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國家稅務總局奉節縣稅務局興隆稅務所坐落在七曜山山脈和巫山山脈連接帶上,轄區海拔800米至1400米,屬于典型的高山地區,是重慶海拔最高的基層稅務所之一。
興隆稅務所共有5名稅務人員——2名60后、2名80后和1名90后,他們默默堅守在大山深處,為轄區2923戶納稅人和12.8萬名繳費人提供稅費服務。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沒有干過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是默默堅守崗位,把稅務人員的職責發揮到極致,不斷助力山區經濟社會發展。
這里很大也很小
興隆稅務所的管轄面積很大。轄區覆蓋2個場鎮和4個土家族自治鄉,面積達1053.55平方公里,占奉節全縣幅員面積的四分之一,稅務人員到最遠的人員聚集點要走60公里山路。
興隆稅務所的辦公場所很小,里面的各種設施都很“迷你”:一間僅有兩個服務窗口的辦稅服務室撐起了稅務所的門面;三間辦公室已經足夠應對日常辦公所需;還有一個房間擺著取暖設備,這里既是取暖室又是食堂,還是會議室。
“山區人員分散,只有趕場天才相對集中。每逢趕場天,我們就得走出去,到場鎮擺攤設點,開展稅費宣傳,所以我們的工作場面也都是小陣仗。”所長向進一說。
因此,在奉節的高山場鎮上,常常能看到一個帶著稅徽的固定攤點。在這個攤點上,發生過很多為民服務的事。
在云霧土家族鄉的一個趕場天,恰逢一家小超市開業,80后稅收管理員任博遠是個膀大腰圓的東北漢子,心卻很細,他第一時間發現這家超市并未進行涉稅信息補錄,于是向經營者李海德進行了稅費宣傳。
“做這點小生意還要納稅啊?”李海德面露難色。
面對李海德的疑惑,任博遠圍繞涉稅信息補錄的意義、納稅申報的管理方式、可能涉及的減稅降費政策等進行了詳細介紹。
李海德最終明白了,申報和納稅是公民應盡的義務,按照超市的經營規模,他還能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幾乎沒有稅費負擔,當即就在任博遠的指導下,通過電子稅務局完成了涉稅信息補錄。
90后稅收管理員陳朝剛是一位外表斯文的姑娘,但做起事來卻雷厲風行。2018年,因為建筑服務業稅率調整,轄區一家企業可以享受退稅5400元。那時,陳朝剛才進入稅務部門工作不久,納稅人對她還不太熟悉,電話通知企業時,對方竟以為她是騙子。
為了更好地服務納稅人,陳朝剛主動要求參加當周的趕場。趕場那天,小姑娘風風火火地趕到那家企業,仔細介紹了稅惠政策的調整內容,并強調:“我真是稅務人員,你們真的可以退稅5000多元!”
稅企雙方一笑釋然,該企業立即備齊資料,辦理了退稅手續。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對有些納稅人和繳費人來說卻是大事。興隆稅務所的稅務人員長期奔波在大山間,翻山越嶺,走村串戶,讓納稅人和繳費人感受到了他們服務山區經濟發展的決心。
事務很多也很雜
2021年前三季度,興隆稅務所稅費收入占奉節全縣稅費收入的2.37%。從入庫規模來看,該所收入并不算高。
收入規模小,并不意味著事務少,稅源管理、稅收宣傳、稅費征繳、減稅降費、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每項事務都需要大家一一完成。
57歲的稅收管理員張定平是重慶市稅務局“百名基層干部先進典型”。扎根山區30多年,張定平幾乎跑遍了轄區每一個村落,偏遠苦寒的工作環境讓他患上了痛風,領導曾多次提出將他調到縣城工作,但都被他婉拒了:“我舍不得興隆稅務所,更放心不下山里這些納稅人、繳費人。”
30多年來,大到稅源管理、稅費征繳,小到排查發票機器故障、給納稅人送發票,每項事務,張定平總是沖在最前面。
一次,張定平到一家農家樂排查發票機器故障時,要路過一段陡峭的臨崖路。積雪融化后,路面凝結成了“油光凌”,即便安了防滑鏈,汽車還是不停打滑。
一邊是幾十米高的懸崖,另一邊是修路時鑿出的峭壁。經驗豐富的張定平急中生智,把方向盤一順,松開剎車,慢慢將車后輪卡到路邊的排水溝里。
為了盡快給納稅人解決涉稅難題,張定平找了根樹枝當手杖,一步一滑地向著需要處理發票機器故障的農家樂走去。等問題處理完畢,他才找人來拖車。
鄉村振興是興隆稅務所這些年不斷推進的事業之一,從60后到80后再到90后,每一位同志都在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想方設法幫助山區群眾增收致富。
興隆稅務所轄區有種植優質中藥材牛膝和大黃的自然條件。隨著產業發展,轄區的農業專業合作社逐漸增多。可是,由于大部分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做得不到位,制約了轄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興隆稅務所一直希望能將山里的“土黃金”變成村民兜里的“真黃金”,于是特別關心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稅務人員經常往村里跑,反復給合作社相關負責人講解稅收對農業的支持政策,教他們怎樣把賬目做細、把申報做實,為合作社后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021年5月,“奉節大黃”、“奉節牛膝”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成為奉節的特色名片。這份成績的背后,也有興隆稅務所的一份辛勞。
山區很遠也很近
南方的山區,夏季多暴雨冰雹,山洪落石常常阻斷道路;冬季常有積雪,翻山越嶺的每一步都伴隨著危險。可再多的困難,也阻擋不了興隆稅務所為民服務的腳步。
有著41年稅齡的楊國明,擔任過縣局征管科科長、城區稅務所所長,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后,他主動請纓來到大山深處:“如果不到興隆稅務所來,我的稅務工作經歷是不完整的。”
來到興隆稅務所后,這位老資格注冊稅務師、有多年稅種稅源管理經驗的老將迅速進入角色,很快摸清了轄區內的稅源狀況,并對重點稅源的經營納稅情況了如指掌。
隨著網上辦稅率的不斷提高,興隆稅務所是否需要繼續設立辦稅服務室,成為組織上研究的議題。對此,楊國明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僅要從稅務的角度分析,更要從納稅人的需求出發。
于是,興隆稅務所選取了183戶涉稅業務較頻繁的企業進行訪問,楊國明花了一周時間,一戶一戶聽取意見,同意拆除辦稅服務室的企業僅占26.23%。組織上最終選擇尊重納稅人的意愿,決定在最偏遠的興隆稅務所繼續設置辦稅服務室。
2019年秋天,奉節縣啟動了居民醫保參保集中籌資工作,這是社保費的一項重大改革,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興隆稅務所的干部們逐個村社指導醫保費征收工作,向村民宣傳醫保政策。一個月的時間,大家走遍了轄區69個村社。
“再遠也要去,我們多走一步,群眾就能少走一步。”向進一說,“路程雖遠,但大家與納稅人、繳費人的關系卻越來越近了。”
無論是上門輔導、集中宣傳,還是答疑解惑、技術支持,只要是事先約定好的,興隆稅務所的稅務人員一定會準時到達。多年來,他們就這樣隨著山路盤旋而上,踏著風雪勇往直前,只為做好稅收事業發展路上的“趕路人”。