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婷婷
(江蘇省高郵市菱塘民族中等專業學校 江蘇高郵 225600)
教育問題,一直都是學校和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而到了中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問題,也成為教師和家長不得不關心的重點問題。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人們的思想也逐漸不再守舊,變得更加開放。同時,這種開放性的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學階段,作為學習的關鍵時期,學生本應該努力學習知識,但是,隨著生理心理的成熟,開始對異性充滿好奇,渴望和異性進行接觸。據調查,在中學中有45%的學生存在“早戀”現象,40%的學生存在異性交往行為,15%的學生缺乏異性交往。無論是哪種程度的交往行為,作為中學生都應該正確去對待交往行為和思想。
“早戀”并不是“異性交往”,“早戀”是在“異性交往”的基礎上,升級演變出來的現象或問題。但是,很多情況發生的“早戀”行為,并不是中學生自身能夠控制的,原因在于學生在中學階段,生理發育越來越成熟,不同學生的發育程度不同,其對待“早戀”問題的思想也不相同。有的學生生理早熟,無法控制自我行為,繼而產生“早戀”行為;有的學生生理發育并不是非常成熟,能夠使異性關系保持在“友誼”的范圍內;而另外一部分學生,生理發育一般,對于“早戀”和“異性交往”無感,既可以保持淺顯的交往,也不會產生早戀行為影響學業;最后一部分學生,生理發育緩慢,思想或行為上,仍舊處于“異性交往”的封閉期,因此,該類學生不愿或害羞和異性交往。
中學時期,隨著學生生理的成熟,他們從小學時期的“疏遠期”也過渡到了“愛慕期”。在這個時期中,中學生的性意識或多或少會從校園生活中的方方方面面體現出來,如為了更好地吸引到異性同學的注意,從而更加賣力地展示自身的外在美和內在美,以此達到吸引注意的目的[2]。處于“愛慕期”的中學生,其“求偶”的意識和行為,具有明顯性和普遍性。①性思維和生理同步成熟,不僅讓學生的思維開始獨立,思考問題的角度越來越深入。但是,在處理真正問題的時候,卻存在著片面性和淺薄性,非常容易犯錯。②中學生在中學階段中,情緒的波動非常大,一旦受到刺激,非常容易爆發。但是,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就可以讓學生走上極端的道路。③自閉心理或是行為的產生。隨著生理期的到來,中學生也徹底擺脫了小學生的單純,他們能夠做到“表里不一”,學會了偽裝、欺騙和掩飾。尤其當學生心理產生真正的情感后,出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不愿表達自我和他人交流,從而將自己封閉到自我的世界中。④中學時代,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時代,同樣,這個時代也是未成年向成年過渡的非常時代,稍一不慎,會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帶來極大的傷害。隨著學生性思維、性器官的成熟,這些“突如其來”思想意識,讓他們感受到了莫名的恐懼,而小學階段的教育、思想和行為仍舊存在學生的思維中,從而在中學生思維中形成了新舊思想的矛盾和爭斗、情感和理智、向往和守舊、獨立和依靠、性意識和道德等等多方面的矛盾,給本就對世界缺乏認知的中學生帶來極大的困擾和影響。
中學生異性交往問題,一直都是學校和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在中學階段,學生處于環境相對封閉、空間相對開放的氛圍中,大部分異性中學生的交往還是處于正常的范圍內。但是,由于傳統思想和歷史遺留的原因,導致很多教師對于異性交往存在著很大的偏差,往往將異性交往定義為“早戀”,并且不斷“丑化”“早戀”的形象。然而,事實上‘早戀’屬于人類正常的生理發育階段,正確的、積極的異性交往,不僅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還可以促進中學生的情感發育。所以,作為教師在處理“異性交往”的問題上,必須要端正態度。
