游融合存在著自顧不暇、各自發展的局面。
在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多部門要聯合辦公,大手筆樹立大旅游觀,將西藏戶外運動與鄉村旅游統籌管理,融合兩種資源,建設精品戶外運動賽事,打造優質鄉村旅游點位,以賽宣旅、以旅促賽、賽旅融合、旅賽并進。同時,根據國家、自治區的相關政策,加強西藏戶外運動和鄉村旅游的制度建設,建立與國際通行和西藏相適應的西藏特色的服務標準和法規,這樣對于旅游市場的規范、體育賽事的組織等具有指導作用。
通過新興新聞媒體等多種途徑宣傳西藏的戶外運動與鄉村旅游。通過互聯網+藏文化等推進旅游信息化發展。例如,將各類戶外運動賽事的起點和終點安排設置在特色旅游小村、小鎮,動態實時強化全方位立體展現給參賽者和旅游者,讓人們去領略體驗美感。
政府和賽事主辦機關可采用多種途徑加大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旅游交通網絡,打造無障礙旅游區。構建完備的“吃、住、行、游、購、娛”要素體系建設。可以采用不同投資模式比如冠名賽事、拉贊助等,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人才在專業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加快西藏戶外運動和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就要在全社會塑造重視此類體育人才的社會氛圍,培育和完善體育人才市場,積極引進體育人才,建立全方面多層次的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建立物質精神雙重激勵的體育人才管理機制,為西藏戶外運動和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做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