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婕
(深圳大學 廣東省深圳市 518000)
現(xiàn)今,面對快節(jié)奏的生活學習方式,高速運轉的工作狀態(tài),抑郁癥成為一種高患病率、高復發(fā)率的慢性精神疾病。患抑郁癥的人群不僅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困擾,還可能嚴重影響周邊的朋友同事以及家人的正常工作與生活。目前抑郁癥的主要治療手段依然是藥物治療,無論中醫(yī)還是西醫(yī),都在不斷進行研發(fā)尋求突破。但取得進展的同時依舊無法避免藥物治療弊端的顯現(xiàn)。
1.科學的藥物治療研究
抗抑郁藥物研究從未停歇,中醫(yī)根據(jù)抑郁癥的證型分析,逐步總結出治療抑郁癥的數(shù)味有效中藥材,如柴胡、甘草、茯苓、白芍等。西醫(yī)也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了臨床使用的抗抑郁一線藥物氟西汀。除此之外,醫(yī)學工作者還嘗試將中藥與西藥結合使用進行抗抑郁治療,如2019年浙江省麗水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就做出香柴解郁方聯(lián)合西藥治療抑郁癥60例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對抑郁癥患者在西藥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香柴解郁方可顯著提高抗抑郁效果,改善患者精神狀況。
2.快速可見的治療效果
抗抑郁藥物的快速起效性已成為廣大醫(yī)學研究者研究的重點。已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單次注射低劑量氯胺酮可在兩小時內(nèi)見效,持效時長一周之久。但由于其至癮性強,便降低了此藥物的臨床使用率。此后又有學者發(fā)現(xiàn)越鞠丸也有類似于氯胺酮的快速療效并且成分要優(yōu)于氯胺酮。至此,醫(yī)學工作者仍在不斷探索研究,致力于提取快速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藥物成分惠及患者。
1.患者服用藥物依從性的不可控
服藥依從性主要指患者在認識上完全理解診療并執(zhí)行診療決策,在行為上服從醫(yī)生的處方并且配合服用藥物。國外的研究表明,目前抑郁癥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偏低。其服藥依從率在40%~70%之間 (De las Cuevas et al.,2013)。國內(nèi)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70%以上的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較差(馮光明等,2013)。患者服藥依從性直接關乎抗抑郁治療的效果,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又是不可控的,這其中關系到很多因素如醫(yī)療護理因素、治療環(huán)境因素、患者因素等。就患者因素,患者往往會依據(jù)自己看待病況的主觀因素中途停藥,治療效果與預期難以統(tǒng)一。
2.藥物副作用與疾病復發(fā)率的不可控
SSRIs類藥物作為新型抗抑郁藥物的代表,應用極為廣泛,但大約四分之一抑郁癥患者在臨床試驗報告應用SSRIs出現(xiàn)失眠。SSRIs類藥物可能會導致白天嗜睡,尤其是在較高劑量情況下。白天嗜睡、晚上失眠等副作用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但不服用藥物又不利于患者治療,因此藥物副作用的不可控成為治療過程中的一大阻礙。藥物治療是控制癥狀和預防復發(fā)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患者服用藥物的依從性不可控以及抑郁癥長達1~2年甚至更久的治療期,患者難免會在治療中脫離治療。這些情況均會增加抑郁癥的復發(fā)率,加重抑郁癥患者的患病程度。[1-3]
根據(jù)不同的病理反應,抑郁癥一般分為輕度抑郁、中度抑郁、重度抑郁三類。為提供有效的輔助干預治療,戲劇治療針對不同程度的抑郁癥均有相應的治療目標。
1.輕度抑郁
輕度抑郁患者處于抑郁癥的初級階段,身體的各種機能并未喪失,心理以及情緒的失常與躁動是困擾這部分患者的主要因素。針對這一情況,戲劇治療的主要目標是:
強化患者對于抑郁癥的認識;
重新建立患者自尊心與自信心;
加強社交技能與溝通技能。
