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朱子《家禮》的孝道思想及時代價值*

2021-12-29 13:20:30季學麗
跨世紀 2021年5期

李 濤 季學麗

《家禮》是南宋理學家朱子撰著的私家禮書,對民間禮書的撰述及后世治家典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家禮》是朱子禮學思想的重要體現,學者們的解讀與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家禮》的真偽考證、版本、思想特色等方面。在重視家風建設的新時代背景下,《家禮》中蘊含的家庭建設思想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家禮》作于禮學興盛的宋代,是古代家庭禮儀規范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壁壘,對普通民眾的日常家庭禮儀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一些學者從家庭倫理的角度闡述《家禮》對于家庭內部人際關系塑造的重要作用。董海峰認為《家禮》中強調家庭的道德規范作用,不僅有利于人際交往,還有助于社會穩定[1]43-47。楊華則以《家禮》為例,指出中國古代家禮、家訓具有很多優秀的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在這些優秀價值觀念的基礎上凝練而成的[2]。《家禮》所傳達出的禮儀教化一方面對于人格的養成以及古代家庭和諧氛圍的營造有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推動了禮儀的庶民化,為明清家書、禮書的編撰提供了借鑒,因此要正確地認識《家禮》在傳統家庭建設中的作用及其時代價值,這也是研究朱子《家禮》應當注意的重要問題。

一、《家禮》的創作背景

自唐末宋初以后,佛學發展日漸興盛,儒學的正統地位受到嚴峻挑戰,佛學主張的“無父無君”思想,違背了儒家綱常倫理道德,造成了深遠的社會影響。宋儒對佛學出世的修養方式以及不事父母的做法十分反感,為此程頤批判道:“釋氏有出家出世之說。家本不可出,卻為他不父其父,不母其母,自逃去固可也。至于世,則怎生出得?既道出世,除是不戴皇天,不履后土始得,然又卻渴飲而饑食,戴天而履地。”[3]195為改變此社會現狀,重整綱常倫理,振興儒學發展,宋儒有識之士認為“孝道”在此過程中具有重大意義。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4]1儒家認為孝道是人德行的根本,一切的教化均是由孝道所衍生出來的。除此之外,程朱理學強調“孝道”是封建倫理綱常的基礎和關鍵,它構造了具有理性思辨的天理和人道合一的新儒學[5]。而且宋代一直提倡以孝治國,統治者重視孝道的教化作用,推崇孝行,因此正確地闡釋孝道思想就變得尤為關鍵。為更好地傳播孝道文化,宋儒不斷對儒家傳統經典《孝經》進行注疏與解讀,積極引導和宣傳孝道文化。唐宋時期面臨社會轉型,舊有的禮法原則遭到破壞,社會上不遵禮、不守禮的現象屢見不鮮,由于禮法關乎社會秩序的穩定,因而國家十分注重禮學的傳播,“禮”在這一時期逐漸向庶民階層下移,甚至出現了禮法合流,因禮輕法的社會趨向。不光如此,宋代士大夫還主張“以禮治家”,將禮滲透到家庭教育的實際活動中,司馬光的《家范》以及《書儀》均在當時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從朱熹自身來講,他十分注重“禮”的實踐作用,曰:“禮,時為大。有圣人者作,必將因今之禮而裁酌其中,取其簡易易曉而可行,必不至復取古人繁縟之禮而施之于今也。”[6]2877-2878希望“禮”能深入社會階層,發揮“禮”在基層社會的教化功能。雖然唐宋之際“禮”出現了不斷下移的趨勢,不論是宋徽宗時期頒布的《政和五禮新儀》以及司馬光《書儀》都出現了庶民禮儀的相關內容,還是張載和程頤等宋儒也提出了關于庶民祭祀禮儀的構想,但是尚未達到指導庶民日常生活禮儀的效果。對此,朱熹有言曰:“然程、張之言,猶頗未具,獨司馬氏為成書,而讀者見其節文度數之詳,有若未易究者,往往未見習行,而已有望風退怯之意。又或見其堂室之廣,給使之多,儀物之盛,而竊自病其力不足,是以其書雖布,而傳者徒篋笥之藏,未有能舉而行之者也。”[7]3920司馬光《書儀》雖然出現了庶民禮儀的內容,但是朱熹認為其禮儀節文仍舊太過煩瑣,家中貧賤者恐有心而力不足。因此為解決這一難題,朱子借鑒司馬氏之書并參考諸家之學說,在刪改古禮的基礎上作士庶通禮——《家禮》。《家禮》既涵蓋了儒家倫理,又體現中國傳統禮法觀念,將孝道思想融入到禮學的范疇中,主張孝悌為先,從家庭日常禮儀中宣揚孝道、孝行思想。

