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北城,李 梅,姜 恒,喻紅林,蔣建紅
(三峽大學電氣與新能源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由500 kV輸電線路本體、線路通道以及歷年故障情況等3方面綜合考慮,將500 kV輸電線路的通道地理環境、線路里程、運行時長、是否聯網以及故障情況等5項評價指標作為一級因素集,某些一級因素集還有相關的二級因素集和三級因素集,如圖1所示。

圖1 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本文將輸電線路運行狀況分為良好、一般、注意、警告、嚴重警告5個等級,評語集V={良好、一般、注意、警告、嚴重警告}[1]。
一級因素集的5個評價指標,采取不同數據對應不同隸屬度函數的確定方法。采用改進的三角梯形分布[2],其函數表達式和圖像簡單、直觀,能較好地表示某一指標對于各個評價等級的隸屬度關系,其函數表達式為
式中:f(xk)為隸屬度函數;x為狀態量評分值;xk(k=1,2,3,4,5)為狀態量的狀態級別對應的模糊分界區間界限。隸屬度函數如圖2如示。

圖2 隸屬度函數
a.通道地理環境的隸屬度函數
按照經驗將線路通道地理環境分為4種典型類型,即平原、丘陵、山地與河網/沼澤[3],每種通道地理環境用各種地形所占的百分比表示,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每種地形對應的權重,得到權重向量β1×4。當線路通道環境為100%平原地形時,是最理想的情況,所對應的權重ω1最大,作為基準值按照式(6)進行折算,確定每種地形初始分數。輸電線路通道地理環境的初始分數如表1所示。

表1 通道地理環境的初始分數
線路通道地理環境的總分等于4種地形所占的百分比乘以對應的初始分數求和。
式中:Y為4種地形對應的初始分數;α為4種地形所占百分比;S為總分。模糊分界區間界線xk={10,30,50,70,90}。
b.線路里程的隸屬度函數
由運維經驗可知,輸電線路越長,運維檢修難度越大,模糊分界區間界限xk={50,100,150,200,250}。
c.線路運行時長的隸屬度函數
由每回輸電線路投運日期開始計算,以年為單位,模糊分界區間界限xk={5,10,15,20,25}。
d.歷年故障情況的隸屬度函數
輸電線路故障分為跳閘和停運2種情況,通過數值分析方法確定跳閘和停運的權重,最后得到總分。本文設定跳閘、停運的初始分值為100分,根據線路歷年故障情況,分別計算線路最后跳閘和停運的總分[4-5]。
式中:ti為線路跳閘初始分值;mi為跳閘次數;tj為線路停運初始分值;mj為停運次數;Q1為跳閘總分;Q2為停運總分。跳閘模糊分界區間界限xk={50,60,70,80,90};停運模糊分界區間界限xk={60,70,80,90,100}[6]。
e.是否聯網的隸屬度函數
當某條500 kV輸電線路與外省/地區聯網時,其是否聯網的隸屬度向量R5=[0,0,1,0,0];當線路沒有與外省/地區聯網時,R5=[1,0,0,0,0]。
a.一級因素集層次分析模型如圖3所示,構建判斷矩陣。

圖3 一級因素集層次分析模型
b.標度選擇
選擇{1,3,5,7,9}作為評價指標的標度,1表示2個指標的重要性相同;3表示2個指標相比,ci比cj稍微重要;5表示ci比cj明顯重要;7表示ci比cj強烈重要;9表示ci比cj極端重要[7-9]。根據運維檢修經驗并結合專家意見,構建判斷矩陣。
c.一致性檢驗
構建判斷矩陣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一致性檢驗。
式中:CI為一致性指標;CR為一致性比例;λmax為判斷矩陣特征值的最大值;n為指標個數;RI為通過指標個數查到的隨機一致性指標。當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符合要求,否則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修改。
d.權值計算。采用特征值法得出一級因素集權重θ=[0.262,0.129,0.06,0.513, 0.033]。
地理環境因素集層次分析模型如圖4所示,構建判斷矩陣。

