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昕彤 張俊杰
1.延邊大學融合學院,吉林延吉 133002 ;2.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吉林延吉 133002
近幾年來磐石市旅游扶貧工作已初顯成效。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通過客觀分析磐石市旅游扶貧的發展現狀,進而針對性地提出適用于磐石市旅游扶貧的發展對策,促進磐石市旅游扶貧相關工作的逐漸完善。
黨的十八大以來,磐石市委、市政府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白雪換白銀”“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思想, 深度挖掘磐石自然、人文、紅色資源。明確了“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的總體定位,“生態磐石、抗聯搖籃、長白山門戶、四季游勝地”的理念[2]。
磐石市交通發達,地處吉、長兩市一小時生活圈。截止至2020年,全市共有國家3A級旅游景區2個、省4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3個、省5星級鄉村旅游經營單位1個,各旅游景區之間已實現全面通車。自然旅游資源方面:蓮花山森林公園風景區、黃河水庫景區憑借其獨特的風光、珍奇異獸吸引著游客們紛至沓來;紅色旅游資源方面: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李紅光將軍紀念地深受政府重視建設完善,并從中挖掘出大量軍用遺物;冰雪旅游資源方面蓮花山滑雪場內開設滑雪場占地25平方公里,擺設冰雕等可供游客欣賞游玩。
2015年,磐石市上報“鎖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547戶15428人,省級貧困村20個;2016年,實現4927戶7109人脫貧;2017年,磐石市政府大力發展旅游業,依托鄉村休閑觀光打造果蔬采摘園項目工程,旅游收入5500萬元,實現2036戶2950人脫貧和8個貧困村出列;2018年,冰雪旅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磐石市蓮花山滑雪場接待游客6.50萬人次,同比增長25.00%,完成2000人脫貧和8個貧困村出列;2019年,磐石市紅色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全市接待游客30萬人次,旅游營業收入60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人左右,旅游全口徑收入近10000萬元,實現了剩余2100人脫貧和4個貧困村出列;2020年,全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接待38萬人次,雖受疫情影響嚴重,但旅游業收入達到4000萬余元。旅游業逐步成為了磐石市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詳見表1)。
表1 磐石市2015—2019年脫貧情況
磐石市的旅游景區多為外商投資,在旅游收益的分配中更多流向于外商。并且,當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較低,綜合素質偏低,服務意識也不強,缺乏參與鄉村旅游扶貧的基本素質和技能,在服務的過程中無法承擔重要的角色,或無法參與其中,在利益分配過程中也無法獲得更多的收益。同時,部分貧困居民沒有明確的意識到怎樣通過旅游增加收入,這導致其主動性、積極性不高,服務意識不強;宰客以及服務質量差等問題使旅游地的形象大打折扣,從而帶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3]。
人才是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的核心資源。磐石市目前旅游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機制不健全,導致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偏低,缺乏旅游經營管理性的人才。雖然磐石市自然環境良好、風景優美、旅游稟賦極佳。但由于缺乏相關性的旅游人才,景區的規劃沒有融合人文、社會、自然等因素,導致磐石市大部分景區存在著,缺乏理論性指導,缺乏科學性規劃等問題,并且磐石市旅游方面的管理體制改革較為落后,缺乏專業性的規劃,嚴重阻礙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4]。
貧困地區進行旅游開發時,不考慮其差別性,只是簡單的照抄其他景區的開發模式、方法。缺乏科學的規劃與合理的設計,導致旅游產品同化現象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現如今磐石市的扶貧旅游形式較為單一,旅游項目個性化不強,可替代性高,且經濟效益較差,總體旅游收入較低。同時,開發者沒有認識到鄉村旅游不等同于鄉村觀光,使得旅游產品不僅缺乏核心競爭力,還嚴重浪費了鄉村旅游資源、破壞了鄉村生態環境,不利于可持續發展。
想要促進旅游業的壯大,首先要加大旅游景區的宣傳力度,使游客對景區產生旅游期待。目前磐石市提出了“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的總體定位,在意識上已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目前磐石市各景區并沒有旅游標語以及旅游吉祥物等周邊產物,使其旅游形象無法深入人心。同時,磐石市在宣傳力度方面存在不足,使得宣傳受眾面太小,旅游景區鮮有人知,知名度不高。
要想真正的通過旅游改變貧困狀況、改善居民水平,必須要加強當地居民的素質教育、思想高度、服務水平等問題。因此,當地政府官員應與經營者良好的談判,為當地居民謀福利,提供教育培訓,提高當地居民的各方面能力。同時,村鎮領導干部應起到主導性的作用,使得收益方面合理分配,提高當地居民的權益以及參與感,號召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到旅游項目的規劃以及發展中,使旅游扶貧真正做到惠民利民、全民參與實現共贏[5]。
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為了保證磐石市旅游業長遠化、科學化、規范化的發展,需要轉變固有老套的吸引人才、引進人才的方案以及思想觀念,加大對旅游人才的培養力度并鼓勵現已從事旅游相關行業的精英進行外出學習、讀書進修。同時政府也應提高旅游人才收入,豐厚的大學生培養基金,落戶政策,住房公積金補貼。加強政府與學校的合作關系,鼓勵高校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在相關機構實習,讓青年大學生看到家鄉的發展前景。
只有充分認識到磐石市貧困地區旅游資源的可開發性及獨特性,才能真正的進行旅游規劃。所以當地政府或經營者應對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并充分了解其自然條件、旅游資源、人文環境、社會背景等因素,進行合理化專業化的開發,使磐石市的扶貧旅游具有自身的特色[6]。旅游開發者也應意識到影響旅游開發的因素有很多,貧困地區應著手于提高消費者的參與感,例如:制作當地特色佳肴教程增加互動性,深挖磐石市的特色旅游資源,合理規劃才是磐石市旅游扶貧成功的關鍵條件。
就城市規模、地理位置而言,磐石市的影響力知名度無法比擬周邊其他城市,旅游競爭力嚴重不足。因此,磐石市應對旅游產品進行大力宣傳,突出磐石市的“風土人情”,宣傳貧困地區“無公害、無添加”的綠色食品。還可以借助5G時代帶來的網絡便利,宣傳旅游景區,展示城市文化;也可融合景區特色以及磐石市的旅游宣傳物等推出旅游紀念品等。上述措施不僅可以增加旅游經濟收入,還加深游客對景區的回憶,便于游客對景區的“口口相傳”再次為景區宣傳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