二、《家禮》中的孝道思想

《家禮》的孝道思想,是通過禮儀規范約束人的行為使得每個人在家庭中“在其位,謀其政”,履行應盡的責任與義務,進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朱子《家禮》豐富了孝道的思想內涵,對傳統的孝道思想作了較為深刻的闡釋,改變了人們對孝道觀念存在的一些錯誤認知,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孝道并非完全順從父母而沒有爭諫

一般我們在理解孝時,通常將“孝”與“順”聯系起來,強調要無條件地順從父母的意志,不能對父母有指摘。《孔子家語》中記載曾子與父親一起在田間鋤草時因曾子錯把苗鋤掉了,父親一怒之下用鋤頭將曾子打暈在地,曾子明知父親用鋤頭來打自己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卻也不躲避[8]192-193。這個故事千百年來廣為傳頌,曾子也因此被人們當孝順父母的典型。其實將這種完全順從父母的行為看作孝是值得深思的。這里引出一個很值得討論的重要問題:當父母的行為有過錯時,我們對父母究竟是應當無原則地順從,還是應當勸諫父母?朱子《家禮》所傳遞的觀念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父母有過錯,不能一味地順從,而應當勸諫。勸諫要講求方式,目的在于努力糾正當時人們將一味地順從父母當作孝道的錯誤觀念。

人并非天生的圣賢,日常生活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特別是年事已高的父母。那么如何對待父母所犯的過錯,朱子在《家禮》中指出:“凡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說則復諫;不說,與其得罪于鄉黨州閭,寧孰諫。”[9]882-883當子女勸誡父母時,態度要尊敬,語氣要委婉。若父母仍舊不采納子女的意見,“諫若不入,起敬起孝,說則復諫”[9]882,那么子女要比之前更加恭敬的勸諫父母。“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9]883,即使父母對子女的爭諫感到生氣,責打子女以至“撻之流血”,但只要是正確合理的意見,子女也要選擇“寧孰諫”。堅持勸誡父母,避免父母因所犯的錯誤而得罪鄉親鄰里。朱子強調,在勸諫父母的整個過程中,子女也不能因父母對自己責罵而對父母心存怨恨,在以后與父母的相處中也應該像以往一樣恭敬有禮。在《家禮》中還指出另一種情況,當父母要子女去做的事不恰當但又沒有大的危害,出于為父母的健康著想,即“若不許,茍于事無大害者,亦當曲從”[9]882。可見,子女聽從父母是視情況而定,當父母的做法正確時,子女應順應父母,不得忤逆;當父母做法錯誤并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時,應及時勸誡,而不是一味地順從。

強調爭諫父母并不意味著頂撞父母,凡事與父母分個高下、爭個明白,這里主要是針對時人將孝與順等同起來的錯誤觀念而言的。“古講孝道,并未將孝順之‘順’作為孝的內涵。后來人們對孝親中‘敬’的不斷強調,除‘敬’親為孝的古意之外,注入了‘順親’意涵,促使孝‘敬’逐漸變異為孝‘順’。”[10]因此“順”不等同于“孝”,“諫”也不等同于“不孝”,對父母行孝不是要求子女事事順從父母,而是在父母犯錯時要及時指出,避免犯下更大的過錯。關于諫與孝的關系,曾子問孔子:“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4]32孔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于父;臣不可以不爭于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4]32孔子連發感嘆“是何言與”,指出不管是子還是臣,當父或君有過錯時,都要及時爭諫、勸諫。孔子以“從父之令,又焉得孝乎”來回應曾子的“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顯而易見,孔子并不認為爭諫父母是忤逆父母的不孝行為,相反是對父母行孝的表現,頗有“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8]183之意。