圖4 地理環境因素集層次分析模型
本文選取4種比較典型的地理環境,根據各地區地形特點對方案層進行修改。
以某地區所有500 kV輸電線路作為評價對象,分別求出跳閘和停運的權重向量A以及7種故障分別對應于跳閘和停運情況的權重向量W1、W2[10-11]。熵權法模型構建與權值計算如下。
a.原始數據矩陣處理
評價對象設為n(n為500 kV輸電線路的回數),指標數為7,將指標正向化。
Xij=max{X1j,X2j,…,Xnj}-Xij
(15)
b.正向矩陣標準化
為消除不同指標的量綱,需要將正向矩陣Xij進行標準化。
c.概率矩陣計算
經過標準化處理得到最終的概率矩陣:
d.熵權計算
第j個指標信息熵為

dj=1-ej
(19)
歸一化得到每個指標的熵權:
以華中某電網10回500 kV輸電線路作為評價對象,如表2、表3所示。

表2 輸電線路狀況 單位:%

表3 輸電線路歷年故障情況
注:逗號前的數字表示線路故障跳閘的次數;逗號后的數字表示線路故障停運的次數。
按照該地區特點構建層次分析判斷矩陣:
權重向量δ=[0.56,0.26,0.12,0.06],則各地形對應的初始分數如表4所示,為計算方便,初始分數四舍五入。

表4 輸電線路通道環境初始分數 單位:%
a.地理環境的隸屬度
10回線路地理環境指標的分數為S=[36.68,36.12,22.55,23.25,59.06,26.70,60.27,25.55,31.28,28.45]。
b.歷年故障情況的隸屬度
統計該地區所有500 kV輸電線路跳閘和停運的次數,求出該地區線路跳閘、停運的權重向量A=[0.34,0.66],跳閘權重向量W1=[0.1009,0.1426,0.0825,0.2545,0.2545,0.0825,0.0825],停運權重向量W2=[0.0638,0.0638,0.0720,0.4109,0.1293,0.1966,0.0638]。跳閘和停運的初始分值如表5所示。

表5 跳閘和停運的初始分值 單位:%
以線路1為例,綜上求出:
根據一級因素集對應的權重向量,得到B=[0.033,0.0645,0.1898,0.1997,0.513]。由于“嚴重警告”的隸屬度最大為0.513,所以線路1運行穩定狀態評語為“嚴重警告”。
求出剩余9回線路2-10的隸屬度,構成最終的隸屬度矩陣。

(23)
分析發現線路1、3、4、9、10隸屬度最大的評價等級為“警告”及以上,在大修技改工作安排中,優先安排上述5回線路的大修技改。對于線路1,建議優先安裝防鳥裝置、在線監測裝置以及重錘片,如有條件可進行相應的抗冰改造;線路3及線路4建議優先在外破易發區段加裝在線監測裝置,鳥類活動頻繁的區段加裝防鳥裝置;線路9建議優先在山火易發區段加裝報警裝置;線路10建議優先在地面落雷密度較大的區段加裝避雷器、避雷針。線路1、3、9、10所在的通道環境或線路運行時間的評價等級為“警告”,特別是線路1、9,線路里程均超過110 km,給線路運維檢修工作帶來不小的困難,故上述4回線路建議由專門的班組負責,并分配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
其他線路中,建議先對線路2、6、8進行觀察,但上述3回線路通道地理環境評價為“警告”,且線路2、8里程較長,建議分配相關責任班組更多的資源;線路5、7評價等級為“良好”,可以暫時不安排技術改造工作。
該評價模型有針對性的按照輸電線路目前的運行情況,優先對評價等級較低的線路進行技術改造,并對通道地理環境、線路里程等指標評價較低的線路分配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在資金、人力、物力有限的情況下,盡最大可能提升線路運行穩定性,對500 kV輸電線路日常運維及大修技改工作的分析、管理和決策具有較大的積極作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