其次,作為教師“教書”是教師的本職工作,“育人”同樣也是教師的本職內容。因此,在處理異性交往的問題上,應當采用尊重、理解但不放任不消極批評的態度。對于異性交往問題,不僅教師會感到為難,而且學生在自我處理的過程中,同樣也會感到為難,既要把握好彼此的關系,還要重視學業不受影響[3]。如果教師采用消極、批評的態度處理異性交往問題,不僅不會讓問題得到解決,相反還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壓力,影響學生的學業。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可以選擇和學生談心的方式,用平等的態度,看待異性交往問題,尊重學生情感,鼓勵學生將心中的情感、想法講出來,從而進行正確引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從初中階段開始,學生的課業逐漸增加,學習壓力也變得越來越大,因此,大部分中學生都渴望得到心理或生理上的釋放,而在學校這種封閉卻自由的空間中,給予學生很好的生理釋放壓力的目標或平臺。當學生在面對學習壓力、家庭壓力的時候,一旦無法得到有效的釋放,學生的思想就會出現偏激的行為或是想法,從而促使學生通過“早戀”的方式,獲得生理和心理上的雙重安慰和樂趣。因此,作為學校可以定期舉辦豐富多樣的集體活動,緩解學生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例如,詩歌朗誦比賽、文化藝術節、體育比賽、知識競賽等等,都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學習上帶來的壓力,將中學生對“早戀”的熱情,轉移到對“文化美”、“運動美”、“知識美”等方面上,既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活動樂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情操修養,推動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如“歌唱比賽”,首先,在進行比賽之前,需要班級中的男生和女生一起配合,搭建比賽所需要的場地和環境。之后,為了取得更好的比賽成績,需要異性同學間相互合作,比如伴舞、對唱、合唱等歌唱形式,通過合作配合,最終結使得演唱的曲目獲得優異的成績。最后,就是比賽評價,評價內容盡可能從藝術的角度出發,降低異性情感在演唱中的占比。由于歌唱比賽的競爭性,需要異性同學之間的合作和配合,長時間的相處,會慢慢將異性情感淡化,從而促使異性學生,為了獲得歌唱比賽的目的而去努力,“撕去”了異性間的“神秘面紗”,讓中學生的身心得到良好的發展和發育。
中學階段,正值中學生心理、生理快速發展的階段,同時也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然而,由于缺乏對周圍事物的正確認識,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非常容易受到他人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繼而產生同樣的行為[4]。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學生心理和思想方面的工作建設,正確疏導學生的“異性交往”意識。首先,教師不能因為班級中,某兩位異性同學行為親密,就直接將他們的友誼定義為“早戀”,需要教師對學生的行為、心理進行深入的了解后,再去下定義。中學生“早戀”現象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單純的好感”、“認識錯誤”、“外來影響”等等。在中學生處理“異性交往”問題的時候,還有一種現象就是拒絕和異性進行交往,這種現象雖然不會導致“早戀”現象的產生,但是,并不利于中學生的成長和發育,同樣需要教師對其進行疏導和引導,使其能夠正確認識“異性交往”。
教師在采用心理疏導方法解決“異性交往”問題的時候,需要放平心態,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在疏導過程中,地點盡可能遠離教室和辦公室,選擇一個讓學生感覺到舒服的地方。其次,將學生放到和教師持平的角度上,如同朋友一般閑聊,用親和的語言和和善的態度,慢慢打開學生的心扉,幫助學生疏導異性交往問題。最后,教師要明確心理疏導和改善師生關系的區別,雖然二者都需要增加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關注,但是,心理疏導更加側重學生內心世界的建設,而不是改善師生關系那么簡單,教師需要格外注意自己語言,這樣才能夠達到走進學生心里,正確疏導學生的態度和觀念。
上文提到學生青春期的到來,讓學生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果學生有意隱瞞內心的想法,僅僅通過學校和教師的力量,很難了解到學生內心的思想和情感,無法正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和性意識,給學生的日常生活帶來更多的困難和問題。因此,學校可以和家長相互合作,利用家長和學生的關系,由家長向學生宣講“青春期和性”的內容,從而幫著學生舒緩青春期帶來的煩惱,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總之,中學生異性交往屬于一種常見的交往行為,“早戀”也只是學生中存在的個別行為,作為學校、家長,應當及時糾正學生的思想認識,引導學生以學業為重,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