(二)孝道強調對父母的敬養

《家禮》中,子女敬養父母主要是通過日常的行為規范來體現。關于“敬”與“養”的關系,《論語》子游問孝一章中,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11]57朱子釋曰:“犬馬待人而食,亦若養然。言人畜犬馬,皆能有以養之,若能養其親而敬不至,則與養犬馬者何異。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11]57“不敬”“與養犬馬者何異”,朱子認為只是贍養父母而對其恭敬不足,那么“養父母”就與“養犬馬”沒有什么不同,其意在于強調尊敬父母的重要性。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應敬養父母,《家禮》貫穿這一思想,從禮制規范方面做了明確的規定,以期將孝道的規范轉化為主體自我的自覺意識。

首先,要盡力照顧父母的衣食起居。“凡子事父母,婦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櫛,總,具冠帶。昧爽,適父母、舅姑之所省問。父母、舅姑起,子供藥物,婦具晨羞。供俱畢,乃退,各從其事。”[9]881-882天還沒亮,兒媳就要到父母的住處,供奉他們吃食,等到晚上時,也要將父母安置妥當,才能離去。侍奉父母時,態度要恭敬,行事要謹慎,“容貌必恭,執事必謹。言語應對,必下氣怡聲;出入起居,必謹扶衛之。不敢涕唾、喧乎于父母、舅姑之側。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9]882。在照顧父母入睡時,不能喧鬧父母,只有父母允許子女離開時,方能回到自己的住處,如若不然,就是違背父母的意愿。

當父母患病時,要盡心照顧有疾病的父母、舅姑。除了父母之外,如果是作為妻子的話,對丈夫的父母,俗稱“舅姑”也視為等同。《禮記·內則》中說:“婦事舅姑,如事父母。”[12]514即是說妻子事奉自己的公公、婆婆要像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家禮》承續《禮記》的傳統,對怎樣對待生病的父母、舅姑做了一些具體的規定。“子婦無故不離側,親調嘗藥餌而供之”[9]883,而且還要“不宴游,舍置余事,專以迎醫、檢方、合藥為務”[9]883。父母患病,子婦親嘗湯藥并且要一心一意地侍奉父母養疾,體現了為人子女的一片孝心。“冠者不櫛,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復故。”[12]37-38子女要以為父母治病為第一要務,在治病過程中要時刻擔憂,不可縱情享樂,等父母痊愈之后,生活才能夠回歸正常。“父母疾篤,醫雖賤雖少,則涕泣而拜之,以求哀也。”[13]82醫者治病關乎至親的存亡,為人子者決不能怠慢醫者,置父母性命于不顧。漢以孝治天下而聞名,漢文帝劉恒曾為其母薄太后親嘗湯藥,其孝行廣為流傳。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傳統上對父母的界定作了外延,指出父母并非是生養自己的親生父母,而是強調一種“大父母”的概念,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孝養父母方面,突出女子出嫁之后對丈夫父母具有孝養的責任和義務,而忽略了對女方父母的責任和義務,這在今天我們強調男女平等的新時代條件下,并不可取,是需要批判的。

其次,要以父母為尊。以父母為尊,是指父母要求子女所做的事,若沒有太大的錯誤,就要聽從父母,并盡力去完成。《禮記·內則》中對此有恰當的描述:“子婦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12]522“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12]519對待父母態度要恭敬,父母吩咐的事要盡快去完成。《家禮》曰:“凡為子為婦者,毋得蓄私財,俸祿及田宅所入,盡歸之父母、舅姑,當用,則請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與。”[9]881子女不允許有私財,錢財應當歸于父母、公婆,用錢時需要向父母請示。《家禮》的這一規定,是對中國傳統孝道文化中“父母在,不別籍異財”觀念的繼承。“別籍”是指與父母分家、另立戶頭,“異財”是指分割家產。《家禮》中的這一規定對于傳統中國子女多的大家庭具有重要意義。秦統治時期,在法家思想的指導下,鼓勵子女同父母分家的政策曾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家禮》提倡父母與子女同堂的合家政策,由父母掌管家庭的財權,一方面可以促使子女從小養成孝敬父母的觀念,形成對家庭的價值認同;另一方面,一旦發生子女不孝的行為時,能為父母的養老提供了物質上的保證,一定程度上也可從物質上增強子女贍養父母的意識。

