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作品流露著藝術家的強烈情感,個人情感與社會屬性交互并融會貫通,應使有形的美,存儲于無限的崇高之中。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都要在理性的思考中智慧生活。
大自然可以激發無限的情感與靈魂的意志自由,但這種自由不是濫感應。繪畫展現生命,描繪現實,更換發能量狀態,藝術家不但要踐行本心,更應服務于社會。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代文藝發展指明前進方向。崇德尚藝、潛心耕耘、情懷信仰、擔當有為是藝術家必須要修習的課程,籍此創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藝術精品,以畫言志,道德引領。
每臨大事有靜氣。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時代呼喚杰出的藝術家。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思,思而后能得,浮躁的事態,心靜者勝出。在紛亂喧囂之中,要堅持以守靜之心作畫,以畫之義守靜,力求讓欣賞者觀之可涵養靜氣,品之淡泊以名志,寧靜中而達致遠,平和地對待生活乃至生命。
創新標準要堅守盛則,以物寓人,樸實、自然的反映社會生活本質是藝術工作者的責任。藝術家應多聞凝神,讀書發之,依止特立,發明本心,內外有向,筑魂遵耳,并“成教化、助人倫”,這才是藝術價值應追尋的典范。
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一個人的修為不是每天畫夠數個小時或寫夠多少字數就能解決的,那是學貫古今的通達和對自然的知悟、對生活的領悟、對人生的感悟……
心不凈則人無品,人不靜則畫無品。藝術的創作過程,是表述個人學智修養的過程,更是思想情感的體現過程。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正確方向,創作正本清源,展現責任擔當,完美表現物象,重要的是在于用心。思維的運用,要有計劃、有步驟、有整體、有觀照,還要因時而異,因勢而變。需要反復研究、實踐、體會和思考,才能有效地掌握守正創新的主動權,使藝術創作為人民服務。把“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落實在具體作品的創作之中。
書畫皆顯生命之象、心靈之形、精神之貌。個人在其成熟中充滿著智慧,睿智中沒有現代社會的那種浮躁,其作品才能帶給人們心靈上的力量,喚醒觀者內心久違的愉悅。藝術作品是在探索生命的本源,藝術家的生活要站在靈魂之上,這才是彌足珍貴的。必須讓每一個創作,都素雅高潔,清心脫俗,不蒙塵埃。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只有將中國精神融入自己的藝術生命中,血液里才能流動愛國主義情懷,才能使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存于正氣之中。心靈在“純凈”的狀態下,才能超凡脫俗,神韻并茂,明德立志。
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越來越需要純凈且溫暖心靈的東西。清池之荷明人目,秋水書畫不染塵,是我對藝術創作的追求,也是人生境界的寫照。我們要做藝術領域里一個值得尊敬的人,用藝術作品表示潔身自處是藝術家應該追尋的。個人情感的本真和對藝術的探索,會讓你感受到畫里畫外的力量和“氣場”,讓人的思想在完成作品間升華。飽讀詩書的修為,純正善良的品格,一身正氣的人品,別有洞天的藝術追求,是一件優秀的藝術作品重要的特質之一。
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可以反利自己在創作中進發出新靈感、新力量,讓我們有更多的能量去發光發熱。藝術創作及其作品是藝術家靈魂的觀照物,是藝術家思想的剖視,是藝術家理念思考的客觀體現,是藝術家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文化積淀的展示,更是一種文化格調的提升,一種人格特質的再創造。
藝術是沒有終點的靈魂探索之旅。文藝作品要展現作者的心境和修為,看你的作品應該是精神享受。藝術作品是作者性情、品格、修為、修養、悟性、學識和品德、閱歷及判斷的全部流露,而構思、立意、創作、表現等必須來源于正確思考。藝術家應該是“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的。摒棄程式化的陳舊藝術語言,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另辟蹊徑,呈現出較深的藝術內涵和很高的藝術表現力,給讀(觀)者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啟迪。
藝術家要利用自己的語言,使作品產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融入中華民族精神意識,成為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的經典之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凈化人、洗滌人、升華人,讓人們的靈魂干凈、純潔、高尚的作用。表達出人文品格和純凈的心靈,引發欣賞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與靈魂觸動。
