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韜,李達寧,鄭 帥,許豐碩,韓迪迪,呂 軍
1.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西安 710061)
2.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臨床研究部(廣州 510630)
3. 陜西中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西安 712046)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種病因不明的B細胞淋巴瘤,其特點是腫瘤微環境中惡性細胞減少而免疫效應細胞增加[1]。根據世界癌癥組織(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統計數據,2018年全球新增的1 810萬癌癥病例中,霍奇金淋巴瘤為79 990例,占0.4%,由霍奇金淋巴瘤導致的死亡人數為26 167,占全部癌癥死亡人數的0.3%[2]。近年,中國霍奇金淋巴瘤的疾病負擔呈現出日益增加的趨勢[3-4]。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年的數據顯示,中國淋巴瘤和骨髓瘤的年齡標化死亡率為3.74/10萬,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且自2007年以來,農村地區的死亡率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5]。因此,對我國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趨勢和疾病負擔進行分析將有助于分配有限的醫療資源以及制定合理的預防策略。本研究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 2019)數據對我國1990—2019年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趨勢和疾病負擔進行分析,以期為我國霍奇金淋巴瘤的預防和控制提供參考。
GBD 2019數據來源廣泛,包括全球各個地區的有關人口登記文件、死因推斷數據、健康監測數據、人口調查數據以及醫療機構提供的數據。本研究數據來源為GBD 2019建立并完善的全球健康數據交換數據庫(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 GHDx)[6-7]。霍奇金淋巴瘤ICD-10編碼為C81-C81.9,本研究通過GHDx查詢工具獲取包括霍奇金淋巴瘤發病率、死亡率、早死所致的壽命損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傷殘所致的健康壽命損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和傷殘調整壽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等數據。
研究采用R3.6.1統計學分析軟件,通過分析1990—2019年中國霍奇金淋巴瘤新發病例數、死亡例數、標化發病率和標化死亡率的變化評價我國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和死亡情況;利用DALY、YLL、YLD及其標化率反映1990—2019年我國霍奇金淋巴瘤早死和傷殘疾病負擔及其變化趨勢;比較不同性別、年齡霍奇金淋巴瘤疾病負擔的差異。通過YLL、YLD和DALY評估早亡和致殘帶來的壽命損失,其中DALY=YLL+YLD[8]。
總體上,1990—2019年我國霍奇金淋巴瘤發病例數呈上升趨勢,而標化發病率、死亡例數和標化死亡率呈下降趨勢,與全球總體趨勢保持一致,其中死亡例數和標化死亡率下降速度高于全球。值得注意的是,2010—2019年我國霍奇金淋巴瘤新發病例數和標化發病率較1990—2010年出現反彈,死亡例數基本持平,僅標化死亡率仍呈下降趨勢。與全球2010—2019的水平相比,我國新發病例數和標化發病率的增幅高于全球,呈現新的增長趨勢,但死亡例數增幅低于全球,標化死亡率降幅高于全球,詳見表1a、表1b、圖1。

圖1 1990—2019年中國和全球霍奇金淋巴瘤發病例數、死亡病例數及其對應標化率的變化趨勢Figure 1. Trends in the number of new cases and deaths of Hodgkin's lymphoma and corresponding standardized rate in China and the world from 1990 to 2019

表1a 1990—2019年中國和全球霍奇金淋巴瘤發病和死亡情況(n, 95%CI)Table 1a. Incidence and death of Hodgkin's lymphoma in China and the world from 1990 to 2019 (n, 95%CI)

表1b 1990—2019年中國和全球霍奇金淋巴瘤發病和死亡變化情況Table 1b. Changes in the incidence and death of Hodgkin's lymphoma in China and the world from 1990 to 2019
我國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存在性別差異,總體呈現隨年齡增長而上升的趨勢,不同年齡段的發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男性均高于女性。1990年,男性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均為80歲以上年齡組,DALY率最高的為70~74歲年齡組;女性發病率、DALY率最高的是75~79歲年齡組,死亡率最高的為80歲以上年齡組。與1990年相比,2019年男性不同年齡段發病率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趨勢,15~44歲男性霍奇金淋巴瘤發病率升高,其他年齡段則呈現降低或維持不變的趨勢,發病率最高的仍然為80歲以上年齡組,為3.70/10萬;女性霍奇金淋巴瘤發病率變化與男性基本一致,15~34歲青少年女性霍奇金淋巴瘤發病率有所上升,50歲及以上女性發病率降幅較大,80歲以上年齡組發病率仍最高為1.96/10萬。2019年不同年齡段的男性、女性在死亡率與DALY率方面均較1990年下降,詳見表2、圖2。