孝敬父母,不僅體現在錢財的所有權上,還體現在當妻子與父母發生矛盾時,男子聽從父母。“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婦之禮焉,沒身不衰。”[9]883在古代,男子與妻子的婚姻是否存續取決于父母。父母認為兒媳遵守孝道,盡到供養之責,那么兒子就不能隨意休棄妻子;反之,若不能很善事父母,父母不悅,不管兒子是否喜好,都要休棄妻子。現在來看,這種行為其實有害無益。完全以父母的喜惡程度來決定兒子的婚姻關系,則帶有很大的主觀性,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形成和諧的家庭關系。

(三)孝道要講求父母離世之后的禮節

《家禮》是一部士庶通禮,關注的是日常生活禮儀。朱子希望通過“禮”這種外在表現形式傳達出更為深層次的內涵,“禮者,天理之節文、人事之儀則也”[11]53。他將“禮”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上,提出“禮”不僅是天理自然所要遵循的法則,也是人際生活中為人處世的禮法規范。在朱子理學的思想體系中,孝是人踐行仁德的根本,是子女發自內心對父母的一種真誠的愛的情感表達,表現為子女敬愛父母的一些儀節性規定[14]。因此在《家禮》一書中以“禮”待父母是子女盡孝道的重要表現。孔子在回答孟懿子問孝時說道:“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11]56侍奉父母不僅要有生前的禮節,死后的禮節應當同樣重視。朱子曰:“生事喪祭,事親之始終具矣……人之事親,自始至終,一于禮而不茍,其尊親也至矣。”[11]56朱子指出父母去世并不意味著孝道的終止,即使父母去世,對待父母的喪葬之禮,也應該像侍奉父母生前一樣盡心盡力。因此喪葬禮不僅是安葬親人,也是子女行孝的重要表現。

喪禮,是死者親屬哀悼、紀念死者的禮節。喪禮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國時就對喪禮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了規范。舉辦喪禮的步驟頗為煩瑣,包含沐浴、穿衣、小殮、大殮、哭奠、治葬等內容,連盛放死者的棺材用料也極為講究,“以油杉為上,柏次之,土杉為下”[9]903。在儒家傳統理念中,親人去世應采取土葬而不是火葬,《家禮》認為“夫孝子愛親之肌體,故斂而藏之,殘毀它人之尸,在律猶嚴,況子孫乃悖謬如此”[9]915。當親人去世時,焚毀尸體的做法實在是荒謬至極,這也與我國傳統“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思想觀念有關。除此之外,古人對喪葬考慮深遠,害怕埋藏的太淺而被后人掘挖,又害怕太深使棺木腐朽,所以要求一個土厚水深之地而葬之。為解決這一難題,朱子在《家禮》中提出了“灰隔法”,先將炭末放在墓穴的底部,壓實,再將石灰、細沙、黃土拌勻放在上面。用薄板作為灰隔,像槨的形狀一樣,里面再涂上瀝清。“石灰得沙而實,得土而黏,歲久結為全石,螻蟻盜賊皆不能進也。”[9]916這樣做的好處是棺槨更加結實耐久,更易保藏親人的遺體。這一做法在我國南方地區的土葬習俗中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古人十分熱衷于葬址風水,“既擇年月日時,又擇山川形勢,以為子孫貧富貴賤,賢愚壽夭,盡系于此”[9]915。古人認為下葬的時間與地點,對子孫后代的繁衍生息緊密相關。從風水角度擇址而葬,究其根源來講,還主要是從考慮后代的私利出發的,違背了孝親的本意,這一風俗在中國傳統社會的喪葬習俗中影響甚大。《家禮》對此持嚴厲批評的立場,指出:“而拘忌者惑以擇地之方位,決日之吉兇,不亦泥乎?甚者不以奉先為計,而專以利后為慮,尤非孝子安厝之用心也。”[9]915不以安葬去世的親人為要務,而是以考慮子孫后代的福祉為重,這絕不是孝子所為之事。

《家禮》規定父母去世后,在家中祠堂設置神龕,以奉先世神主。男子應當像父母仍活在人世一樣,出入必告。父母生前當面向父母稟告即可,死后則在祠堂中向父母的神龕進行稟告。“主人、主婦近出,則入大門瞻禮,而行歸亦如之。經宿而歸,則焚香再拜。”[9]876-877這是古人“祖先有靈論”思想的體現,子女通過特定的禮節向離世的父母稟告,讓父母得以知曉。除此之外,每年都要進行祭祀,在《家禮》中祭祀的時間為秋季的最后一個月,即“季秋祭禰”,具體的日子則需要占卜才能確定。父母死后的禮節繁瑣,極其考驗子女對父母的孝心。孟子曾說:“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11]272孟子將喪葬當作比贍養父母更重要的事情,將之看作是衡量子女孝心的最高準則,賦予了喪葬禮及之后的祭禮更為深層次的含義。