在這一階段,患者時常會因為自己與他人不同,極端地去看待抑郁癥,自尊心受挫進而影響到個人的社交與溝通技能。因此,戲劇治療首先要校正患者對抑郁癥的認知。其次,讓患者進入治療團體,在與有著相似情況的成員一起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做一些戲劇性游戲或是通過加強社交技能與溝通技能的練習來有效提升自信心。
2.中度抑郁
面對中度抑郁癥患者不定時出現(xiàn)的精神失常狀況,治療師需要時刻提醒患者,抑郁癥狀持續(xù)時間有限并且可以通過合理的治療手段實現(xiàn)治愈。在治療中針對患者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的問題,治療師需要通過注意力相關訓練或嘗試進行簡單的戲劇活動,使患者全身心投入到治療當中慢慢剝離抑郁情緒。因此中度抑郁的治療目標除了輕度抑郁的三點之外,還需要強化患者對自我精神心理癥狀以及身體癥狀的認識,了解病狀的可治愈性。
3.重度抑郁
重度抑郁癥患者的特征可以用幾個詞來概括:封閉、孤立、無望、壓抑等。多種復雜的負面情緒使患者經(jīng)常性地出現(xiàn)情緒失控的狀況,他們時常會把自己與外界完全隔離,自我封閉,想要逃離。針對這一階段的患者,戲劇治療的治療目標是:
建立對外界的興趣;
消除任何形式的孤立感;
通過安全環(huán)境建立安全感、排除緊迫感。
同時,戲劇治療師需要時刻觀察患者的身體行為狀況。在戲劇表演中,演員的肢體行為表達、面部表情的變化都與當時的心理狀況以及情緒相關。如果患者在交流中開始敢于注視對方的眼睛,那么其抑郁程度是有所減輕的。
對比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張曉華以及美國戲劇治療之母伊姆納對戲劇治療過程的階段劃分,結合抑郁癥戲劇治療的特點,筆者將戲劇療法干預抑郁癥的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1.熱身階段
游戲可以使人盡情地表現(xiàn)自己,而且能夠產(chǎn)生一種安全的感覺,能夠無所壓抑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意志。因此,在熱身階段需要通過各種戲劇性游戲展開治療的第一步。玩游戲使得戲劇療法過程更有趣,并使治療與現(xiàn)實區(qū)分開來。輕松愉悅的活動利于去除患者焦慮的情緒,便于營造安全舒適的氛圍。
首先,簡單的肢體熱身后,治療師需帶領小組成員熟悉治療環(huán)境。進入觸摸感知練習:各組員在房間內(nèi)自由行走,可隨意觸摸室內(nèi)地板、墻壁、各種桌椅、擺設等并記錄感覺,在結束后每人挑選一個搭檔分享感受。通過該練習,患者熟悉環(huán)境的同時與其他組員建立起基本的聯(lián)系,消除了患者的一部分緊張感。其次,在此基礎上需加深組員之間的信任。進入信任練習:兩人成組分別站于房間的兩個角落,在兩人之間擺放多把椅子作為障礙物,組員B指引組員A(閉眼)穿過障礙到達B所在的位置完成練習。最后,為進一步拉近整個小組成員間的距離,還需進行團隊凝聚力練習:所有人手拉手由一人帶領從組員的手臂下穿過形成一個結,最后組員之間需要互相協(xié)商,共同研究出在不松手的情況下解開這個結的方案并實施完成。至此,熱身結束。在實際應用中,面對不同程度的抑郁癥患者治療師需要設計形式更為豐富的練習帶領成員進行熱身。
2.治療階段
結合不同程度抑郁癥患者的治療需求,訓練內(nèi)容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擬人化扮演與講故事;
情景演出和角色扮演;
戲劇關聯(lián)生活。
擬人化扮演主要指患者運用某個物體象征性地表達一些重要的事。例如可借助玩偶盡情地表達該物體正在或是之前經(jīng)歷的問題或困難。講故事與擬人化扮演類似,患者可以講自己的故事,也可以虛擬一個人物,談論這個人物面臨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無論是借助物體還是虛擬人物,患者會在不經(jīng)意間反映出自己本身存在的困擾。而將這些困擾表達出來,便達到了治療的初步要求。
情景演出和角色扮演這部分主要是小的片段演出,患者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擬自己的生活情境。但演出需簡短,要避免讓患者由于擔心暴露隱私而感到不適,包括角色扮演,旨在方便治療師對患者本人以及其家庭、生活環(huán)境、受困擾的問題有深入的了解與認知。在此之后治療師可以選擇其中一個患者的情景與角色,安排患者本人或加入其他患者進行表演并進行積極引導。這一階段,困擾患者的生活場景重現(xiàn),為下一步戲劇關聯(lián)生活做好了準備。
