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茂盛 馮驛馭
9月29日上午10點,重慶市社會保險服務系統3.0正式上線。
一分鐘、兩分鐘……一天過去了,整體系統如預期一般運行平穩。重慶市社會保險局公共信息處黨支部書記、處長王險峰懸著的心暫時落下了。
社保,關系著千萬百姓的生活。而重慶關于社保服務系統改革升級的“戰斗”,早已打響。
社保辦理從手工記錄到各區縣單機屬地經辦服務1.0,再到金保工程全市聯網專崗辦理2.0,隨著“放管服”改革的不斷深入,2019年,市社會保險局按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一部署,圍繞“一窗綜辦、全渝通辦、優先網辦”建設目標,啟動了社會保險服務系統3.0建設工作。
兩年苦熬?啃下升級硬骨頭
2021年的中秋夜,市社會保險局公共信息處的燈還亮著。
距離新系統上線僅剩約一周的時間,王險峰和同事們仍在辦公室忙碌。這種忙碌,從社會保險服務系統3.0建設啟動后就一直持續著。
2019年10月,市人力社保局成立了社保業務流程再造領導小組,并設立專項辦公室,由相關處室抽調的同志組成工作專班開展集中攻關工作。作為公共信息處處長的王險峰深知此次任務充滿挑戰。
時間緊。要將社會保險服務事項梳理、經辦流程設計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兩年時間內實現從“0到1”的突破,似乎不可能。
難度大。社保服務系統極為復雜,涉及114個大項,若干個小項。如何劃定業務的風險程度?如何根據風險程度制訂復核流程?如何讓不同的用戶使用系統時找到對應菜單并提交申請……一系列棘手的問題擺在工作小組面前。
“我們決定先進行辦理項目梳理和流程設計。”王險峰說,“只有先把辦理項目分門別類,流程規范落實好,才能更好地開展后續工作。”
說著容易,實則困難。僅一項養老保險金補繳業務,就涉及14項經辦流程,整個系統的前期梳理工作量可想而知。
但改革勢在必行。
梳理項目、匹配政策依據、設計后臺審核流程……整個小組埋頭苦干。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三方研發公司的幫助下,一項項流程在系統上得以呈現。
終于,2021年1月,工作小組聯合研發公司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封閉測試。4月,市社會保險局又邀請各區縣社保經辦人員開展了多天的仿真測試。
項目缺失、分類錯誤、流程重復、反饋有誤……工作小組不斷記錄仿真測試中發現的問題。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工作小組針對各類問題以及各區縣的反饋,不斷對系統進行修改完善,反復測試。在保證系統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后,9月20日,工作小組又對新舊系統進行了為期7天的數據遷移與系統磨合。
“現在新系統已經運行了一個多月,從各區縣的反饋來看,運行良好。”王險峰的臉上洋溢著自豪。未來,市社會保險局還將針對新系統召開多次培訓,助推社保服務高質量發展。
“三辦”賦能?助推服務蝶變
9月29日,社保服務系統3.0正式上線當天,前來市社會保險局辦事大廳的天府礦務局職工總醫院辦事人員大為吃驚。
明明處在社保辦理的高峰期,辦事大廳卻不見人擠人、排長隊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每個窗口都秩序井然。
“新系統實行‘全渝通辦’,我在這里提交申請后,系統便轉送到北碚區的經辦單位,由那邊辦理好,不用我來回跑,太方便了。”該辦事人員感嘆。
不僅是企業,辦事群眾也紛紛點贊。
“查詢一個檔案,過去需要30分鐘以上,現在縮短到不到30秒”,“以前不同的業務要在不同的窗口排隊,現在一個窗口就能辦理”……
依托新系統,市社會保險局創新打造綜合柜員制。“一窗綜辦”使服務效率大大提升,并且可通過“渝快辦”、“重慶人社”App、重慶人社門戶網站等多種渠道網上辦理72項業務;“優先網辦”讓群眾足不出戶便能享受社保服務。不僅如此,市社會保險局還結合群眾辦事特點,首批推出3項高頻次社保業務“打包辦”,12項業務現場“即時辦”,15項服務業務一小時內“快速辦”。
在這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一支“個個懂、人人會”的經辦服務“鐵軍”。
為保證系統上線后順利運行,全市各級社保經辦機構強化新業務流程和系統操作培訓,利用休息時間加班加點開展仿真測試。從“固定辦”變“任意辦”,從“有人做”到“都會做”,重慶市社會保險服務系統3.0勾勒出一條向上的服務轉型曲線。
下一步,全市社保部門將堅持傳統服務與智能服務并行,以“智慧人社”建設為統領,深入推進社保經辦服務數字化轉型升級,持續優化業務流程,簡化辦事程序,構建更加完善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市、區縣、鄉鎮、村(社區)四級經辦服務體系便民服務水平,推動更多服務事項向基層服務平臺延伸,更多服務事項實現“全渝通辦”、“優先網辦”,讓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少跑路甚至不跑路,實現群眾辦事“馬上辦、線上辦、就近辦”。
二級復核?筑牢系統“防火墻”
社保服務系統的復雜性源于申請人員的資格認定與項目資金認定。不同項目涵蓋的風險程度是有區別的,比如,個人社保參保證明查詢打印項目與參保人員基礎信息維護項目,明顯后者所需的材料和審核流程比前者更復雜。
為此,重慶市社會保險服務系統3.0在140項業務中植入了259個風險防控點,對關鍵業務點強化一級、二級復核,進一步增強風險防控能力。
“社保服務曾經使用紙質復核,一是群眾準備材料容易跑很多趟,二是后期整理資料會存在遺漏、錯放的情況,現在有了新系統作支撐,復核效率提升的同時,系統對每一項關鍵業務都有提示,確保了操作必留痕。”經辦人員說。
針對智能技術使用困難的人群,市社會保險局還推出了親情代辦業務,即使用“重慶人社”App,1人可綁定4人的代辦服務。代辦服務的出現,一方面便捷了群眾,另一方面也對代辦者的身份認證復核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系統通過人臉識別、身份后臺核實等多重關卡,將關鍵業務的復核做得更為嚴格有序。
除此之外,新系統還建立了社保大數據分析監控平臺,能夠實時對經辦業務類型、辦事頻率、等候時長等社保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同時對全市42個社保服務大廳的360度實景監控,為科學決策提供客觀依據,便于精確管理、精細服務。
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市社會保險局正繼續將建設重慶市社會保險服務系統3.0列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具體舉措,為廣大參保單位和參保群眾提供“一窗式”、“一門式”、“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社保經辦服務,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