《家禮》中的孝道思想大多是從具體儀文禮節中體現出來的,但是在向父母盡孝道時不要浮于形式,切勿盲目照搬,而是要體悟禮節背后的深意,依據不同時代的具體情形作出適當的調整。在爭諫父母、敬養父母、禮待父母的基礎上,應做到“凡子事父母,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9]883,要敬重、親近父母,不違背父母的正常意愿,使他們安享生活。

三、《家禮》孝道思想的時代價值

(一)《家禮》中孝道思想的文化意義

孝道思想蘊含在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之中,講究以孝治天下。對此,梁漱溟認為中國文化是“孝文化”,中國社會十分重視孝廉,這是因為中國社會秩序的維護靠得是禮俗,靠禮俗就需要民風淳厚,而民風的淳樸、人情的厚薄是最能在家人父子之間檢驗[15]258-259。孝道思想及其文化深入到中國人的文化血脈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國人的生活秉性及思維方式。“愛敬忠順”與“仁義禮和”作為孝道倫理精神特質,構成了孝道的基本倫理精神[16]247-257。孝道思想以善待父母為核心,逐漸延伸出為人、處事以及侍君的行為準則,對于國人敦厚、善良、誠信、篤行等優良品質與性格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在重孝的社會風氣下,容易導致對孝道的認識出現偏差,在“孝道”的外衣下行事而罔顧禮法。《宋史·孝義傳》中記載:“太祖、太宗以來,子有復父仇而殺人者,壯而釋之;刲股割肝,咸見褒賞。”[17]13386將“孝”原本對父母的敬愛之情扭曲為子無條件地服從和為父母獻身,為父母傷身殺人也實屬正常。其實孝道思想的表現除了“愛敬”“仁義”等內在的德性修養之外,在其外仍需要禮法的規束,否則就是以愛父母之名行違背禮法之事。《家禮》在“禮”的基礎上,對孝道在現實層面的施行作了符合歷史時代的規范。《家禮》不僅指出子女行孝正確的禮儀標準,家中長輩要守禮法,以身作則,“以御群子弟及家眾”[9]880,為子女及仆人樹立榜樣。更重要的是,《家禮》對“孝順”父母作出了合理的解釋,認為子女并非要完全順從父母而沒有爭諫,而是要在父母做錯事時合理地指出父母的錯誤,這改變了“孝順”父母的傳統認知。嚴格來講,《家禮》中的孝道思想也有不合理之處,具有歷史缺陷性。《家禮》中強調父母的權威地位,子女與父母處于一種不對等的關系之中,婚姻嫁娶皆是父母決定。在一些家禮、家訓中還存在歧視女性的言辭,這些都是應批判的,如《顏氏家訓》中說:“婦主中饋,惟事酒食衣服之禮耳。國不可使預政,家不可使干蠱。如有聰明才智,識達古今,正當輔佐君子,助其不足,必無牝雞晨鳴,以致禍也。”[13]41

(二)《家禮》對古代家庭和社會建設的意義

古代的中國是以自然經濟為基礎和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家國一體的封建社會,個體家庭始終包含在國家的體系之下。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1]260治國的根本在于家,而治家的重點則在于修身,“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11]10。因此為了修身齊家,中國古代的家庭教育將每位家庭成員的道德修養作為教育的核心內容,尤其突出在禮制原則之下的道德準則和倫理關系的行為訓練[18]3。《家禮》正是在禮法的準則之下傳達出孝父母、慈兄長的的思想內核,從而促進古代家庭的團結凝聚和良好社會風氣的養成。

