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是一座神奇的城市,沒有哪座城市有她那么多好聽的名字“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文化之都”“藝術之都”“共和國長子”“冰城夏都”等等。其實這都不算啥,如果你有時間了解一下龍江藝術史,你就會知道哈爾濱有多牛了。
據著名藝術家哈工大博士生導師林建群講述,黑龍江的油畫創作因其地處塞北邊疆,故容易被視為邊緣區。但事實上,黑龍江的油畫藝術的發展可以說起點較高、歷史較長,是油畫進人中國最早的地區之一。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是一座從來沒有設過城墻的城市。1896年至1903年,隨著中東鐵路建設,哈爾濱已成為當時東北亞最富盛名的國際商埠,先后有33個國家的16萬余僑民聚集這里, 16個國家在此設領事館。
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后,哈爾濱云集了一批批外國藝術家,其中不乏久負盛名的畫家藝術家甘為園丁,為中西文化的交融、培養藝術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昔日,清王朝的“龍興之地”,成為開拓前沿、洞察世界、汲取營養的納新窗口。世界藝術大師列賓的學生、著名畫家阿尼克列緬捷夫在哈爾濱生活了14年,培養了大批美術人才。上世紀40年代初,哈爾濱就成立了美術協會。上世紀30年代,在哈爾濱常駐的外國著名油畫家還有日本人佐藤功、石井柏亭、栗原信、大部六藏等,他們的教學和創作也推進了對黑龍江油畫的進步。
哈爾濱畫家湯巖的油畫作品《夏日家園》和他的老道外系列,以及油畫家李殿來的《松花江畔》、宋強的《黃房子》、大松的《老書店》這些油畫作品就反應出了,百年老建筑散發昔日的輝煌與滄桑,讓人想起哈爾濱曾經的風風雨雨,衰落與繁榮。在100年前哈爾濱就成立了“達尼洛夫”歌劇院、交響樂隊、游艇俱樂部,1905年在哈爾濱的科勃采夫創辦了“依留季昂”中國第一家電影院,1921年,開創了中國廣播史上第一家無線電廣播電臺、芭蕾舞學校。當時黑龍江第一代本土油畫家有石揖、韓景生、孫云臺、張欽若等,在中國畫壇都很有聲望。中國著名藝術家范迪安認為,老一輩藝術家們,用油畫家的表現手法,反映東北地區社會民生,對我國研究中國20年代前半葉,特別是東北地區的油畫有重要的意義,留下了重要的文獻和史料價值。
作為黑龍江解放初期的油畫家,石璞、周正、李秀實、臧爾康等畫家的作品在國內都很有影響。從黑龍江走出去的知名油畫家有北京中央美院的趙友萍、孫為民、胡建成,魯迅美術學院的韋爾申等,上海新油畫代表畫家李山,國內第一部《中國油畫史》的作者劉淳都是黑龍江人。黑龍江油畫家鄭藝、何大橋、朱偉、劉曼文等的油畫創作在當下的中國油畫界也極具影響力。
不僅如此,進入21世紀后哈爾濱的青年畫家和新藝術群體也是人才輩出。2017年聚集了平平凡、湯巖、大松、宋強、李殿來、孫凱峰、薛曉濤、陳帆、曲晨等多名實力畫家的“好色之涂”繪畫群體,就是哈爾濱畫壇最活躍的一支油畫新軍。這也是黑龍江油畫藝術發展的重要基因,加之黑龍江地域四季分明景色宏闊多樣色彩豐富,所以從始到今熱愛油畫的人氣一直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