戲劇關聯(lián)生活這一部分治療師要從患者前兩部分表達出的內(nèi)容中提取與患者密切相關的人物,包括患者自己。安排其他患者在適當?shù)那榫诚掳缪萏崛〕龅慕巧尰颊咧蛔雠杂^,并在最后作出評價。這一部分要求患者審視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事件、矛盾或是一直困擾著自己的問題。由此對生活境況產(chǎn)生新的視角或洞察,通過歡笑與眼淚獲得宣泄。
3.回歸階段
“回歸”是指去除所有劇情、虛擬,讓患者回歸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這是一個討論與反思的階段。治療師需要在這一階段引導患者回顧整個過程,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具體方法可以參考以下實例:治療師可以提供兩個盒子,一個盒子上寫著“保留”字樣,另一個盒子上寫“拋棄”字樣,治療師可以用實物道具代替患者情緒與想法等,詢問患者保留還是拋棄,并交由患者放到對應的箱子里,作為治療的結束儀式。至此,抑郁癥的戲劇干預治療結束。
1.儀式性
“殘酷戲劇”的宗師阿爾托認為,戲劇的演出效果應該是一場高度儀式化的巫術表演。它不僅能發(fā)揮凈化情感的作用,還能進一步凈化精神與靈魂。“迫使人們正視自己、摘下面具、露出我們世界的謊言、蕭條、卑劣與偽善……同時向人類集體揭露其邪惡勢力與潛藏力量,并促使我們以一種優(yōu)越、英雄態(tài)度來面對命運。”無論是最初的熱身階段切斷與生活的聯(lián)系,還是最后的回歸階段儀式性地將患者拉回到生活,這整個充滿儀式性的過程帶給所有參與人員一種神秘感和高度的安全感。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當中,患者會“摘下面具”卸下防備,展露自我,并在儀式性的結束當中獲得一種用以“英雄態(tài)度來面對命運”的勇氣,收獲一定的治療效果。
2.趣味性
3.團體性
首先,以團體作為一個治療單位,可以使得戲劇治療的儀式性、趣味性優(yōu)勢得以更好的發(fā)揮。其次,抑郁癥患者本身就會有強烈的孤獨感,進行團體治療有利于患者建立交流,不脫離社會集體,削弱其孤獨感。團體治療形式在抑郁癥的戲劇療法干預中屬于加分項,同時也是抑郁癥戲劇療法干預治療的一大獨特優(yōu)勢。
面對不同程度的抑郁癥患者,完備的戲劇治療過程使戲劇療法干預抑郁癥更加嚴謹。戲劇治療本身所具有的儀式性、趣味性、團體性凸顯出戲劇療法干預抑郁癥的獨特之處。綜上所述,戲劇療法干預抑郁癥具有可行性。[4-7]
由于抑郁癥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期長、復發(fā)率高,為有效治療抑郁癥,必然需要結合藥物之外的治療方式。戲劇療法可作為抑郁癥藥物治療的專業(yè)輔助手段干預抑郁癥。
筆者認為,藥物治療以及戲劇療法干預的配合要基于患者的抑郁程度。
輕度抑郁癥患者出現(xiàn)的癥狀有:意志消沉、對事物缺乏興趣、食欲不振、精力匱乏等,雖然這些癥狀給輕度抑郁癥患者帶來困擾,但通常仍可繼續(xù)工作并且能夠正常進行活動。所以輕度抑郁癥患者可以僅通過戲劇治療進行調(diào)節(jié)。中度及重度抑郁癥患者則需要藥物治療為主、戲劇治療為輔進行抗抑郁治療。首先,中度抑郁與重度抑郁一般持續(xù)時間較長,而藥物治療只在短期內(nèi)有效。其次,藥物治療因其具有藥物副作用以及患者服藥依存性不可控等局限,使抑郁癥的復發(fā)率增加。因此,長期的戲劇治療干預可協(xié)助藥物治療有效應對這些狀況。
戲劇療法輔助藥物治療在有效降低抑郁癥復發(fā)率的同時,推動抑郁癥的藥物研發(fā)工作。最重要的是,戲劇療法能夠有效彌補藥物治療的短板,在更大程度上增加抑郁癥康復的可能性。這無論是對患者、醫(yī)療工作者還是醫(yī)學研究者都具有重大意義。[8]
近年來,戲劇治療廣泛運用于自閉癥治療、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治療、情境性焦慮治療等。戲劇治療所具有的獨特治療方式引起了廣大醫(yī)學研究者的關注。一些僅靠藥物治療的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均開始尋找與之相對應的戲劇療法干預方式,抑郁癥作為這類疾病的一種,更迫切地需要戲劇療法干預治療。目前在國內(nèi)戲劇療法干預抑郁癥的治療應用極少,筆者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戲劇療法干預抑郁癥。也希望抑郁癥戲劇治療輔助藥物治療早日形成更加系統(tǒng)的方法體系,惠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