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第二小學(以下簡稱“雷鋒二小”)秉承“教育根植于愛”育人思想,緊緊圍繞雷鋒精神的實質和內涵,以“播雷鋒種子、做雷鋒傳人”為己任,讓紅色資源發揮效能,讓每一名學生充分汲取“雷鋒精神”養分,茁壯成長。
走進雷鋒二小教學樓,精美的廳廊,處處彰顯著雷鋒文化元素。
一樓正廳左側用各種字體書寫的“愛”字墻,傳遞著學校“以愛育愛、傳承創新”的辦學理念。“以愛育愛”即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愛”和雷鋒精神中的“大愛”,來培育爭做“愛人、愛己、愛學、愛思”的新時代雷鋒傳人。學校構建了以“愛的教育”為主題的課程體系,對學生用心呵護,愛心、耐心、細心“三心”俱到,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留守兒童多一份愛心、多一些表揚、多一個微笑。
教學樓中設置了雷鋒日記的展示,通過隨處可見的雷鋒元素,潛移默化地讓雷鋒精神銘刻在師生心中,達到入腦、入心的教育效果。由校領導創編的做雷鋒式教師和做雷鋒式學生的“三字經”,已然成為師生的日常行為準則。
為了讓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德,像雷鋒叔叔那樣做人做事,學校構建了常態化的教育模式,每日堅持開展讀、吟、唱、講、評的學雷鋒“五步曲”,即讀雷鋒日記、吟《學雷鋒三字經》、唱《學習雷鋒好榜樣》、講雷鋒故事、評星級小雷鋒。
學生琪琪來自單親家庭,母親是一家小飯館的服務員,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琪琪平時性格內向,自己做飯、洗衣、做作業、步行上學。班主任王老師得知琪琪家庭情況后,經常將她帶到自己家里,既給做飯洗衣,又給輔導功課。逢年過節,琪琪都在王老師家度過。漸漸地,琪琪變得開朗起來,學習成績也直線上升。
“說雷鋒、道雷鋒,校園處處有雷鋒,老師夸我學習好,我道老師心腸好……”2021年迎新年元旦晚會上,琪琪自編的說唱節目獲得一等獎。孩子臉上笑容多了起來,話也多了,人變得很陽光,母親逢人就說:“女兒遇上了一位好老師。”
多年來,雷鋒二小注重環境育人,致力于提高校園環境建設的文化性、教育性、高雅性,不斷提升校園文化品位,重視環境對學生良好品德、美好情感的熏陶,真正做到了讓每一面墻都會說話,都生發育人的力量。
“雷鋒故事情景劇”“雷鋒歌曲大家唱”“雷鋒經典日記誦讀”“雷鋒叔叔祝您生日快樂”等一系列活動,將雷鋒文化落實到教育教學、日常生活之中,達到了環境育人、文化育心的效果。

校園皆芳華,書香育英才。遼寧撫順滿族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組成部分,于2010年8月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批,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王麗華校長大膽創新,嘗試用剪紙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弘揚雷鋒精神。經過不懈努力,2012年9月,雷鋒二小自主研發、獨具特色的“雷鋒剪紙校本課程”應運而生。在課堂上,孩子們先看圖講雷鋒故事,以此知雷鋒,然后通過適當的剪紙表現手法,將雷鋒故事剪紙再加工制成賀卡、書簽、筆筒等形式,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悉心創作,不僅習得了剪紙技能,而且進一步感受到雷鋒精神的真諦。2019年,學校成立了“剪剪‘鋒’手工坊”,進一步使學雷鋒活動做到“常態化、課程化、多元化、藝術化”,讓學生在實踐中知雷鋒、愛雷鋒、學雷鋒、做雷鋒。
蒼松搖曳,柏枝挺拔,雷鋒站在大樹底下,用堅毅的眼神凝視遠方,似乎在召喚什么——位于教學樓一樓大廳中央位置的《我心中的雷鋒》巨幅剪紙將雷鋒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感染著每一位參觀者的心靈。
雷鋒剪紙廳廊記錄了雷鋒在撫順的感人故事,《和雷鋒叔叔在一起》巨幅剪紙、雷鋒體驗館外的《雷鋒成長歷程》主題剪紙、帶有雷鋒頭像的“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剪紙、樓梯墻面上的雷鋒故事剪紙,都成為雷鋒二小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和文化名片。學校雷鋒特色剪紙,也曾在全國傳統文化研討會上作經驗介紹。