感念祖先,緬懷先祖,是個人對家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體現。北宋經歷了巨大的社會變革,個體意識凸起,家族觀念淡漠,一些有遠識的士大夫,希望通過建立家族秩序來達到敬宗收族的目的[19]。朱子就根據司馬光的“影堂”創設了祠堂制度,打破身份等級的限制,無論士庶均可在祠堂祭祀四世祖先。在《家禮》中凡是家中大小事務都需要在祠堂中稟報祖先,上到婚姻嫁娶、官職升降,下到出門遠游,一則報喜,一則報憂。對待祠堂態度需端正、謹慎,當有意外發生時,應以祠堂為重,再言其他,“或有水火盜賊,則先救祠堂,遷神主、遺書,次及祭器,然后及家財”[9]879。這里祠堂已經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是祖先精神傳播以及代代相傳的場所,更是晚輩感懷祖先、心存孝心的直接體現。除祠堂祭祀高祖以下四世祖先之外,《家禮》還主張冬至祭始祖,這種子孫每年聚集起來去祭拜同一祖先,其實是提高了后世子孫對祖先的認同感和參與宗族活動的使命感。宗族是由祖先界定的血緣群體,宗族需要通過禮儀、習俗來表達對祖先的認同,而祖宗正是宗族認同的基礎[20]110。因此《家禮》中的祠堂和始祖祭祀對于后世的祖先祭祀及宗族建設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強調家庭成員的自我約束和道德修養

《家禮》是一部家庭禮儀著作,注重對家庭成員禮儀的規制和道德約束。“凡諸卑幼,事無大小,毋得專行,必咨稟于家長。”[9]881這就是教導子女要虛心聽取長輩的諄諄教導,改正自己的過失,避免恣意妄為,闖下禍事讓家族蒙羞。在以孝為基礎的家庭倫理觀念中,必須要重視孝道的社會功能,父母要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朱子引用了孟子的觀點,認為教育對人具有重要作用,應該教以五倫,使之“父子有親,君臣有異,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11]242。在家庭教育中,教導子女及時行孝更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之務,除此之外,應教育子女懂禮貌、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并且樹立行為準則,養成良好習慣。在教育子女的同時,父母也應加強自我約束。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成長、成才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要發揮長輩對于晚輩的價值導向作用。

孝道思想以善待父母為核心,逐漸延伸出為人、處事以及侍君的行為準則,在中國傳統思想中,“孝”與“忠”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作用的。“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于君”[4]31。“父母雖沒,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12]525,引導人們要時刻警醒自己。因此“以禮治家”,從個人層次上講,家庭成員在禮儀教化中要受到約束,規范自身的行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11]138,有利于家庭關系和諧健康的發展;從國家社會的層次上講,“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11]10,只有家庭和睦、家風清正,才能助力于國家的社會治理。

《家禮》除蘊含豐富的儒家倫理思想之外,就其本身作為家庭禮書來講,在鞏固以儒家為主的社會人倫秩序中,也突顯了重要的時代意義。《禮記·曲禮》曰:“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12]47古禮不以庶人為實施對象。以“家廟”制度為例,唐朝家廟大量的出現,但家廟的實施范圍有限。開元二十年(732年)頒布的“開元禮”,具體規定了設置家廟的人身份(可以立廟的官僚必須在五品以上)及家廟的建筑特點,家廟的祭儀等內容。北宋時期,禮下移至民間的趨向日益明顯,一些重要的節日禮俗活動在普通民眾中得到施行,呂希哲的《歲時雜記》有諸多這樣的記錄[21]。到了南宋時期,《家禮》則打破了身份等級的限制,禮下降到民間,不論士庶皆可立祠堂祭祀高祖、曾祖、祖、禰四世祖先。《家禮》雖然是在古禮的基礎上編訂而成的,但已經對相關的禮節進行了刪減和簡化,其目的是盡可能的將“禮”庶民化,促使平民家庭生活規范化、禮儀化。“若有圣賢,為之就中定其尊卑隆殺之數,使人可以通行,這便是禮。”[6]2913朱子認為若儀節簡便通行便可稱之為禮。《家禮》貫穿了朱子“緣情制禮”的思想,符合人們居家禮儀的觀念及社會發展的需要,以至于明清時期出現眾多以朱子《家禮》為藍本的民間日用禮書,促使明清禮儀的進一步平民化,推動了依禮治家、治國的社會進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在线亚洲|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91蝌蚪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黄色影院| 97成人在线视频|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免费在线a视频| 丝袜美女被出水视频一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www.99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专区|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日韩成人高清无码|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国产va在线|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97se综合| 日韩免费毛片|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99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亚洲91精品视频|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在线播放91|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欧美精品二区|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亚洲免费三区|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国产swag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97成人在线观看| 午夜日b视频|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66页|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又污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