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 偉,潘臻鐘
(深圳新能電力開發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52)
在10 kV配電網工作中,應分析配電網的接線方式,并給予此方面足夠的重視,平衡配電網質量參數,是實現其穩定運行與正確連接的關鍵途徑[1-2]。目前,針對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研究并不常見,仍停留在通過專家打分的方式,分析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適用性,進而得出可靠性評價結果。但此種評價方法下得出的評價結果置信度低,與實際數值相比存在較大誤差,無法保證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安全性。因此,針對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研究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該文通過設計一種新型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方法,致力于提高針對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的置信度,以便更好地指導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設計工作。
在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中,應持續對配電網運行中的穩定性與可靠性進行全面評價,在此過程中,應掌握執行評價行為的可靠性指標。根據該文研究的10 kV配電網的運行特征,指標的選擇與設計應從下述幾個層面入手,包括配電網平均停電頻率、平均停電持續時間與平均供電可用率。在此基礎上,對上述3個評價指標進行量化。
首先,設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平均停電頻率:
(1)
式中:i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點位個數,為實數;P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發生故障的概率;N為10 kV配電網中的設備個數。通過式(1),得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平均停電頻率。
而后,設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平均停電持續時間:
(2)
式中:P′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故障修復的概率。通過式(2),得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平均停電持續時間。
最后,設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平均供電可用率:
(3)
通過式(3),得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平均供電可用率。
為了保證設計的評價方法不失一般性,在對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指標計算過程中,需要將其作為整體考核[3]。設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指標集合為L,可得:
L=[s1,s2,…,sd]
(4)
式中:d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指標s的個數,此次評價中設為3。通過式(4),確定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指標,為下文灰色關聯分析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指標奠定基礎。
以上述3個評價指標為依據,將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分為3個維度,計算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指標灰色關聯度[4]。設評價指標灰色關聯度為δ,可得:
(5)
式中:n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指標數據特征矢量;m為摩擦系數;w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指標屬性相關程度;g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指標特征隸屬度函數;k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指標特征權值系數;μ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指標屬性相互依賴度;x,y為從L中選取的任意2個指標。通過模糊聚類計算得出的數據,進而獲取更為準確的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相關本體類。
在對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中,采用灰色關聯度方法進行計算,獲得重要評價因素[5]。

(6)
式中:In表示多個評價特征組成的矩陣。建立了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因素的荷載矩陣,完成了對可靠性的綜合投影評價。
在此基礎上,采用連續性綜合評價的方式,設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公式為S,則其歸一化處理的計算式如下:
(7)
式中:h為評價指標下評價重要度量值;a為評價維度下評價重要度量值;r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質量系數。通過式(7),可以得出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系數,在此基礎上,將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看作是評價點的一種延伸。針對評價過程內所包含的所有數據,可通過上述算式進行評價。同時,得出的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公式能夠被計算機識別。在實際綜合評價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時,能夠根據獲得的相關綜合評價信息,實時掌握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推導出如下結論:所得到的評價算式,在不考慮特殊情況時,可以得到更加準確的10 kV配電網接線方式可靠性評價結果。具體的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可靠性評價流程圖Fig.1 Reliability evaluation flow chart of 10 kV distribution network connection mode
通過設計實例分析的方式,驗證評價方法的實用性與先進性。實驗環境選取深圳某10 kV配電網作為實驗對象,該10 kV配電網采用的接線模式為三聯式接線。實例分析內容為針對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加以評價。選定可靠性指標分別為系統停電頻率的均值、平均停電持續時間、平均供電可用率。
首先,使用設計的評價方法評價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通過計算機軟件計算測試評價置信度,作為實驗組記錄計算結果數據;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保持各參數不變,再使用傳統評價方法評價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通過計算機軟件計算測試評價置信度,作為對照組記錄計算結果數據。對可靠性評價進行標準化處理,即賦值。采用德爾菲數據處理方法,結合專家評價法,對數據結果進行重要性排序,參考基礎指標的標準要求,采用核函數方法統計各指標變量,根據重要性排序對數據指標進行權重賦值。分析指標數據的權重占比及深度的關聯關系,從評價置信度的角度出發,分檔劃分指標賦值數據,分別為優(>85分)、良(75~85分)、中(60~75分)、差(0~60分)4檔。通過對比實驗測試實驗組和對照組各自的置信度,統計錯誤率。實驗次數設定為5,實驗組與對照組交替進行。
將5次實驗結果記入表1,根據測得置信度數據計算錯誤率,結果見表1。

表1 2種方法實驗對比結果Table 1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results of two methods
分析表1數據可知,設計的評價方法置信度均超過99%,大幅高于對照組,同時錯誤率更低,具有明顯的優勢,證明設計評價方法具有實用性,對比傳統評價方法更為先進。
配電網是關系到人民安居樂業的民生工程,其可靠性直接影響著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甚至間接制約著地區經濟發展的潛力。對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就是保障配電網的優質、平穩運行。從理論模型出發,結合工作實際,探索了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的可靠性評價方法,以期為國家電網的基礎建設提供一種技術手段。在使用中還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特點,結合現場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與工作實踐相結合,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實現配電網維護保障的優質推行,保障配電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