如今,雷鋒剪紙已經成為雷鋒二小一張亮麗的精神名片。2013年,在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50周年之際,學校組織了首屆“溫暖的記憶”剪紙活動。首次亮相便得到當地媒體的高度關注,并在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撫順市雷鋒紀念館、雷鋒社區等進行了巡展。幾年來,學校持續開展剪紙活動,師生及家長共同詮釋雷鋒精神,用手中的刻刀刻出對雷鋒的崇敬。
“以智優教、科技教育”是雷鋒二小學雷鋒的又一亮點,也是對“釘子”精神的完美解讀。在雷鋒二小,每名學生都是充滿好奇和探索精神的“科學發現者”,科技教育不僅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與創造熱情,也讓他們體驗到了科技創新的神奇與魅力,一批具有科技創新意識和科學探索精神的新時代“小雷鋒”正在茁壯成長。
普通的課程表不僅容易損壞,還容易丟失,怎么樣才能制作一款既結實又實用的課程表呢?三年級四班的王藝霏同學動了心思,畫圖、尋材料、動手,經過多次試驗,一款利用廢舊筆筒改裝的“活動課程表”誕生了,這個作品還獲得撫順市中小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作為2006年“遼寧省首批科技示范學校”,雷鋒二小每年舉辦科技節,為學生搭建展示科技才能的平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科技制作、科技發明、科技論文、科幻畫等吸引了學生,尤其是“科技小發明”,很多都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解決的是實際問題,常常有變廢為寶的神奇魔力。

學校還設有標本展示區、科技發明展示區、種植展示區。標本展示區是學生們科普學習的天堂,由校外輔導員生兆海老師親手制作,免費提供的百余種動植物標本,讓學生們在科普天地里徜徉;科技發明區是每年科技節評選的優秀作品展,也是學校科技教育的結晶;種植展示區是各班種植的各種芽苗菜,學生們自己選種、澆水,一篇篇成長日記記錄了他們的快樂。
“現在的小學生也糊弄不了了,咱們那些鬼故事已經沒有了市場。”五年級學生王浩臣的奶奶說。王浩臣自小愛聽故事,每晚臨睡前都纏著奶奶講故事,可是自從他上了科學課后,他就知道奶奶嘴里那些所謂的鬼都是不存在的,他就糾正起奶奶來。
雷鋒二小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科技活動的濃厚興趣,展示他們的實踐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普遍形成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氣。不少“科技創新小明星”脫穎而出。
“時時處處皆育人,點點滴滴總關情。”2012年,雷鋒二小正式命名之后,為了更好地踐行雷鋒精神,全校師生積極行動起來,建章立制,把學習雷鋒制度化,成立團體、定期活動,用愛心行動服務社會。
2012年9月,雷鋒二小成立了一支50余人的“小雷鋒民樂隊”,常年堅持學習、排練,以此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每逢節假日特別是重陽節,“小雷鋒民樂隊”就會到鴻福養老院為那里的老人義務演出。
2013年4月,校黨員學雷鋒團隊帶頭發起設立了“雷鋒第二小學愛心基金”。當年“六一”前,為學校12名貧困生購買了節日禮物。不久,又慰問在“8·16”撫順特大洪災中受災的清原縣北三家鎮中心小學(現為清原滿族自治縣雷鋒小學,詳見本期第16頁),給188名學生每人送去一套新運動服。學校的學雷鋒志愿者教師還積極走進社區,為社區居民孩子做公益輔導、進行公益宣講。
2014年10月17日,首個“國家扶貧日”,校長王麗華帶頭為貧困生捐獻學習、生活用品,并去學生家走訪了解情況。2015年春節期間,學校學雷鋒志愿者帶著擁軍慰問品走進原沈陽軍區軍威國防教育基地參觀慰問。2016年3月,學校還組織成立由教師、學生、家長共同組成,擁有幾百名成員的學雷鋒志愿者活動團隊,他們活躍在學校、社區等,用自己的愛心行動傳承著雷鋒精神。
…………
2020年3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涌現出大量可歌可泣的先進模范事跡,雷鋒二小抓住這一教育契機,結合線上居家學習活動,開設了獨具特色的“小雷鋒故事匯”,通過視頻形式講述身邊雷鋒故事,并在學校公眾號上發布相關視頻。在全體隊員中開展了“小雷鋒致敬最美抗疫英雄”活動,用講故事的方式向抗疫英雄學習、致敬。2021年3月,為紀念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58周年,“小雷鋒故事匯”又開辟了“尋找身邊的小雷鋒”專欄。
五年級四班的吳浩銘講了同學林家中的故事——林家中在班里個頭最高,學習最好。他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有一次,學校組織為一名患白血病的孩子獻愛心捐款活動。在和父母商量后,他把自己一年來積攢的所有零花錢全部捐了出去。2020年初,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時,他又讓爺爺把自己的壓歲錢捐到需要的地方。
趙成,撫順市滑雪比賽二等獎;劉佳美,拾金不昧先進個人……愛心少年、孝心少年、自強少年、創新少年層出不窮,在學校里形成巨大影響力,展示著學校蓬勃向上的力量。
“木有本而根深葉茂,水有源而源遠流長。”雷鋒二小全體師生以敬業奉獻的進取精神續寫著雷鋒精神的大愛,用辛勤的汗水和執著的信念,為初等義務教育繪就一道絢麗的彩虹。
(作者為雷鋒第二小學副校長)
編輯/陳剛(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