在當今社會商業化沖擊下,藝術家還存在著那種浮躁利益化的商業追求,這使各類藝術創作沾染了銅臭,所表現的藝術作品也不那么純粹與干凈了,越是這樣,越要堅守自己的品格,絕不為了迎合市場、迎合某個群體而出賣靈魂。要屏棄那種遠離生活本源的鄙薄的藝術思維,為筆墨而筆墨,為技巧而技巧的舍本逐末的創作理念,傳遞正能量。
作為文化的傳承者和發揚者,藝術家本身是值得尊敬的。有思想和內涵的藝術家,能在塵泥里覓得甘露,在不斷的學習思考和創意探索中,不辜負自己的藝術生命;可以在一株草木里,看到情感和韻意;更可以在紛繁中尋得簡靜、思索與本真。這些,都源于心的境界,因為心清則朗,心渾則濁。只有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并加以體會、整理和思考,才能有效地為創作服務,達到更貼近當代人的精神知覺,更能表現當代人的情緒感受。藝術家的個人情感應與藝術技巧高度結合,使其藝術創作進入到一個民族精神的王國,站領世界當代藝術高地,并可能成為永恒的經典。
藝術創作屬于意識形態范疇。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牢牢撐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因為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因此必須占領意識形態陣地,充分發揮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信念、道德觀念上積極向上。意識形態我們不占領,就會被唱衰主旋律的人占領,所以要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和藝術思潮。
藝術作品其社會屬性和基本功能就是傳播正確的思想,及肩負全民教育的責任。藝術家要多創作符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作品,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忠于祖國、忠于人民。要時時處處有德守義,主動肩負起徹底改變社會環境中的混亂狀況之責任,倡導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和惡俗,做新時代藝術工作者,只有這樣才能講好中國故事,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說:“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
堅定文化自信,是為了實現文化自強。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生存之根、立世之魂、傳承之本,這里面有文化、有風俗、有知識、有精神、有歷史、有力量、有人文,其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凝結著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藝術領域必須成為展示和傳播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陣地,藝術作品必須成為弘揚和培育偉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讓各藝術門類成為傳播先進思想文化的堅強陣地。
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講,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人民的生活、命運、情感,表達人民的心愿、心情、心聲,立志創作出在人民中傳之久遠的精品力作。
藝術作品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能以個人興趣愛好為主導,宣揚假惡丑。真正的藝術家必須具有弘揚民族精神、凝聚愛國力量、彰顯文化自信,反映社會進步、引領時代風尚的積極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美好的精神追求。
綜上,個人感情與藝術的崇高是與一個時代密不可分、無法割裂的。每一個個體創作者,都應該以有道德、有溫度、有筋骨、有思想、有品格為師寶典,產出為人民群眾喜愛的藝術精品,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盡力。
古人云:“書者,心之跡也”。西漢文學家楊雄說:“言者,心聲也。書者,心畫也”。明末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說:“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善于思考,精于修正。藝術,必須純粹、干凈;感情,必須真誠、升華。心不凈則人無品,人不靜則畫無品,藝術家的品德比才華更重要。個人情感必須以人民為中心為創作導向,與藝術的崇高同頻共振。
藝術家還應該是思想者。全國的藝術工作者與美術家們,都要以人民為中心,站在心靈高地之上,深入生活,以扎根人民的主題實踐活動,讓人民群眾共享當代文藝、美術發展的最新成果。用心、用腦、用情、用功、用智、用筆書寫人民、禮贊時代,迎來主題性美術創作的新高潮,把崇高的藝術作品灑向人間,使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承載著對祖國的理解和對民族的詠嘆,并展現勃勃生機。
(作者系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黑龍江省畫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