表2 1990年和2019年中國不同年齡、性別組霍奇金淋巴瘤標化發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變化情況(n, 95%CI)Table 2. Thestandardizedincidence, mortalityand DALY ratesof Hodgkin's lymphoma in Chinain1990and 2019 in different ageand gender groups (n, 95%CI)

圖2 1990年和2019年中國不同年齡、性別組霍奇金淋巴瘤標化發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變化比較Figure 2. Changes in the standardized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DALY rates of Hodgkin's lymphoma in China in 1990 and 2019 in different age and gender groups
總體上,我國霍奇金淋巴瘤DALY、YLL及其標化率呈逐年下降趨勢,DALY由1990年的20.43萬人年降至2019年的8.62萬人年,降幅達57.83%,YLL由1990年的20.22萬人年降至2019年的8.07萬人年,降幅為60.09%,DALY、YLL在1990—2010年的降幅均大于2010—2019年。YLD及其標化率方面則呈逐年緩慢上升的趨勢,分別由1990年的0.21萬人年、0.20/10萬增至2019年的0.55萬人年、0.33/10萬,增幅達157.28%和66.77%,詳見表3a、表3b、圖3。

圖3 1990—2019年中國霍奇金淋巴瘤DALY、YLL和YLD變化比較Figure 3. Changes in the DALY, YLL and YLD of Hodgkin's lymphoma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表3a 1990—2019年中國霍奇金淋巴瘤DALY、YLL和YLD情況(n, 95%CI)Table 3a. DALY, YLL and YLD of Hodgkin's lymphoma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n, 95%CI)

表3b 1990—2019年中國霍奇金淋巴瘤DALY、YLL和YLD變化情況Table 3b. Changes in the DALY, YLL and YLD of Hodgkin's lymphoma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本研究基于GBD 2019數據分析了1990—2019年中國霍奇金淋巴瘤的流行趨勢和疾病負擔,結果顯示1990—2019年我國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例數呈上升趨勢,標化發病率總體呈下降趨勢,但自2006年起標化發病率有所回升,呈現出新的上升趨勢。新癌癥分類標準的確定和國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與近年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例數和標化率上升有關[9-10]。死亡例數和標化死亡率則呈明顯的下降趨勢,且下降速度高于全球水平,其原因可能與治療技術的不斷改進有關。常規的放療和化療對霍奇金淋巴瘤顯現出了良好的療效,以干細胞移植為代表的搶救療法和維布妥昔單抗為代表的藥物也給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機遇[11-12]。
霍奇金淋巴瘤有其獨特的流行特征,盡管確切的致病因素尚不明確,但既往研究認為經濟狀況、環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均可導致發病風險的增加和預后不良[13]。EB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被認為是我國霍奇金淋巴瘤一個重要的致病因素,特別是與低齡人群的發病密切相關,培養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接種乙肝疫苗將有助于控制發病率的上升[13-17]。本研究發現我國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率與年齡存在正相關,與西方國家報道的“雙峰”趨勢(即發病率峰值往往出現在20~39歲和50~70歲人群)有所不同[17]。此外,我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死亡率和DALY率隨著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既往研究亦顯示,衰老是霍奇金淋巴瘤的潛在危險因素和預后不良的相關因素[18]。本研究還發現不同性別間疾病負擔差異較大,在所有年齡組中,男性的發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高于女性。已有研究顯示抽煙、飲酒、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方式與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而這些生活方式更常見于男性群體[15,19],這可能是導致不同性別間流行趨勢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開展全民運動活動,針對高風險人群特別是高齡人群和男性群體進行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預防措施。
1990—2019年,我國霍奇金淋巴瘤帶來的疾病負擔有所改善,DALY、YLL及其標化率均呈下降趨勢,但YLL仍占霍奇金淋巴瘤帶來的健康壽命損失的90%以上。此外,YLD及其標化率呈持續上升的趨勢。良好的社會經濟狀況和醫療條件有助于降低霍奇金淋巴瘤發病和預后不良的風險[20]。在當前醫療資源有限的背景下,加大對新治療方法的研究、降低死亡帶來的疾病負擔仍是主要的目標和任務,同時,針對YLD逐步上升的情況,關注基層醫療衛生基礎設施配置和建設、提升個體化護理服務能力以及推行兼顧公平和效率的醫療保險改革將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降低疾病對患者的影響[21-23]。
本研究對中國霍奇金淋巴瘤流行趨勢和疾病負擔進行了全面評價,結果發現男性和高齡人群仍然是霍奇金淋巴瘤疾病負擔的高危人群。針對我國霍奇金淋巴瘤流行特征、危險因素以及高風險人群制定新的預防策略將有助于合理分配有限醫療資源,從而進一步控制霍奇金淋巴瘤帶來的疾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